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谥号和庙号的区别(如何区分皇帝的谥号)

读历史相关书籍的时候,总是会看到什么帝、什么宗、什么年间……之类的字样,如果我们是一个历史的初读者,可能会被这些文字弄得动晕脑胀,我们总是想,直接写这些皇帝的名字不好吗,直接写公元多少年,多清楚,一目了然,偏偏弄得咬文嚼字的。我们就来说说这些帝啊、宗啊、祖啊、什么几年啊到底是什么东西?

在我国的古典书籍中,谥号、庙号、年号和尊号这四个称呼是经常出现的,其中庙号、谥号、尊号三者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也有区别,而年号是古代皇帝用来纪年的名号。

皇帝谥号和庙号的区别(如何区分皇帝的谥号)(1)

孝武皇帝,谥号汉武帝,庙号世宗

第一要说的是谥号。

简单的说就是什么帝、什么王之类的,比如秦昭襄王、汉武帝等。其就是人死之后,后人对死者生前的品德、功绩给予评价的文字。这个并不是皇帝的专属,包括后妃、诸侯、臣僚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由朝廷给他们颁发一个谥号。谥号出现的时间比较早,根据据王国维对金文考释得出的结论是,谥法应当形成于西周中期的恭王、懿王阶段。

中国古代帝王基本都有谥号,但其中比较特别的是秦始皇和孙权,秦始皇认为谥号有“子议父、臣议君”的嫌疑,因此把它废除了。他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高五帝”,称自己为“始皇帝”,其实际为尊号,孙权的谥号是“大皇帝”,称“吴大帝”纵观中国历史也只此一位,比较特殊。

1927年6月2日,著名学者 王国维投湖身亡, 末代皇帝溥仪“诏”谥王国维“ 忠悫”二字,墓碑上刻着“王忠悫公”。这是中国谥号制度的终点。

第二要说的是庙号。

皇帝谥号和庙号的区别(如何区分皇帝的谥号)(2)

唐太宗

庙号就是什么祖、什么宗,是皇帝驾崩后入庙时给的称号,供奉太庙的排位。一般夺取天下之功称为祖,治理天下之德称为宗,比如唐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按照 周礼,天子七庙,也就是天子只敬七代祖先。起初并不是所有的皇帝都有庙号比如西汉12位皇帝只有4位皇帝有庙号,刘邦为太祖高皇帝,刘恒为太宗孝文皇帝、刘彻为世宗孝武皇帝、刘询为中宗孝宣皇帝。

习惯上,唐朝以前的皇帝一般称其谥号,唐朝以后,谥号的文字加长,除了某些亡国之君以及短命皇帝之外,一般都有庙号,所以则改称庙号,而不称谥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

第三要说的是年号。

皇帝谥号和庙号的区别(如何区分皇帝的谥号)(3)

明太祖

年号就是什么几年,例如贞观元年,乾隆六十年等。是中国 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方式。 汉武帝即位后始创年号,在此之前没有年号,用王的谥号纪年,例如秦惠文王二年。汉武帝始创年号为 元狩。之后 历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大灾大难等大事、一般都要更改年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年号最多的皇帝武则天为17个年号。明清之后,一个皇帝只用一个年号,所以明清之后皇帝我们称其年号,例如洪武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康熙皇帝(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

第四要说的是尊号。



皇帝谥号和庙号的区别(如何区分皇帝的谥号)(4)

武则天

尊号也叫徽号,谥号和庙号都是死后才有的,尊号是可以生前使用的,尊号一般很长,因为大臣们会尽量把好的词语都往皇帝身上加,尊号实际上就是一些华丽辞藻的堆砌,没有实际意义。尊号起源于秦朝,秦始皇始称“皇帝”,“皇帝”就是尊号,嗣位皇帝尊前皇帝为太上皇,尊前皇后为皇太后、太皇太后等。尊号真正开始盛行是到了唐代,尊号始于唐高宗时期,而真正的发明者是武则天。她为扩大影响自己的政治影响,实现自己皇帝梦想,开创了为在位帝后上“尊号”的先例。武则天的尊号为“则天大圣皇帝”,世人称则天皇帝,慈禧太后生前尊号“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圣母皇太后,世人称慈禧皇太后。

总而言之,我们现在叫的这些称号都是为了好记,唐之前并不是所有皇帝都有庙号,但是都有谥号,我们就叫他谥号。唐之后谥号的字数增加,每个皇帝都开始有庙号,我们就叫他庙号。明清之后,每个皇帝只用一个年号,嫌庙号各个朝代容易记混,我们就称他年号,便于区分。尊号我们一般不说,因为它太过繁缛,也记不住,但是像武则天和慈禧这样的人物,我们总要称呼点什么,唐代的武则天没有庙号,而以高宗皇后的名义下葬,慈禧不是皇帝,所以没有年号,我们才称她们的尊号。

皇帝谥号和庙号的区别(如何区分皇帝的谥号)(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