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一建口诀:一建考试教材建筑实务第二章第四节安全管理之高处作业安全要点

3.5 高处作业安全管理要点

高处作业是指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 以上(含2m) ,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高处作业易发生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等安全事故。高处作业要严格遵守《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 80-2016。

一、高处作业的安全隐患主要表现形式

1.作业人员不正确佩戴安全帽,在无可靠安全防护措施的情况下不按规定系挂安全带。

2.作业人员患有不适宜高处作业的疾病。

3.违章酒后作业。

4.各种形式的临边无防护或防护不严密。

5.各种类型的洞口无防护或防护不严密。

6.攀登作业所使用的工具不牢固。

7.设备、管道安装、临空构筑物模板支设、钢筋绑扎、安装钢筋骨架、框架、过梁、 雨篷、小平台混凝土浇筑等作业无操作架,操作架搭设不稳固,防护不严密。

8.构架式操作平台、预制钢平台设计、安装、使用不符合安全要求。

9.不按安全程序组织施工,地上地下同时施工,多层多工种交叉作业。

10.安全设施无人监管,在施工中任意拆除、改变。

11.高处作业的作业面材料、工具乱堆乱放。

12.高温季节施工无良好的防暑降温措施。

二、高处作业基本要求

1.建筑施工中凡涉及临边与洞口作业、攀登与悬空作业、操作平台、交叉作业及安全防护网搭设的,应在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中制定高处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2.高处作业施工前,应按类别对安全防护设施进行检查、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作业,并应做好验收记录。验收可分层或分阶段进行。

3.当遇有 6 级及以上强风、浓雾、沙尘暴等恶劣气候,不得进行露天攀登与悬空高处作业。雨雪天气后,应对高处作业安全设施进行检查,当发现有松动、变形、损坏或脱落等现象时,应立即修理完善,维修合格后方可使用。

4.安全防护设施验收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防护栏杆的设置与搭设;

(2)攀登与悬空作业的用具与设施搭设;

(3)操作平台及平台防护设施的搭设;

(4)防护棚的搭设;

(5)安全网的设置;

(6)安全防护设施、设备的性能与质量、所用的材料、配件的规格;

(7)设施的节点构造,材料配件的规格、材质及其与建筑物的固定、连接状况。

5.安全防护设施验收资料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措施或施工方案;

(2)安全防护用具用品、材料和设备产品合格证明;

(3)安全防护设施验收记录;

(4)预埋件隐蔽验收记录;

(5)安全防护设施变更记录。

6.安全防护设施宜采用定型化、工具化设施,防护栏应为黑黄或红白相间的条纹标示,盖件应为黄或红色标示。

三、临边与洞口作业安全防范措施

(一)临边作业

1.坠落高度在基准面2m 及以上进行临边作业时,应在临空一侧设置防护栏杆,并应采取密目式安全立网或工具式栏板封闭。

2.施工的楼梯口、楼梯平台和梯段边,应安装防护栏杆;外设楼梯口、楼梯平台和梯段边还应采用密目式安全立网封闭。

3.建筑物外围边沿外,对没有设置外脚手架的工程,应设置防护栏杆;对有外脚手架的工程,应采用密目式安全立网全封闭。密目式安全立网应设置在脚手架外侧立杆上,并应与脚手杆紧密连接。

4.施工升降机、龙门架和井架物料提升机等在建筑物间设置的停层平台两侧边,应设置防护栏杆、挡脚板,并应采用密目式安全立网或工具式栏板封闭。

5.停层平台口应设置高度不低于1.80m的楼层防护门,并应设置防外开装置。井架物料提升机通道中间,应分别设置隔离设施。

(二)洞口作业

1.洞口作业时,应采取防坠落措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竖向洞口短边边长小于500mm时,应采取封堵措施;当垂直洞口短边边长大于或等于500mm时,应在临空一侧设置高度不小于l.2m的防护栏杆,并应采用密目式安全立网或工具式栏板封闭,设置挡脚板;

(2)当非竖向洞口短边边长为25-50mm时,应采用承载力满足使用要求的盖板覆盖,盖板四周搁置应均衡,且应防止盖板移位;

(3)当非竖向洞口短边边长为500-1500mm时,应采用盖板覆盖或防护栏杆等措施,并应固定牢固;

