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头号剩女吕碧城结局:民国头号剩女吕碧城
民国史上,终身不嫁的女子有很多。而她们不婚的背后原因,无外乎“为错过的男子守身”、“宁缺毋滥”或者“嫁不出去”等几个原因。相比之下,吕碧城也是终身不嫁,但她不嫁的背后原因却都与她们不同。直到今天,吕碧城终身不嫁的背后真相,依旧是一个巨大的谜团,或许,它也将永远是个谜。
吕碧城是民国史上最著名的剩女,论容貌气质,她是女作家苏雪林眼里的“美若天仙”。论才华,她是中国近300年唯一的女词人,此外,她还是袁世凯的女秘书。论家境,套用某女明星的一句话就是“她自己就是豪门”......
这样的女子,无论放在哪个年代,必然是倾慕者数众,吕碧成也不例外。据说,当时对吕碧城表达爱慕的公子哥,那是多不胜数,就连民国四公子之一的袁克文也曾为她拜倒。但她偏偏就是谁也不嫁,当人们试探性问她单身的原因时,她半真半假地调侃说:
生平可称心的男人不多,梁启超早有家室,汪精卫太年轻,汪荣宝人不错,也已结婚,张謇曾给我介绍过诸宗元,但年届不惑,须眉皆白,也太不般配。
但纵观吕碧城的一生后不难发现,吕碧城不婚远不是“称心男人”太少的原因。
对于婚姻,这位走在时代前列的女性一直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而之所以她对婚姻能有如此深刻的理解,与她最初被退婚的经历有关。
1892年,和封建时期大多女性一样,吕碧城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与汪姓乡绅之子订婚。如果没有此后的变故,吕碧城的一生或许就和大多数女性没有两样了:嫁做人妇、生儿育女,然后终老此生。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一切却彻底打破了这一可能。
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或许是老天欲降大任于吕碧城,13岁这年,吕碧城就尝到了人世间最大的苦。这年,她的父亲病逝后,族人以吕家没有男丁为由,将吕家家产全部霸占了。这还不算,为了欺负吕碧城母女,族人还唆使匪徒将母亲严氏强行幽禁。
在100多年前的封建社会,遇到这种场景,大多数女子除了哀嚎估计没别的招了。但吕碧城本就不是寻常女子,她自小就隐隐觉得“女人的命运应该掌握在自己手里”。于是,遇到险境后,吕碧城暗暗对自己说“我可以,我可以,想办法,对想办法!”随后,发现以自己的力量无法对抗全族的吕碧城:想到了“外援”。
因为自幼受到父亲的熏陶,吕碧城几岁就熟读诗书并拥有出众的文采。于是,13岁的她决定给父亲的朋友和学生写信,她四处求人告援,其中包括时任江宁布政使、两江总督的樊增祥。这些人收到吕碧城的信后,在深为她出众文笔惊叹、感动的同时,也马不停蹄地赶来支援了,很快,被囚禁的严氏脱险。
然而,就在这个劫难过后,吕碧城的另一劫难就接踵而至了。就在孤儿寡母劫后门衰祚薄、连生计都困难的当口,汪家父母听说了吕碧城救母的事情后,深感吕碧城“不是省油的灯”。汪家父母对昔日媒婆说:她小小年纪就如此狠辣,日后怎么管教得了。于是,就因为未来夫家的“戒心”,吕碧城被退婚了!
封建社会的女子,退婚即是奇耻大辱,也正因此,封建女子被退婚后的结局无外乎:草草嫁作妾、抑郁而终、上吊自杀等几种。小小年纪的吕碧城被退婚后,自然也是痛苦不已。
整整几夜,吕碧城都彻夜未眠。每晚,当夜幕吞噬整个世界的时候,吕碧城都直觉自己已经被淹没了。她想不明白,为什么女子永远把控不了自己的命运。明明通过自己的努力救了母亲了,转眼,命运偏偏又给了自己一棍子。这是提醒她要她认命吗?女人真的永远只是男人的附属品吗?
情绪是魔鬼,但当你去正视魔鬼并将它当朋友交谈的时候,它又会变成天使。得感谢吕碧城此前所受到的教育和读过的书,某个晚上,当吕碧城静坐窗前沉思的时候,在巨大的痛苦中,她突然闪出了一个让她自己都意外的想法:我要用女性的身份,去颠覆这个世界,证明女人和男人一样“能”!
