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疗愈的原则和方法(有些无缝衔接是渣)

这两天,我在豆瓣的“人间情侣观察”小组刷到这样一个帖子:

自我疗愈的原则和方法(有些无缝衔接是渣)(1)

到底怎样才算无缝衔接呢?

我特意去查了《小鸡词典》,在这个汇集了网络流行语的app中,“无缝衔接恋爱”被解释为,上一段恋情刚刚结束还没两天,下一段恋情就开始了。通常来说,这意味着一个人的上一段还没结束就找好了下家,ta只是在静待机会,准备分手而已。

那么客观而言,无缝衔接一定代表着出轨吗?无缝衔接的爱情究竟有多少种可能?我们又该以怎样的态度对待无缝衔接、对待爱情?

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看今天的文章。

自我疗愈的原则和方法(有些无缝衔接是渣)(2)

2005年,亚利桑那大学的David Sbarra和弗吉尼亚大学的Robert Emery曾做了一项调查,他们研究了分手后人们的情绪变化,结果发现:

与关系完好的人相比,分手后的人,尤其是刚刚分手的那些,报告了更多的情绪不稳定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分手后的情绪状态也发生着变化。

研究针对弗吉尼亚大学的58名年轻人展开,这些人在进入研究的前两周内,各自结束了四个月以上的亲密关系,ta们被要求填写为期28天的每日情感日记。

日记包含33个问题,包括爱、悲伤和愤怒等情感状态。

研究者发现,分手后,参与者会率先感受到愤怒、悲伤,最后是爱的消逝。虽然最晚处理的情感是爱,但ta们对前任的爱意和亲密度是直线下降的,一经开始,便没有往复的过程。

至于悲伤和愤怒,尽管它们持续的时间更长,并且呈现出波动的状态,但在大概28天后,悲伤的情感会逐渐消退,回落到与关系仍然完好的人相似的水平。而其他负面情感的波动也会在第40天左右基本恢复到常态。

也就是说,大部分人在40天后,情绪状况就与关系完好的个体没有什么不同。这背后隐藏的意思是,走出失恋阴影,可能只需要40天。

研究还进一步指出,恋爱时间更长的人,可能在真正提出分手之前已经逐渐接受了要分手的事实,痛苦程度反而更小,可能更早地进入新的关系

自我疗愈的原则和方法(有些无缝衔接是渣)(3)

自我疗愈的原则和方法(有些无缝衔接是渣)(4)

如前所述,分手后的人可能不需要多久便可以进入新的关系,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人进入的可能是“反弹式关系”,而这并不一定是一段好的感情的开始。

它是指,在一段重要的浪漫关系结束后,立刻开始的一段新的关系,并且与前一段关系相关的感情还没有完全被解决

反弹式关系的确可以带给我们一些好处,比如分散我们的注意力,缓解愤怒、悲伤、焦虑等负面情绪,提升我们的自尊和自信,甚至改善依恋风格,向安全型转变。

但正如定义中所描述的,当我们进入反弹式关系,很可能还没有修复好在上一段感情中受到的创伤,在这种情况下开展新的恋情,不仅会对个人产生损害,也是对新、旧关系的不尊重,极易陷入“渣”的境地。

在Meyer看来,反弹式关系是一种权宜之计,是“为了能使生活继续向前,而做出的一种误入歧途的努力”。这也是很多人的反弹式关系产生问题的原因。具体来说有以下三个情况:

首先,新的关系没有和上一段关系完全区分开。你没有脱离对前任的情绪,依然渴望ta,对ta留有依恋;或者在用对前任的标准去对待新的伴侣,这个时候,你也无法区分你爱的到底是谁。

也有可能,你建立新关系的目的是报复和惩罚,想要借此让前任嫉妒或愤怒,而研究发现,这样的做法会让你花费更长的时间才能从分手中恢复。

又或者,你只是带着“我只是想玩玩”的态度,但误导了对方。不想认真开展一段关系不一定不好,但需要双方取得一致,如果对方想要建立长期的承诺关系,而你却不告知对方自己的目的,新关系的发展必然走向负面。