(4)当非竖向洞口短边边长大于或等于1500mm时,应在洞口作业侧设置高度不小于 l.2m的防护栏杆,洞口应采用安全平网封闭。

2.电梯井口应设置防护门,其高度不应小于1.5m,防护门底端距地面高度不应大于50mm,并应设置挡脚板。

3.在电梯施工前,电梯井道内应每隔2层且不大于10m加设一道安全平网。电梯井内的施工层上部,应设置隔离防护设施。

4.洞口盖板应能承受不小于lkN的集中荷载和不小于2kN/m2的均布荷载,有特殊要求的盖板应另行设计。

5.墙面等处落地的竖向洞口、窗台高度低于800mm的竖向洞口及框架结构在浇筑完混凝土未砌筑墙体时的洞口,应按临边防护要求设置防护栏杆。

(三)防护栏杆

1.临边作业的防护栏杆应由横杆、立杆及挡脚板组成,防护栏杆应符合下列规定: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一建口诀:一建考试教材建筑实务第二章第四节安全管理之高处作业安全要点(1)

(1)防护栏杆应为两道横杆,上杆距地面高度应为l.2m,下杆应在上杆和挡脚板中间设置;

(2)当防护栏杆高度大于1.2m时,应增设横杆,横杆间距不应大于600mm;

(3)防护栏杆立杆间距不应大于2m;

(4)挡脚板高度不应小于180mm。

2.防护栏杆的立杆和横杆的设置、固定及连接,应确保防护栏杆在上下横杆和立杆任何部位处,均能承受任何方向 lkN的外力作用。

3.防护栏杆应张挂密目式安全立网或其他材料封闭。

四、攀登作业的安全防范措施

1.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应确定用于现场施工的登高和攀登设施。

2.攀登作业设施和用具应牢固可靠;当采用梯子攀爬时,踏面荷载不应大于l.lkN; 当梯面上有特殊作业时,应按实际情况进行专项设计。

3.同一梯子上不得两人同时作业。在通道处使用梯子作业时,应有专人监护或设置围栏。脚手架操作层上严禁架设梯子作业。

4.使用单梯时梯面应与水平面呈75度夹角,踏步不得缺失,梯格间距宜为300m,不得垫高使用。

5.使用固定式直梯攀登作业时,当攀登高度超过3m时,宜加设护笼;当攀登高度超过 8m时,应设置梯间平台。

6.钢结构安装时,应使用梯子或其他登高设施攀登作业。坠落高度超过2m时,应设置操作平台。

7.当安装屋架时,应在屋脊处设置扶梯。扶梯踏步间距不应大于400mm。屋架杆件安装时搭设的操作平台,应设置防护栏杆或使用作业人员拴挂安全带的安全绳。

8.深基坑施工应设置扶梯、人坑踏步及专用载人设备或斜道等设施。采用斜道时,应加设间距不大于400mm的防滑条等防滑措施。作业人员严禁沿坑壁、支撑或乘坐运土工具上下。

五、悬空作业的安全防范措施

1.悬空作业的立足处的设置应牢固,并应配置登高和防坠落装置和设施。

2.构件吊装和管道安装时的悬空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钢结构吊装,构件宜在地面组装,安全设施应一并设置;

(2)吊装钢筋混凝土屋架、梁、柱等大型构件前,应在构件上预先设置登高通道、操作立足点等安全设施;

(3)在高空安装大模板、吊装第一块预制构件或单独的大中型预制构件时,应站在作业平台上操作;

(4)钢结构安装施工宜在施工层搭设水平通道,水平通道两侧应设置防护栏杆;当利用钢梁作为水平通道时,应在钢梁一侧设置连续的安全绳,安全绳宜采用钢丝绳;

(5)钢结构、管道等安装施工的安全防护宜采用工具化、定型化设施。

3.模板支撑体系搭设和拆卸的悬空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

(1)模板支撑的搭设和拆卸应按规定程序进行,不得在上下同一垂直面上同时装拆模板;

(2)在坠落基准面2m及以上高处搭设与拆除柱模板及悬挑结构的模板时,应设置操作平台;

(3)在进行高处拆模作业时应配置登高用具或搭设支架。

4.绑扎钢筋和预应力张拉的悬空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

(1)绑扎立柱和墙体钢筋,不得沿钢筋骨架攀登或站在骨架上作业;