这以后,吕碧城一直寄居在塘沽舅舅家,与舅舅一起生活。在这期间,吕碧城一直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期待有一天能有一番作为。她向往外面的世界,她渴望和男人一样去闯天下,甚至和男人一样肩负起“强国”的重任。而当吕碧城把她的豪情告诉家人时,她遭到了一顿痛批,“当年你就是因为逞能被退婚的,女孩子那么要强,怎么嫁得出去?”“女子无才便是德”,舅舅听完她的话,一遍遍不厌其烦地用“妇德妇言”来压她。在舅舅和母亲眼里,“嫁做人妇,好好过相夫教子的日子”,才是女人的真正好出路。
面对所有人的不理解,吕碧城顿感凄凉,此刻,她多么渴望有人能理解她啊!但她知道,与其盼着人理解自己的想法,远不如把自己的想法实践给他们看。就在家人为她物色对象的时候,吕碧城偷偷买了一张前往天津的火车票,对,她要逃出去,她不想自己一生的命运因为婚嫁,而再次被人掌控。嫁人,在这个“女人多数时候只是生养工具”的年代,嫁得好还好说,毕竟可以不用终日看夫家脸色。若嫁得不好,非打即骂不说,还要忍受男子三妻四妾......
她吕碧城怎会让自己落入那样俗套的封建婚姻里,想想,自己苦读诗书这么多年,难道就为了给人传宗接代做“老妈子”吗?答案是否定的,吕碧城隐隐感觉到,她的人生不应该如此,对,她可以过得更好!她要冲破命运过上自己理想的生活,对,她还要为全天下女性做榜样。
逃到天津后的1903年,吕碧城才发现闯世界远没有自己想象中简单,虽然此时新思想已经开始影响中国,但大家对女性还是有着固有的成见,在这里,她想要找份工作,似乎都不那么容易。但吕碧城不是轻易服输的人,事实证明,对于强者而言:“逆境只会让她的生存意志更大地被激发”,而不是将她打倒。
无路可走的时候,吕碧城没有就此放弃,而是再次想到了自己的“笔”。与13岁那年一样,此时身仅分文、举目无亲的吕碧城只能如法炮制,她给当时住在《大公报》社的方太太(熟识)写了封长信求助。
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吕碧城这颗金子终因这封长信而开始发光。机缘巧合下,这封文采斐然的信被《大公报》总经理英敛之看见了,随即,英敛之亲自前往拜访,问明情由后,他对吕碧城的胆识甚是赞赏,他还邀吕碧城到报馆内居住,受聘为《大公报》第一名女编辑。
《大公报》就像一扇大窗子,让吕碧城看到世界的同时,也能把她的所思所想传达给世界。《大公报》有了吕碧城以后变得很不一样了。她为《大公报》注入了新的生命,在报上,吕碧城反复提倡妇女通过教育改变命运,正如她在《论提倡女学之宗旨》一文中说的,
“欲使平等自由,得与男子同趋于文明教化之途,同习有用之学,同具强毅之气”,在她看来,男女的平权不仅解放了妇女,更重要的是“使四百兆人合为一大群,合力以争于列强,合力保全我二万里之疆土。”
吕碧城作品集
吕碧城认为,要让全天下的女性挣脱束缚为自己活,不再依附男人的关键:在于“学习”。眼见无数女性“在封建思想束缚下痛苦活着”的吕碧城,作为妇女思想解放的先行者,她确定:要想实现女性的真正独立,必须“启发民智”,极大提高女性人群的思想文化素质。很快,高瞻远瞩的吕碧城开始着手兴办女学。
吕碧城虽在封建家庭成长,但她从未被封建思想荼毒,她心里一直坚信:任何时候,女人都可以也应该将命运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她相信,女人可以挣脱传统束缚,为自己活着。
1904年11月17日,在多方筹划努力下,北洋女子公学正式成立并开学,吕碧城出任总教习(教务长)。两年后添设师范科,更名为北洋女子师范学堂,时年23岁的吕碧城升任监督(校长)。
也就从这时开始,曾遭受退婚等奇耻大辱的吕碧城把自己活成了传奇。人生就是如此,当你一直处在低谷的时候,曾经遭遇的屈辱就仅仅是屈辱,而当你成功的时候,你所有曾受过的屈辱,都将成为人生的闪光点。23岁再回眸曾经被婆家和男人无情抛弃的那段岁月,吕碧城双眼湿润,但此时的她眼里满含的都是欣慰,如果没有当初的一切,她能有今天吗,如果没有当初的屈辱,此刻的成功能被反衬得如此熠熠生辉么?
