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值1.1947收益怎么算(净值计算日8.8)

老朋友们知道,每个月的8号是在下的净值计算日。定期计算的好处咱们常聊,不再赘述。

今早起来,加总各类配置,环比减3.33%,同比增3.38%。

记得上个月,在下的净值同比约增8%多。两相对比,间接说明,去年同一时间的前一个月的表现较好。等带来收益的那一个月被时间带过去,增长就下降了。这句话比较拗口,但收入有过脉冲式爆发的朋友应该能懂背后的内涵。

昨天关于建行的文章,已经写明了“请注意,系统把现金流量当成了总数,图片里的收益比例是错的”。但很多人一上来就嘲笑说3年才2.29%,不如固收、股息云云。

实际上,考虑持仓时间、整体投入,那一波建行大约年化6%~10%。说出这个数值,估计又要引来一堆嘲讽。但就我自己的风险偏好来说,对6%相当知足(更何况是2017~2018年)。

彼得林奇在划分6类企业(缓增、稳增、快增、周期、困境反转、隐蔽资产)时,提出“人”某种程度也是“企业”。打比方,仅拿工资的上班族,就是缓慢增长型。街头的流浪汉则可能是潜在的困境反转型——收入从负值可以很轻松就成为翻几倍的正值。

俺净值的波动幅度比往年要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资Guan新Gui。以前低息的理Cai的基底以固收类为主。现在美其名曰让老百姓认识风险,把二级市场的泡泡打包进了基底之中。好的一方面是有的,长期来看,可以享受到吹泡泡的乐趣。可是短期却要跟着市场一起挨打。买基好歹知道投向。现在的理Cai,一般有10%~20%的泡沫配置权限,完全听天由命了。

在一个家庭的配置里,多多少少带着点泡沫。泡沫膨胀时期,顺风顺水;泡沫消退时期,痛苦忍耐。不碰泡沫或者只存定期行吗?行。但这对应于很高的在特定时刻令人无法承受的机会成本

举我自己的亲身经历,几年前买了20万某只基金,没多久就翻了一倍有余。那时就幻想,要是买了200万、2000万那该多好啊!去年起,它跟着大盘一起下挫,跌去百分之好几十。于是又想,要是没有配置那么多该多好啊。再比如存单,前几年我买过3.85%的,当时觉得到手很低、时间还长。现在回头来看,多香啊,可惜没多买点。

说一千道一万,世上多的是手握偏差的“幸存者”。但惟有真实的付出与行动,才有收获的可能。从行动开始,从认识自己开始。开源、节流、滚雪球。

净值1.1947收益怎么算(净值计算日8.8)(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