(2)在坠落基准面2m及以上高处绑扎柱钢筋和进行预应力张拉时,应搭设操作平台。

5.混凝土浇筑与结构施工的悬空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

(1)浇筑高度2m及以上的混凝土结构构件时,应设置脚手架或操作平台;

(2)悬挑的混凝土梁和檐、外墙和边柱等结构施工时,应搭设脚于架或操作平台。

6.屋面作业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坡度大于25度的屋面上作业,当无外脚手架时,应在屋檐边设置不低于1.5m高的防护栏杆,并应采用密目式安全立网全封闭;

(2)在轻质型材等屋面上作业,应搭设临时走道板,不得在轻质型材上行走;安装轻质型材板前,应采取在梁下支设安全平网或搭设脚手架等安全防护措施。

7.外墙作业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门窗作业时,应有防坠落措施,操作人员在无安全防护措施时,不得站立在橙子、阳台栏板上作业;

(2)高处作业不得使用座板式单人吊具,不得使用自制吊篮。

六、操作平台的安全防范措施

1.操作平台应通过设计计算,并应编制专项方案。

2.操作平台的临边应设置防护栏杆,单独设置的操作平台应设置供人上下、踏步间距不大于400mm 的扶梯。

3.应在操作平台明显位置设置标明允许负载值的限载牌及限定允许的作业人数,物料应及时转运,不得超重、超高堆放。

4.操作平台使用中应每月不少于 1次定期检查,应由专人进行日常维护工作,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5.移动式操作平台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1)移动式操作平台面积不宜大于10m2,高度不宜大于5m,高宽比不应大于2:1, 施工荷载不应大于1.5kN/m2 。

(2)移动式操作平台的轮子与平台架体连接应牢固,立柱底端离地面不得大于80mm,行走轮和导向轮应配有制动器或刹车闸等制动措施。

(3)移动式行走轮承载力不应小于5kN,制动力矩不应小于2.5N.m,移动式操作平台架体应保持垂直,不得弯曲变形,制动器除在移动情况外,均应保持制动状态。

(4)移动式操作平台移动时,操作平台上不得站人。

6.落地式操作平台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1)落地式操作平台架体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操作平台高度不应大于 15m,高宽比不应大于3 :1;

②施工平台的施工荷载不应大于 2.0kN/m2 ;当接料平台的施工荷载大于2.0kN/m2 时,应进行专项设计;

③操作平台应与建筑物进行刚性连接或加设防倾措施,不得与脚手架连接;

④用脚于架搭设操作平台时,其立杆间距和步距等结构要求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脚手架规范的规定;应在立杆下部设置底座或垫板、纵向与横向扫地杆,并应在外立面设置剪刀撑或斜撑;

⑤操作平台应从底层第一步水平杆起逐层设置连墙件,且连墙件间隔不应大于4m,并应设置水平剪刀撑。连墙件应为可承受拉力和压力的构件,并应与建筑结构可靠连接。

(2)落地式操作平台应按国家现行相关脚手架标准的规定计算受弯构件强度、连接扣件抗滑承载力、立杆稳定性、连墙杆件强度与稳定性及连接强度、立杆地基承载力等。

(3)落地式操作平台一次搭设高度不应超过相邻连墙件以上两步。

(4)落地式操作平台拆除应由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上下同时作业,连墙件应随施工进度逐层拆除。

(5)落地式操作平台检查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操作平台的钢管和扣件应有产品合格证;

②搭设前应对基础进行检查验收,搭设中应随施工进度按结构层对操作平台进行检查验收;

③遇6 级以上大风、雷雨、大雪等恶劣天气及停用超过1个月,恢复使用前,应进行检查。

7.悬挑式操作平台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1)悬挑式操作平台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操作平台的搁置点、拉结点、支撑点应设置在稳定的主体结构上,且应可靠连接;

②严禁将操作平台设置在临时设施上;