这一年,吕碧城虽还年轻,却已经成了不折不扣的大龄剩女,但她并不着急。婚姻,谁说女人非得有婚姻?如果一个人可以过得很好,两个人不一定能过得更好,要它何用。此时的吕碧城觉得自己现在的状态挺好,而周围的所有人看向吕碧城时,也开始放着光:原来,女人还可以这样活着。
在那个年代,和吕碧城一样独立自主活着,并试图叫醒全天下女性的,还有秋瑾等等。只是,与秋瑾不同的是,秋瑾选择的是用“战斗、革命”的方式去宣扬女权、倡导女性解放,而吕碧城则想用“文”的方式去达到同样的目的。
1907年7月15日,好友秋瑾在绍兴遇难,无人敢为其收尸,中国报馆"皆失声",吕碧城设法与人将其遗体偷出掩埋,又在灵前祭奠。她后来南游杭州,又拜谒了秋瑾墓,不禁感慨万端,作一首《西泠过秋女侠祠次寒山韵》,追怀这位志同道合的挚友。
在秋瑾牺牲后,吕碧城更加坚定了:要帮助天下女性冲破封建束缚达到“自立”的决心。也是在这期间,她更加努力地投身女性教育事业。
吕碧城不遗余力地把中国的传统美德与西方的民主、自由思想结合起来,将中国国学与西方的自然科学结合起来,使北洋女子学府成为中国现代女性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在吕碧城的努力下,一批新式女性如雨后春笋般破土崛起。实际上,许多在北洋女子学府学习的女性,后来都成为中国杰出的革命家、教育家、艺术家,如邓颖超、刘清扬、许广平、郭隆真、周道如(曾是袁世凯敬重的家庭教师)等,而她们都曾听过吕碧城的讲课,并深受她的影响。
北洋女子公学师生
吕碧城的最可贵在于,在最艰难的社会环境下,她不仅改变了自己,而且她还改变了身边人和千千万万的女性同胞。在吕碧城影响下,她的亲姐妹也都开始从事女子教育,并取得了不小的成就。更为可喜的是:在沉寂的中国大地上,吕碧城为女性的整体觉醒播下了一粒粒希望的种子。榜样的力量,无穷无尽。
此后的1912年,为了进一步实现人生理想,吕碧城凭借自己的才华和袁世凯的旧交,出任总统府机要秘书,后又担任参政一职。她雄心勃勃,欲一展抱负,但很快她发现当时的政治形势下,要想有一番作为依旧很难。1915年,当她知道袁世凯蓄谋恢复封建帝制时,吕碧城愤然辞职。或许,是她已发现:凭一己之力已无法完全改变当下中国的状况,吕碧城最终决定永远远离官场,去上海经商同时过逍遥的单身生活。这以后,吕碧城在上海为自己盖了一个超级豪宅,经商之余,只每日在家里写写画画、好不惬意。
然而,吕碧城虽创造了无数辉煌成就,但在世俗的眼里,即使单身日子再好,没有伴侣相伴,终究也是缺失甚至时失败的。就连吕碧城的老师严复也曾说:若此儿不嫁,恐不寿(活不久)。
但吕碧城对这些质疑却颇不以为然,在她眼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生,不必非得遵循统一的标准,活得潇洒恣意就行,何必非得把自己活进世俗的标准里呢?毕竟,生活从来是自己的!
1930年,在为理想活了一生,也经历了几次感情纠葛后,吕碧城还正式皈依三宝,成为了在家居士,法名曼智。这意味着,她从此再也不会将婚姻纳入自己的人生范畴。1943年1月24日,吕碧城在香港九龙孤独辞世,享年61岁。
死后,她遗命不留尸骨,火化成灰后将骨灰和面为丸,投入大海喂鱼。想来,这就是世人所说的“潇洒恣意”吧,来去均了无牵挂,多好。然而,细想之下,吕碧城这个将骨灰和面投入大海的遗命,是否多少含着无奈呢,毕竟:吕碧城终身未婚未育,如果死后葬在墓地,谁去扫墓?若墓地无人祭扫,那岂不是要成为“孤坟”,成为真正的“生前死后皆孤独”吗?这样想来,吕碧城这一做法,是不是说明:她只是不想“继续孤独”呢?
但不管怎样,吕碧城一生为女性思想解放所作出的贡献,可敬可佩!终生不婚虽不免凄凉,但她这种敢于冲破世俗勇敢活自己的行为本身,将对后世影响深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