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代汉字重要的资料(汉字历史抽象篇)

关于古代汉字重要的资料(汉字历史抽象篇)(1)

手持玉圭

抽象篇

字源演变

关于古代汉字重要的资料(汉字历史抽象篇)(2)

说文解字

“封”fēng,会意字,也作‘

关于古代汉字重要的资料(汉字历史抽象篇)(3)

关于古代汉字重要的资料(汉字历史抽象篇)(4)

关于古代汉字重要的资料(汉字历史抽象篇)(5)

’等,从圭从寸,‘封’字目前最早见于西周晚期「伊簋」。西周早期「康侯丰方鼎」中的‘丰’并非是‘封’的初文,铭文“康侯丰作宝尊”中的‘丰’实为姬昌第九子即姬丰,铭文可以释为“姬丰作宝尊”。西周晚期器物「伊簋」、「召伯虎簋」铭文中的‘封’是目前最早的版本,虽然没有使用‘圭’的金文写法,但也是对玉圭的具象描绘,即‘上尖下方’。春秋时期存在过一些异体,如‘

关于古代汉字重要的资料(汉字历史抽象篇)(6)

关于古代汉字重要的资料(汉字历史抽象篇)(7)

’等,这其实是受‘圭’字下‘土’的错误拆解。战国晚期「中山王厝鼎」的‘封’进一步将‘土’讹作‘田’,但秦简中的‘封’并未受其影响,也算是拨乱反正了,才有了今天我们所见到的‘封’。东汉《说文》小篆承袭秦简,并收录了春秋时期的另一版本。圭,玉圭;寸,手持。造字本义:手持玉圭,引申为‘委任、分发’等,如封地、封官等;引申为‘划分……区域、职能’,如封名、分封等。

备注:字义是可以被扭曲的,前人对某字最初的字义有误解时而创造了新的引申义后,后人不假思索的拿来主义,久而久之,以讹传讹,就愈发看不懂了。很多汉字存在这种现象,我所写的这些,旨在剖析汉字最初的字义,至于那些过犹不及的引申义,智者见智吧。

扩展阅读:

关于古代汉字重要的资料(汉字历史抽象篇)(8)

康侯丰方鼎

关于古代汉字重要的资料(汉字历史抽象篇)(9)

康侯丰方鼎·铭文

康侯丰方鼎铭文:康侯丰作宝尊

姬丰:姬丰是周文王姬昌第九子,周武王姬发的同母弟弟。姬丰的母亲名叫太姒,姒姓,是夏代君主夏禹子女有莘氏部落之女,周文王的正妻。太姒勤奋持家,遵守妇道,因而号称文母。

太姒与周文王生有十子,依次是宗子伯邑考、次子周武王姬发、三子管叔鲜、四子周公旦、五子蔡叔度、六子曹叔振铎、七子郕叔武、八子霍叔处、九子康叔(姬丰)、十子冉季载。

关于古代汉字重要的资料(汉字历史抽象篇)(10)

伊簋

伊簋:西周晚期器物,圆口、圆鼓腹,下承高圈足,足缘外撇,并于器身两侧安有龙形耳。器腹上半装饰有窃曲纹,下半则为瓦纹,器内壁底部有长铭文共103字。记载周厉王二十七年正月丁亥日,厉王在周康宫穆太室册命贵族伊,命令他管理康宫中王室所有的臣、妾、百工,并赐给他命服、銮旗等物。伊簋已流于国外,日本奈良国立博物馆藏。

台北故宫博物馆的文物始终是祖国的,也终将会回国!那些手脚不干净的‘小人国’,你们懂汉字的人已经作古了,还守着中国文物当外星文明呢?

关于古代汉字重要的资料(汉字历史抽象篇)(11)

伊簋·铭文(原版)

关于古代汉字重要的资料(汉字历史抽象篇)(12)

伊簋·铭文(修正版)

伊簋铭文:隹(唯)王廿又七年正月既朢丁亥,王才(在)周康宫,旦,王各(格)穆大(太)室,即立(位),□(申)季内右(入佑)伊,立□(中)廷,北乡(向),王乎(呼)命尹?(封)册令(命)伊:□官□(司)康宫王臣妾、百工,易女(锡汝)赤巿(韨)、幽黄(衡)、□(銮)旗,攸(鋚)勒,用事。伊□(拜)手□(稽)首,对昜(扬)天子休,伊用乍□不(作朕丕)显皇且(祖)文考□吊(叔)宝□(□)彝,伊□(其)万年无强(疆),子子孙孙永宝用亯(享)。

关于古代汉字重要的资料(汉字历史抽象篇)(13)