自我疗愈的原则和方法(有些无缝衔接是渣)(5)

密苏里大学圣路易斯分校的心理学家Sandra Langeslag认为,爱情是可以管理和调节的。我们可以选择什么时候结束一段感情,什么时候开启新的感情。

而是否能够不拖泥带水地走入新关系,一个非常重要的特质是自我复杂性,自我复杂性高的人具备多重自我概念,并且能够处理好这些自我概念之间的关系

通常而言,分手会改变一个人的自我概念,降低它的清晰度,有的人会“变得不像自己了”,甚至“失去了自我”,“不知道自己是谁”。

而自我复杂性高的人的自我发展程度较高,知道“我有很多面”,并且它们都不一样。ta们也具备较强的适应性,可以根据生活中不同的场景和需求,灵活地调用自身的不同面向。

比如说,分手后,在原来那段关系中的自己可能还在哀伤,但自我复杂性高的人允许自己哀悼旧关系,同时给自己走进新关系的机会。

Ta们是敞开的,能够以真诚的态度对待感情,尊重每一段关系。Ta们能够对新的伴侣坦诚自己对原来关系的态度,在新的关系中,投入全新的自己,在新的基础上重新开始。

Shannon Battle则从另一个角度进行了描述,“爱情不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它是从情感调节中被严格地引导出来的”,“那些对情况的情绪反应更积极的人,可能会用真实的爱来弥补他们的伤害”。

自我复杂性高的人具备较高的情绪调节能力,这种调节建立在对爱和伤害诚实的基础上,ta们会面对伤害,在新的人面前不避开它,不放大它,也并不把它交由时间来处理,而是与对方一起治愈它,享受崭新的爱。

自我复杂性是一种对爱情和自我都具有成长性的心理能量。如果一个人能够运用这种能力进入“无缝衔接”的爱情,反而是ta拥有健康的爱情观的体现。

自我疗愈的原则和方法(有些无缝衔接是渣)(6)

自我疗愈的原则和方法(有些无缝衔接是渣)(7)

当公众在骂“无缝衔接”的时候,除了代入了自己有被欺骗的可能,还受到了“纯洁-堕落”的二元式道德观的影响。

在2015年的一项研究中,研究者让287名大学生和795名网络志愿者对亲密关系中的“违规”行为进行道德判断,这些行为包括性威胁(观看色情片)、情感威胁(留着前任的礼物,或分手后马上进入新关系)、友情界限(跟好朋友的前任约会)、数字背叛(发色情短信)、隐私侵犯(检查伴侣的物品)。

结果显示,大多数人都秉持着纯洁-堕落的二元式道德观,一旦出现违规行为,就认为主体在道德上存在很大问题。

而这正与我们今天面临的道德困境不谋而合,如今的社会,道德要求似乎越来越严苛了。在爱情上,理想状态是相爱要在一起,不爱立即分开,不存在真空地带。人们对任何可能有瑕疵的行为,都义正词严地抨击,无视抨击的行为本身也有不道德的可能。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了“道德卫士”。

社会日益混乱而充满不确定性,如果说还有什么是可控的,可能是道德,它对所有人敞开,也为所有人提供庇护所——在相对确定的道德标准上,我们可以获得一种安全感和对自身生活的掌控感。

但显然在这种“不爱”基本等同于“不忠”的观念下,我们无法享受真正的爱情,甚至无法享受真正的生活。生活总是流动的,二元化的道德标准却规定出了严格的生活步骤,想要满足这样的标准,我们需要砍掉同样流动的情感,将自己活成片段式的人。

在Elizabeth Krusemark等人看来,爱情需要正念的态度——永远享受当下,不沉溺于过去的关系,不为新的可能诱惑,认真地投入每一段感情,也不戴着无谓的枷锁。

而当你这样生活,这样去爱,生活中最大的确定性和安全感才有可能发生——它就根植在你的生活本身。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