③操作平台的结构应稳定可靠,承载力应符合设计要求。

(2)悬挑式操作平台的悬挑长度不宜大于5m,均布荷载不应大于5.5kN/m ,集中荷载不应大于15kN,悬挑梁应锚固固定。

(3)采用斜拉方式的悬挑式操作平台,平台两侧的连接吊环应与前后两道斜拉钢丝绳连接,每一道钢丝绳应能承载该侧所有荷载。

(4)采用支承方式的悬挑式操作平台,应在钢平台下方设置不少于两道斜撑,斜撑的 一端应支承在钢平台主结构钢梁下,另一端应支承在建筑物主体结构。

(5)采用悬臂梁式的操作平台,应采用型钢制作悬挑梁或悬挑析了架,不得使用钢管,

其节点应采用螺栓或焊接的刚性节点。当平台板上的主梁采用与主体结构预埋件焊接时, 预埋件、焊缝均应经设计计算,建筑主体结构应同时满足强度要求。

(6)悬挑式操作平台应设置4 个吊环,吊运时应使用卡环,不得使吊钩直接钩挂吊环。 吊环应按通用吊环或起重吊环设计,并应满足强度要求。

(7)悬挑式操作平台安装时,钢丝绳应采用专用的钢丝绳夹连接,钢丝绳夹数量应与

钢丝绳直径相匹配,且不得少于4 个。建筑物锐角、利口周围系钢丝绳处应加衬软垫物。

(8)悬挑式操作平台的外侧应略高于内侧;外侧应安装防护栏杆并应设置防护挡板全封闭。

(9)人员不得在悬挑式操作平台吊运、安装时上下。

七、交叉作业安全防范措施

1.交叉作业时,下层作业位置应处于上层作业的坠落半径之外。

2.交叉作业时,坠落半径内应设置安全防护棚或安全防护网等安全隔离措施。当

尚未设置安全隔离措施时,应设置警戒隔离区,人员严禁进入隔离区。

3.处于起重机臂架回转范围内的通道,应搭设安全防护棚。

4.施工现场人员进出的通道口,应搭设安全防护棚。

5.不得在安全防护棚棚顶堆放物料。

6.当采用脚手架搭设安全防护棚架构时,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脚手架标准的规定。

7.对搭设脚手架和设置安全防护棚时的交叉作业,应设置安全防护网,当在多层、高层建筑外立面施工时,应在二层及每隔四层设一道固定的安全防护网,同时设一道随施工高度提升的安全防护网。

8.安全防护棚搭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安全防护棚为非机动车辆通行时,棚底至地面高度不应小于3m; 当安全防护棚为机动车辆通行时,棚底至地面高度不应小于4m。

(2)当建筑物高度大于24m并采用木质板搭设时,应搭设双层安全防护棚。两层防护的间距不应小于700mm,安全防护棚的高度不应小于4m。

(3)当安全防护棚的顶棚采用竹笆或木质板搭设时,应采用双层搭设,间距不应小于 700mm; 当采用木质板或与其等强度的其他材料搭设时,可采用单层搭设,木板厚度不应小于50mm。防护棚的长度应根据建筑物高度与可能坠落半径确定。

9.安全防护网搭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安全防护网搭设时,应每隔3m设一根支撑杆,支撑杆水平夹角不宜小于45度;

(2)当在楼层设支撑杆时,应预埋钢筋环或在结构内外侧各设一道横杆;

(3)安全防护网应外高里低,网与网之间应拼接严密。

八、建筑施工安全网

1.建筑施工安全网的选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安全网材质、规格、物理性能、耐火性、阻燃性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安全网》GB 5725的规定;

(1)密目式安全立网的网目密度应为l0cmxl0cm面积上大于或等于2000目。

2.采用平网防护时,严禁使用密目式安全立网代替平网使用。

3.密目式安全立网使用前,应检查产品分类标记、产品合格证、网目数及网体重量,确认合格方可使用。

4.密目式安全立网搭设时,每个开眼环扣应穿系绳,系绳应绑扎在支撑架上,间距不得大于450mm。相邻密目网间应紧密结合或重叠。

5.当立网用于龙门架、物料提升架及井架的封闭防护时,四周边绳应与支撑架贴紧,边绳的断裂张力不得小于3kN,系绳应绑在支撑架上,间距不得大于750mm。

6.用于电梯井、钢结构和框架结构及构筑物封闭防护的平网,应符合下列规定:

(1)平网每个系结点上的边绳应与支撑架靠紧,边绳的断裂张力不得小于7kN,系绳沿网边应均匀分布,间距不得大于750mm;

(2)电梯井内平网网体与井壁的空隙不得大于25mm,安全网拉结应牢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