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间歇性努力的方法(经常性发奋努力)
经常性发奋努力,间歇性懈怠颓废,说的是一种现代人的努力和现实的矛盾。
这种现象使我想到了美国学者布热津斯基创造的词汇——tittytainment"奶头乐",他认为,由于生产力的不断上升,世界上的一大部分人口将不必也无法积极参与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为了安慰这些"被遗弃"的人,避免情绪失控,方法之一就是制造"奶头"、喂之以"奶头"——给他们提供令人陶醉的消遺娱乐和充满感官刺激的产品,比如网络、电视和游戏,用这些填满人们的生活、转移注意力,令其沉浸在"快乐"中,不知不觉丧失思考能力、无心改变和提升自身。
斯坦福大学教授克利福德·纳斯也发现:一旦我们的大脑习惯了随时分心,即使在我们想要专注的时候,也很难摆脱这种习惯。如果我们生活中潜在的每一刻"无聊"时光,都是参与网络游戏、观看偶像剧、谈论明星轶事、追逐真人直播等大众娱乐节目,那么我们的大脑就可能已经被重新编排。
《深度工作》的作者卡尔·纽波特认为:如果我们想抵御娱乐网站对时间和精力的诱惑,可以给大脑找一些高质量的替代活动。这样不仅可以使我们避免分心,保持专注的能力,同时还有可能实现自己制定的目标。
卡尔·纽波特提出深度工作的理念: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地进行职业活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
用公式表示如下:高质量工作产出=时间×专注度。
如果工作时专注度达到最高,单位时间里的工作产出也将实现最大化。
工作和学习的专注度是保障效果最大化的过程,而制定目标则是前提工作和学习努力的源动力。
爬很高的山,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恐怕都是采取"小目标"的方式 登上去的,就是登上100个台阶,就休息一会儿,看看身边和远处的风景,然后再奔向第二个100个台阶……直到山顶。如果不是用这种方 式,想一口气登上去肯定难度不小,而且还可能支撑不住。
这正是因为,看得见、够得着的目标使人更愿意去完成它,相反, 渺渺无期的一个目标,可能就无法调动起实现它的动力。就像篮球架的 高度:如果太高,谁也投不进去,就不会有人爱玩;如果太低,谁都能 投进去,也一样没人爱玩。正是一个跳一跳、够得着的高度,才吸引了 许多人去玩它。
学会把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可能给你带来巨大的成功。
既然有了职场目标,就可以按照5年规划,1年规划,季度规划月度规划,双周规划,一周规划这样设定。
规划目标,首先最好有社会上自己崇拜的偶像,参考他们的成就,比照后制定自己的目标。比如,我自己设定的是5年达到心理学接近专家的水平。
其次,目标越具体越好,仍以我的心理学学习为例,我的规划明确写着5年内要写出多少个专栏,要写5百万字的心理学的文章,要读过5百本心理学的书。这些越具体越好。这样执行起来具有可操作性,能一步步的看见自己的成就,也容易激发自己的信心和动力。
最后,目标的完成,每一步采取哪些方法也要写出来。求助哪些人,或者需要补齐自己哪些方法和技巧,都要明确地写出来。比如我在学习心理学的过程当中,发现自己的逻辑推理能力比较差,那么我有一段时间就重点阅读了逻辑思维,管理学方面的书籍,这样能促进我心理学的学习和深化。
有些人之所以经常完不成目标,就是因为没有见到目标的小成就,缺乏自信心和自我激励机制。于是被欲望不停地侵蚀掉自己的意志力。
所以战胜欲望很简单,有了目标,有了规划。有了具体的执行路线图,就离成功非常接近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