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带给我们的感动和欢笑(他们的故事就是我们的生活)
最近,两部以“这十年”命名的影视作品正在热播中,一部是纪录片《这十年·幸福中国》,一部是电视剧《我们这十年》。镜头推拉摇移,从乡村到大湾区,从“绿水青山”到“一带一路”,这十年变化太大,要讲的故事太多。人物渐次登场,十年仿佛快进,又如同定格。
无论纪录片还是电视剧,最显眼的关键词自然是“十年”,十年奋进、十年辉煌,而另一个隐形的关键词则是“获得感”。纪录片中记录真实人物,电视剧也有人物原型,每一个小人物的获得感汇聚成河,将“他们”的故事,摆渡成“我们”的生活。从细微处见真情,从小人物中看到大时代,文艺作品就像一扇窗户,终是要面向真正的万家灯火的。
个人有了获得感,才能更好跻身时代洪流
《这十年·幸福中国》第一集《风吹稻花香》聚焦中国农业发展,以北魏农学家贾思勰向现代人发出的千年之问为引,以现实记录作答,铺开一幅“安天下、稳民生”的图景。来自北大荒集团七星农场的周德华让观众看到农民也会开飞机,来自“植物工厂”的徐丹用AI无土栽培,来自贾思勰故乡山东寿光的郭廷良通过订单农业,为农户和消费者带来便捷……
致力于科技农业的徐丹,其团队成员的平均年龄不到30岁,出生于1987年的他已属“高龄”,00后也有加入。这个“颜值高、气氛好、还很国际化”的团队,用AI种菜,改变了观众对农业“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刻板印象。
“我们为投身农业的年轻人描绘出一个新的路径,让他们能够从农业生产和收获中获得幸福感,就像这个片子的主题一样。”徐丹说,“我们让大家重新认识农业,知道原来农业可以很酷。我们这一代人正在做和上一代人不一样的东西,这个行业是有光明未来的。”
《我们这十年》的首播单元《唐宫夜宴》,讲述了一个“爆款舞蹈诞生记”。精致的妆容服饰、活泼俏皮的舞姿、华丽又不失风趣的舞蹈编排……剧中,编导陈冉从传统中汲取灵感、易文艳主舞的创意舞蹈《唐宫夜宴》,一亮相便以“熟悉的陌生感”惊艳众人,享誉全国。白百何饰演的陈冉看着博物馆里的乐俑说:“我看见了她们的美,我要把她们展现出来。”
然而,“爆款”背后有着鲜为人知的艰辛。陈冉在创作上不断寻求突破,但也面临缺少创作资金、作品不获认可的境遇;易文艳从群舞跳到领舞,从主演跳到首席,一跳就是15年,随着年龄增大,她面临着离开舞台、结婚生子的现实问题。
《唐宫夜宴》的编剧任宝茹、高璇,从创作之初就确定,不仅要关注这个节目本身所承载的文化意义,还要关注背后的文艺工作者。“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是《唐宫夜宴》的核心。我们写舞蹈背后的人,写光鲜背后的困和窘。她们之所以能坚持下来是因为文化自信,这些人是这十年中文化界中最好的代表形象之一。”
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周逵认为,对一个大时代全景式的记录,既要表现宏观的国家成就,又要强调个人的获得感,“两者之间并不矛盾,甚至从某种程度上,因为自己有了获得感,才能更加跻身于时代的洪流当中”。
从田间地头与历史长河寻找中国
《我们这十年》是一部规模罕见的大剧,全剧组人员达4000多人,导演、编剧、演员等护窗拍摄地从杭州到新疆、从郑州到广州,涉及全国十多个省(市、区),尽管是电视剧,但“原料”都来自“田间地头”。
《唐宫夜宴》创作团队赴郑州歌舞团实地采风十天,和“唐宫”小姐姐及节目编导朝夕相处,亲身体验《唐宫夜宴》复排;《前海》的编剧在深圳前海梦工场,做了近4个月的采访与采风,整理近5万字的文字资料;《心之所向》主创团队一头扎进浙江建德的乡村建设,不仅找人物找故事,还与地方政府合作策划了“稻香节”,实现剧内剧外联动……
电视剧总制片人傅斌星说:“最主要的看点源自真实。所有单元创作取材,都来自这十年,来自我们,来自每一位主创的现实题材创作。所以,情感是真实的、脉络是清晰的、立场是坚定的、故事是精彩的。”
《这十年·幸福中国》每一集都由文艺工作者演绎与主题相关的古代先贤。第一集中,演员廖京生饰演撰写了《齐民要术》的北魏农学家贾思勰;之后,孔子、屈原、张骞、李白、黄道婆、梁启超等人物都将陆续登场。
纪录片总监制、总导演张伟说:“我们要认识自己,就要看到我们的过去与未来,这样才能更准确地定位自己的坐标,对一个国家而言也是如此。纪录片希望从中华五千年文明入手,来展现我们当下的幸福,这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圆了几千年来古人的幸福梦想。”
“从千年到今天,从党的一大到二十大,中国人始终上下而求索,求索的目标是什么?在不同的时代可能有不同的具体目标,民族自立、国家安定,经济增长……但这一切的一切,都可归于对幸福感的追寻。所以,《这十年·幸福中国》是用幸福感重新建构了一种千年探索的轴线。”周逵说。
能做的、值得做的,还有很多
《我们这十年》以11个单元塑造群像,将十年成就落到一个个具体的人物上:《热爱》讲述汉族教练张雷来到新疆偏远中学任教,发掘各族学生的足球天赋,帮助少数民族少年改变人生命运的故事;《前海》通过香港青年叶舟与梦工场事业部主任项海一起互相扶持、互相成就的创业故事,书写了新一代大湾区青年的精神风貌;《沙漠之光》通过中国建设者陈宇的海外援建故事,反映了共建“一带一路”的硕果……
其中,《一日三餐》通过蔡五味的高档酒楼恢复成肠粉店的变化,以百姓视角反映了中央八项规定带来的影响。这一单元的导演毛卫宁说:“《一日三餐》不是给干部看‘你应该以身作则做成什么’,而是给老百姓看‘八项规定到底给你带来什么’。围绕这个思路,我们推翻了之前的构思,不写党员干部,而是写一个餐馆这十年的变化,这更有意义。”
《这十年·幸福中国》将呈现乡村振兴、科技自强、银发之美、青春梦想、共同富裕等20个主题。为什么要把“幸福”写进片名里?张伟说:“我相信每个人的生活都不容易,但幸福感不仅是时代带给我们的,还是我们每个人奋斗出来的,而且我们也同时给予别人幸福感。”
“我们”是这十年成就的受益者,更是这十年成就的创造者。
徐丹讲述了一些纪录片之外的故事:团队在北京的项目从2017年开始建设,到2018年投产时,当初建设玻璃温室的工人又回来看。他们惊讶地发现,原来自己盖的屋子是给植物“住”的。团队还培训当地农民,教他们如何在室内进行农事操作。农民们也很惊讶,原来种地可以每天干干净净地上下班,老板这么舍得开暖气,冬天穿个半袖还挺暖和……
“从他们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们曾经对农业有较深的偏见,而我们做的事情在不断打破他们的偏见。”徐丹有一个女儿,在她学会走路后,徐丹就带她去温室,看农作物如何脱离土壤生长。当女儿亲手摘了一个小番茄放到嘴里,徐丹从下一代的眼神中看到,他能做的、值得做的,还有很多。
这十年,在今天、在文艺作品中,是一个总结;于片中人,于更多人,是新的开始。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张蕾,张玉佳
来源:中国青年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