西周·召伯虎簋

召伯虎簋:1959年由张少铭先生捐赠 ,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相传于清代在陕西出土,共有两件。西周中期周宣王时期的器物,通高22.2厘米,口径21.9厘米。这件簋的造型别致,甚为罕见。另有表制大小相同的五年琱生簋,早年流失美国,现藏耶鲁大学博物馆,较此完整。五年簋耳下有外折的垂珥,长度与耳相当,六年簋垂珥残损。器体侈口浅腹,腹壁较直,底稍收敛,圈足高于器体而外撇。鸟兽形双耳较粗壮通体饰宽带组成的变体兽纹。器底铸铭文十一行一百零五字,内容与五年簋前后衔接。该簋记述琱生与其父辈公氏之附庸土田杀减应贡的田赋,请求君氏减免并得到职掌的伯氏同意。此簋则记述拟减免部分应缴的积获得解决。由于两簋铭文都提到召伯虎参与其事,过去曾将其命名为“召伯虎簋”,实际上作器者为琱生,因而久已订正为“六年琱生簋”。琱生簋的做器者琱生是当时的贵族,因为大量开发私田及超额收养奴仆而触犯了国法,多次被人检举告发,按律当罚。负责调查此案件的官员是召伯虎。召伯虎与琱生同宗,其父还是该宗的宗君,有一定的权势。于是,琱生先后送给召伯虎及其父母许多财物,如青铜壶、玉璋、玉璜、玉璧、帛等,召伯虎的母亲便转达其父的意思,要求召伯虎看在同宗的分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尽量照顾琱生。经过长时间的运作,最终交了点钱,便不再追究了。琱生为了向召伯虎及其父感恩,便铸造了记载这一事件的宝簋,希望子子孙孙万年珍贵地使用,让它在宗庙里祭享。

关于古代汉字重要的资料(汉字历史抽象篇)(14)

召伯虎簋·铭文

召伯虎簋铭文:唯六年四月甲子,王在蒡。召伯虎告曰:余告庆,曰公厥廪贝,用狱讼为白,有祗有成。亦我考幽伯幽姜令。余告庆,余以邑讯有司,余典勿敢封。今余既讯有司,曰矦(惟)命。今余既一名典献。伯氏则报壁。琱生对扬朕宗君其休,用作朕剌(烈)祖召公尝簋,其万年子孙宝用,享于宗。

古文释义

【唐韻】府容切【集韻】【韻會】方容切,音崶。

【說文】爵諸侯之土也。从之从土从寸。

【徐曰】各之其土也,寸守其法度也。本作封,隸作封,从圭所執也。

【周禮·春官·大宗伯】王大封,則告后土。【註】封,土地之事也。

又【大戴禮】五十里而封。

又【前漢·法志】同十爲封,封十爲畿,畿方千里。

又封疆之官曰封人。【周禮·地官】封人掌設王之社壝,爲畿封而樹之。

又【大司徒之職】凡造都鄙,制其地域,而溝封之。【註】封,起土界也。土在溝上謂之封,封上樹木以爲固也。

又大也。

【詩·商頌】封建厥福。

【書·舜典】封十有二山。

【孔傳】封,大也。每州之名山殊大者,以爲其州之鎮。

又封禪,祭名。積土增山曰封,爲墠祭地曰禪。

【孝經緯】封於泰山,禪於梁甫。

【白虎通】王者封禪以告太平。金泥銀繩,封以印璽。孔子登泰山,觀易姓而王可得而數者,七十餘封是也。

又聚土曰封。【周禮·地官·冢人】以爵等爲丘封之度與樹數。

又培也。【吳語】封殖越國。【註】壅本曰封。

又富厚也。【史記·貨殖傳】無秩祿之奉,爵邑之入,而樂與之比者,命曰素封。

又凡專利自私曰封。

【詩·周頌】無封靡于爾邦。

【禮·王制】名山大澤不以封。

【鄭註】與民同財,不得障管也。

又緘也。漢制,奏事皁囊封板,以防宣泄,謂之封事。

又【前漢·平帝紀】諸乗傳者,持尺五木傳信,封以御史大夫印。

又國名。【禮·明堂位】封父龜。【註】封父,國也。

又州名。蒼梧郡地,隋爲封州。

又姓。黃帝時有封鉅。

又賁氏改封氏。

又穿封,複姓。

又土精。【白澤圖】物如小兒手,無指,名封。食之多力。

又封豕,大豕名。

又去聲。【廣韻】芳用切,音葑【書·蔡仲之命】往卽乃封。徐邈讀。

又叶府良切,音方。【韓愈·李道古銘】本支于今,其尚有封。叶下亡。封字从从寸作。

关于古代汉字重要的资料(汉字历史抽象篇)(15)

图片:六叔

文章:六叔

相关汉字

您点的每一个在看

我都认真的当成了喜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