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晶家国情怀(知青带来感悟与成长)

傅晶属于那种天性低调的艺人,她一直对自己有着清醒的认知,在她眼中,演员始终有两个舞台,一个在镁光灯下,一个在生活里。在这两个舞台上,她想做的就是守住自己的道儿,做好本分的事。因为这样的心态,无论演艺圈纷繁的环境还是超负荷的压力,对她而言便不再是问题。事业遇到瓶颈时,她喜欢对自己说:“苦难会让人成长,任何事都无法攻破的是强大的内心世界,身为演员用作品说话就好。”

傅晶家国情怀(知青带来感悟与成长)(1)

好剧本让人沉陷

从中戏毕业后,傅晶的演艺事业还算顺利。因为赵宝刚执导的《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中祝四平一角,观众对她有了初步认识。之后很多人冲着孙红雷的名字去看《落地请开手机》,却无意中被傅晶饰演的李小晚吸引,她的本色演出得到观众的认可与喜爱。此后,傅晶手里的剧本越来越多,虽然大多不是主角,但这不妨碍她有条不紊地积蓄能量,提升演技。傅晶说,自己不是一个多产的演员,对于剧本的挑选过于严格,如果找不到全新感觉,宁愿一等再等。“好的剧本会让人不知不觉沉沦其中,等这样的剧本值得。”随着《烈日炎炎》《空巢》《布局》《妈妈我爱你》《天良》《谁解女人心》等一系列优秀作品的问世,傅晶的戏路越走越宽。

《空巢》中的大学生江江是傅晶很满意的一个角色。该剧讲述都市里三位空巢老人的生活状态。傅晶饰演的江江多次求职碰壁,抱着好歹是份工作的想法,她当上了三位老人的家庭服务员。“江江刚大学毕业,对未来有着无限憧憬。可因为初闯北京,找不到适合工作的她生活慢慢陷入拮据。她是在这种情况下成为家政服务员的,所以最初她对这份工作是有点小看法的,后来在和老人们的相处中才体会到他们渴望被关爱的心情。”

傅晶家国情怀(知青带来感悟与成长)(2)

为了让江江成为老人眼中的“小棉袄”,傅晶刻意抛开演戏的感觉,尽量让自己像在生活中和家中长辈相处那样,以此表现江江和老人们相处时的状态。为了表现对老人们人生经历的感慨,她力求让自己的表情、动作丰富起来。江江内心的转变与挣扎在傅晶的巧妙处理下显得十分立体和丰富。

傅晶属于那种静静地待在那里也能发光、发热,让人取暖的演员,她演出的那些温暖的角色总会引人共鸣。《大爱无声》中,傅晶成功塑造了善良坚强、积极向上的聋哑女孩柳丝语,实现了演技上的一次突破。大学毕业后,柳丝语走上工作岗位,在经历恋爱、结婚、生子养育孩子等不同人生阶段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个又一个人生新课题。坚强的她凭借着坚韧的意志力在解决这些新课题的同时,也完成了人生的自我升华。柳丝语自幼失去听力,不能像正常人一样发声,手语成为她与人沟通的唯一方法。面对这个没有一句台词的角色,傅晶坦言,起初接拍时压力不小,除了跟手语老师学习外,她还不断通过电脑课程来纠正自己的手语姿势。为了学习更多手语,她更是走进聋哑人朋友的生活,结交了许多聋哑人朋友。“通过与他们交流,我真切地体会到他们阳光、积极、向上的一面,柳丝语就像他们一样,虽然是一名聋哑人,但可以感受到身边的人给予的无私关爱和帮助,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够积极勇敢地面对。”

傅晶家国情怀(知青带来感悟与成长)(3)

谈起热播的《知青》,傅晶的话匣子—下子打开了。“我看完剧本就爱上了这部戏,也喜欢上了主人公周萍,当时就有一种强烈的念头,觉得我能演好这个角色——一定能。”剧中,周萍因为拒不跟资本家父母划清界限,就此成了黑五类子女。她偷偷爬上去兵团的火车,在众人帮助下暂时留在了北大荒,并最终收获了真挚的友情和爱情。傅晶说,别看周萍外表看上去很柔弱,但内心却很坚强,她对爱情对梦想的执著让她十分敬佩。

