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敬罗衣后敬人这句话不假(先敬罗衣后敬人)

粤语歌曲鼻祖是许冠杰,我相信今天知道的人并不多,但是广东人应该更清楚,毕竟粤语是他们大多数人说的是地方语言。而许冠杰曾经是香港第一代歌神。

当然今天江阳沽酒客并不是讲一个娱乐明星的往事,而是因为他曾经创作的一首歌曲《先敬罗衣后敬人》,想发表一些意见。

先敬罗衣后敬人这句话不假(先敬罗衣后敬人)(1)

《先敬罗衣后敬人》是香港歌手许冠杰讽刺社会的歌曲之一。大约发行在1980年左右,该歌描述香港社会如果一个人衣着讲究不管有没有真材实料都会获得人们的尊敬。

这首歌曲是粤语作词,所以对于非粤语文化区域,理解和传播上有一些困难,但是许冠杰所描述的现象却依然存在。

自古以来,颜值是一个人的资本,衣着打扮是一个人给人的第一印象。五官端正并且漂亮的人,自然容易被人多看几眼,而衣着打扮得体,确实能给人很好的感觉。

先敬罗衣后敬人这句话不假(先敬罗衣后敬人)(2)

这就是佛靠金装,人靠衣装。本身来说并不是什么坏事。可是呢?如果由此来好恶或者评判一个人,显然不够公平和公正。

当然我们对于邋里邋遢,不讲卫生肯定不提倡,但是如果人人都追求高颜值,华而不实的外表打扮,而对于一些朴实无华的人则嗤之以鼻,显然有失公允。

西汉·司马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我只凭言辞判断人,对宰予的判断就错了;单从相貌上判断的话,对子羽的判断就错了。

先敬罗衣后敬人这句话不假(先敬罗衣后敬人)(3)

中国有句老话,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不过社会发展到今天,感官歧视却越来越严重。

元朝佚名写的《谇范叔》中有这样的描写:“贤士,如今世上都是先敬罗衣后敬人的时节,也须穿着那鲜明衣帽,打扮得齐整才好。”

好了,其实就是一种社会潜规则,它在高效率,不耐烦的今天更加凸显,我们从对事不对人上面,变成了对人不对事。

先敬罗衣后敬人这句话不假(先敬罗衣后敬人)(4)

有一些餐厅对衣冠不整的人不能进入,起码得打一条领带,真是笑话,你说你要脸不要脸,大众都是你的衣食父母,要是人家不来消费,你能生存。但是它故意制造一种虚伪的荣誉感,你要说这个人一身乞丐污秽不堪倒也罢了,怎么人家衣着朴素就不能进来消费呢?

这跟当然歪果仁可恶的某某与狗不得进入,不是一丘之‘貉’吗?

先敬罗衣后敬人这句话不假(先敬罗衣后敬人)(5)

当然,如果你穿着光鲜亮丽,而是名牌满身,开着豪车,大多数人自然就产生了一种自卑的感觉,从而低头跟你小声说话。殊不知,这些包装都可以造假,豪车名宅还可以租用,不过是装点成蒙汗药的样子,把各位给迷晕,然后好骗大家的钱财罢了。

我老家泸州老一辈人有句老话叫做“好看不过素打扮。”越多点赞,越是累赘和不安的表现。

当然除此之外就是学历的装扮,今天机会给了很多所谓高学历的人才,当然我不否定,受过高等教育是一件好事,但是公司或者用人,学历真的那么重要吗,那些生活阅历和工作经历丰富,并且饱读诗书的人,未必有学历,却可能比某些专家教授更加有能力,然而因为这个“罗衣”门槛被拒之门外。

先敬罗衣后敬人这句话不假(先敬罗衣后敬人)(6)

今天,很多家长对孩子期许考个好大学,是为了找好工作,或者进入体制内,他们真的是培育了对社会有用的人才的目的去的吗?

实际上,目的是什么,我相信不用我说大家都清楚。

所以,“先敬罗衣后敬人”无非就是划分出社会的等级和门槛,看似有格调和层次,其实是给了一些投机之人有了可以易容的方法,而让真正可能服务社会的人,永无出头之日。

才让很多人,放弃了本领的磨炼,而是练就了一身奉承和依附有权有势的人能力。

这不是一个正常人应该有的社会态度,但是怎么改变,恐怕答案也只有你自己才能知道。

真正的和谐是,你可以有不同的地位和身份,但是没有对地位和身份区别对待的恶意。什么时候能到这一步,那就是美好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