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是披发还是束发(古人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本文系作者奇隆聊时尚独家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我们现在把剪头发叫做“理发”,但在我小的时候人们更习惯把它称为“推头”。那么在古代,人们是不是也会理发呢?从前人们理发都使用什么工具?有没有什么奇特的规矩?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聊古人理发的事情。首先要回答的问题是,古人会理发吗?《孝经》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这里讲的是不要轻易毁伤头发,并没有说不能修理头发。其实古代人特别重视毛发的修理,据说汉代就已经有了职业的理发匠,使用类似剪刀的工具为人理发,到了南朝时,贵族子弟们很注重自己的外貌,经常需要削发面那时已经出现了专职的理发师。
《孝经》绘画
“理发”这两子古已有之,至于它的起源,有人说源于唐代,也有人说源于宋代,没有定论。宋代时理发已经形成了一个行业,叫“净发社”。到了清代,理发更是盛行,最常见的是剃头挑子。挑子一边是三层的小箱子,一边是烧热水的炭炉,服务的对象只有男人。在当时,理发和吃饭、看戏一样,都具有放松休闲的功能,因此也成了老百姓之间请客的一种方式。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之间,又是一年冬至时。冬至是北半球大部分地区一年中白天最短最长一天。我国商周时期的人们根据冬至之后白天越来越长。夜越来越短的现象,把这天作为新年的开始,其实就相于现在的春节。虽然后来实施夏历,春节成为一年的开,但冬至依然深受人们的重视。
冬至
古人认为从冬至这天起气上升,预示吉祥,应该特别庆贺。在民间老百姓把这天叫作“亚岁”,认为它的重要程度比春节,还下了“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冬至的习俗,有些是你可能知道的,比如冬至之后人们会开始数九,就是在不同形式的九九消寒图上每天画上一笔,等到画满八十一画,春天就到了,也有些是你可能不知道的,比如古时候人们为了迎接新年会置办新衣服,也会把旧衣服重新整理整理,用香料一熏,干干净净过个年。对了,要特别说明的是,在古代冬至前后,官员们是要放假的,民间也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
九九消寒图绘画
在古人的认识里,冬至这天阳气刚刚萌生,还非常的微弱,所以就需要保护这些阳气,最好的办法就是“养”—边关休战,商铺歇业,皇帝更是要在这天好好休息静养身体,百官也不用去上班干活儿了。但“静养”并不等于什么也不做,大概到了魏晋之后,朝廷会在这天行盛大的典礼,皇帝要接受各国使臣和文武百官的朝贺。有时,身在外地的大臣还要在这天给皇帝写信祝贺,而且需要用心地选份特别的礼物送给皇帝。
典礼
那老百姓之间要送什么礼物吗?在古代很多注重养生的人的眼中,这天我们的身体也是需要静养的。实际上,这天更是个团圆的日子,在冬至的前夜,人们会热热闹闹聚在一起,饮酒聊天儿。人们也会利用日走亲访友,相互祝贺新年。既然是去祝贺的,自然能两手空空,要很用心地准备礼物。冬至时,亲友之间的礼物大部分都是应景的点心等食物。古时还有个很特别的冬至风俗,那就是晚辈会在这天长辈送新鞋和新袜子,甚至还有臣子向皇帝进献鞋的仪。这又是为什么呢?其实,这个习俗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已经有了,取的是“迎福践长”的意思一是迎接新年,送上祝福;二是冬至之后白天越来越长,以此祝愿皇帝能够更加长寿。
饮酒绘画
现在在某些地区还沿袭着类似的习俗,大部分是女孩子给舅舅和姑姑送鞋送袜子,也有说是妇女送鞋袜给公公婆婆的,取的都是祝福长寿的含义。不论是送给舅舅姑姑,还是送给公公婆婆,其实都表达了尊老敬老。有人认为,这个习俗也有更实际的作用,冬至过后天气会越来越冷,晚辈及时给长辈送上新鞋,可以帮助老人更好地过冬。也有人认为,进献鞋枺的礼俗意义可能更大些。
鞋枺
这天开始,白昼日渐变长,阳气日渐兴盛,穿新鞋袜在阳光下多走走,可以驱邪迎福,长久健康。后来,在有些地方,这个习俗还发生了变化,成了舅舅和姑姑这样的长辈来给外甥等晚辈送鞋送帽呢。
参考资料:
·《孝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