为了演好周萍这个角色,傅晶除了研读剧本揣摩角色外,还找了很多上山下乡时期的书籍、记录片来学习,就连平时听的音乐也改成了那时的歌曲,就为了能更具象地了解那个年代。周萍是东北知青,傅晶因此认真学了好多东北话。“我很想了解长辈们当时的生活状态,为了演好周萍我还特别向父母亲戚取经,因为他们是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人。因此最有发言权,对我塑造周萍非常有帮助。”不止如此,形象上傅晶也努力向周萍靠近,她把头发剪短许多,化妆师也一再叮嘱化妆师把皮肤的颜色往黑里打些,在傅晶眼中,因为身世背景,周萍从小就很自卑,抄家、父母被红卫兵抓走、受同学排挤的情景在记忆深处挥之不去。正因为这样的经历,她看上去比同龄女生显得更加倔强与坚韧。在北大荒,无论做什么,像割麦子、劈柴、挑粪她都是冲在最前面的那个人。“在那个时代,那种家庭出身让周萍不敢有丝毫懈怠,她唯有付出比别人多得多的努力,才能走出逆境,改变自己的命运。”

傅晶家国情怀(知青带来感悟与成长)(4)

拍摄《知青》,傅晶坦言遇到的最大挑战不是来自于演技,而是来自真实的生活,许多个“第一次”深深地刻在了她的心里。“拍割麦子的戏时,我手里拿着镰刀就是不会使那劲,完全是在用力拔麦子手被麦芒扎的都是红疹子,刺刺的疼,后来慢慢好了还能想起那刺刺疼的感觉。真的不知练了多少回,才知道贴着地面用巧劲,才能把麦子割下来了。”劈木头的戏也是如此。第一次劈木头的傅晶本以为这没什么大不了,不就是把圆木劈开吗?她用尽全力一斧子下去,斧子结结实实地夹在了木头里。砍,砍不进:拔。拔不出。第二天她早早到片场练习,好心的工作人员特意为她捧来小山包一样的木头。“真的是练了好一阵子,才找到窍门儿,后来是一劈一个准儿,那场戏也很顺利地搞定了。”说到这儿,傅晶颇有几分得意,“这部戏拍下来,我们这帮‘知青’基本什么活都会做了,农活也难不倒我们呢!”

傅晶家国情怀(知青带来感悟与成长)(5)

干活虽累,可和艰苦的拍摄环境比起来便不值得一提。傅晶心有余悸地表示,“拍夏天的戏时,蚊子是我们最大的敌人。那里的蚊子都是野生的,只要被咬到就会起一个硕大的包。记得有一场拍我和唐曾有点小浪漫的戏,对戏时因为要忍受蚊子咬,一点浪漫的心情都找不到。”待到拍冬天的戏时,就又转成了和风雪抗争,所有演职人员把能想到的保暖方法都用尽了,“拍摄地黑河那几家定制羽绒服的店都认识我们了,真是恨不得一人能穿上十件八件羽绒服!”除了穿羽绒服,“吃”成了他们重要的御寒方法。傅晶回忆,那时在片场大家都会带好多食物,然后架起锅,在那煮肉涮火锅。有场她和张龄心吃饭的戏,戏中的高粱米饭她们都没吃过,眼见冒着热气和香味的饭端上来,戏还没开拍,她们就先吃了大半碗。拍摄时又吃得不亦乐乎,胃都吃胀了。

傅晶家国情怀(知青带来感悟与成长)(6)

《知青》是傅晶目前拍摄时间最长的一部电视剧,她用“珍贵”与“珍惜”来形容那段时光。大半年的相处。傅晶和“战友们”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感。她回忆,拍摄剧中小地包被大石头砸死的那场戏时,所有人都跑过去想尽力抢救小地包,看到小地包的惨状每个人都哭得稀里哗啦。可仔细看,口吐假血,演着“死人”的小地包竟也在哭,这种真情的释放完全发自内心。“拍摄这部剧,我最大的收获就是交了一帮好朋友,这是一帮一起患过难的朋友,直到现在我们都会不时地聚一下,聊聊近况,回忆—下拍戏时的事情。另外,我也切实体会到父辈们提起来就会滔滔不绝,两眼放光的那种生活。那时候生活环境虽然恶劣,但是他们的精神世界却非常充实。”

傅晶说拍摄这部戏,心里最难受就是一些演员的戏杀青,因此提前离开剧组的时候。因为《知青》演员众多,每当有演员离开时,留守的人便会忍不住泪洒衣襟。“和同事告别,我就像剧中周萍看着知青战友回城一样,心中充满了留恋与不舍。”《知青》在大连旅顺关机时,傅晶哭了。“大半年的朝夕相处,大家都成了坚定的革命战友。戏一结束,大家就像知青们各奔东西,心中的伤感无法抑制。”

傅晶家国情怀(知青带来感悟与成长)(7)

傅晶《老米家的婚事》,在这部温暖的家庭剧中,她饰演一名教师。在她眼中,自己的生活就像一出戏,《知青》带给她感悟与成长,而这部新剧带给她的更多是快乐和轻松。傅晶希望《老米家的婚事》播出时,可以像《知青》一样得到观众的喜爱。

傅晶家国情怀(知青带来感悟与成长)(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