云南生态系统的发展现状(云南森林生态系统)

硬叶常绿阔叶林

寒温山地硬叶常绿阔叶林-黄背栎林主要分布于滇西北、滇中至滇东北一带2500~3500米的山地,属亚热带山地纸杯垂直带的上部类型。分布地具有温性和寒温性的山地气候特征。优势树种以壳斗科栎属的常绿树种为主。

干热河谷硬叶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于金沙江河谷两侧2500米以下的坡面上,分布地气候以干热为特征。优势树种以壳斗科栎属的常绿树种为主。

落叶阔叶林

该类型在全省主要分布于滇中高原、滇西、滇西北、滇东南、滇东北各地的低山、丘陵、中山及亚高山中下部,分布海拔1000~3500米。分布面积不大切零星。一般属于常绿阔叶林经破坏后形成的次生植被。

云南生态系统的发展现状(云南森林生态系统)(1)

暖性针叶林

暖热性针叶林主要分布于滇中南、滇东南、滇西南海拔800~1850米的区域,以普洱市分布面积最广。分布区域的地带性植被为季风常绿阔叶林。

暖温性针叶林主要分布于云南亚热带北部地区,以滇中高原为主体,分布面积较为广阔。主要群系有云南松群系、华山松群系、滇油杉群系。

温性针叶林

温凉性针叶林-云南铁杉林主要分布于全省亚热带中山上部,北纬24度以北的山地,分布海拔一般在2500~3500米。以高山松群系分布面积最大。

寒温性针叶林-急尖长苞冷杉林主要分布于云南亚热带亚高山中上部,北纬25°30′以北的横断山脉区域及滇东北乌蒙山局部区域,分布海拔2800~4200米,这类针叶林能适应寒冷企鹅超市的高寒气候,是一种稳定的亚高山垂直带谱植被。

竹林

云南是世界竹类植物的起源地和现代分布中心,天然竹林类型发育齐全、分布广泛。

云南生态系统的发展现状(云南森林生态系统)(2)

稀树灌木草丛

干暖河谷稀树灌丛-金沙江河谷

云南的稀树灌木草丛是一种十分广泛的类型,群落以草丛为主,兼有散生的灌木和乔木,但其盖度较小。目前所见较大面积的稀树灌木草丛,均为原有森林长期遭受破坏或火烧后形成的一类次生植被类型。

灌丛

云南灌丛植被的类型多种多样且分布较广,具有稳定的灌丛植被(树线以上以杜鹃为主的寒温性灌丛),又有长期人为活动影响退化或乔木树种采伐后形成的次生灌丛,还有石灰岩地区受土壤基质限制而形成的石灰岩灌丛。

云南生态系统的发展现状(云南森林生态系统)(3)

在全省范围内,以自然保护区为主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森林生态系统就地保护的最有效形式,全省自然生态系统及野生生物类别的自然保护区,承担着森林生态系统就地保护的主要职能。目前,全省面积约57%的热带雨林和季雨林属云南省热带地区的地带性植被已在西双版纳、大围山、黄连山、铜壁关等多处自然保护区中得到有效保护;约15%的季风常绿阔叶林已在西双版纳、黄连山、菜阳河、文山、糯扎渡、高黎贡山等自然保护区得到有效保护;约15%的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已在金光寺、雕翎山等自然保护区得到有效保护,约16%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已在哀牢山、无量山、高黎贡山、大雪山等自然保护区中得到有效保护;约36%的寒温性针叶林已在白马雪山、玉龙雪山、哈巴雪山等自然保护区得到有效保护。

截止2020年,云南全省林地面积 2829.4357 万公顷,森林面积 2493.5809 万公顷,森林覆盖率65.04%;森林蓄积量 20.6747 亿立方米;单位面积蓄积量为每公顷 99.1立方米;天然林面积 1724.7457 万 公顷、天然林蓄积量 16.2715 亿立方米、天然林单位面积蓄积量为每公顷105.立方米;人工林面积 768.8352 万公顷、人工林蓄积量 4.4032 亿公顷、人工林单位面积蓄积量为每公顷 79.7立方米;其他林木蓄积 0.2216 亿立方米。

“十三五”期间,全省开展森林资源年度监测,森林覆盖率提高5.74个百分点,达到65.04%,森林蓄积量增加1.73万立方米,达到206747万立方米,有林地面积增加121万公顷,达到2241万公顷,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和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