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鄠邑区以前叫什么(陕西西安鄠邑----户改为鄠)

西安市鄠邑区以前叫什么(陕西西安鄠邑----户改为鄠)(1)

鄠邑区隶属于陕西省西安市,原称鄠(hù)县、户县,位于西安市西南部,总面积1282平方千米,总人口61万人,鄠邑区是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中华诗词之乡、中国鼓舞之乡、中国围棋之乡、全国文明城区、国家卫生城区。

一、历史沿革

1、夏代在今县北为有扈氏国。商为崇国地。秦设鄠邑,在今县北韩村附近。

西安市鄠邑区以前叫什么(陕西西安鄠邑----户改为鄠)(2)

西汉时期的鄠县

2、西汉置鄠县,治今县城北韩村,属右扶风。隋大业十年(614年)移治今址,属京兆郡。唐、宋属京兆府。

3、元属安西路、奉元路。明、清属西安府。1913年属关中道,1928年直属陕西省。

4、1949年属咸阳分区,1950年属咸阳专区,1952年属省。1958年属西安市,1961年属咸阳专区。1964年改鄠县为户县。1969年属咸阳地区,1983年属西安市。2016年撤销户县,设立西安市鄠邑区。

二、地名来历

夏代有扈氏国,这是户县地区建置最早的方国,也是“户县”地名的由来。春秋战国时,名曰丰邑。秦代,复名“扈”,后改“扈”为“鄠”,名“鄠邑”。

《元和郡县志》卷2京兆府鄠县:“本夏之扈国,启与有扈战于甘之野。《地理志》:古扈国,有户谷、户亭,又有甘亭。扈至秦改为鄠邑。”《通典》卷173古雍州京兆府:鄠“姚察《(汉书)训纂》云:户、扈、鄠三字一也“。户县因古扈国为名。(中国地名语源词典)

三、鄠县改为户县的缘由

1964年,胡乔木、郭沫若等人为方便广大群众识读、辨认,均建议陕西“好些生僻字眼的地名,请把它们改换成同音的常用字”。同年6月1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杨明轩在《光明日报》发表《鄠字的简化及其他》,支持其家乡将鄠县改名为户县。

1964年9月10日,陕西的14个生僻地名在国务院批准后得以简化,如盩厔县改为周至县,郿县改为眉县,醴泉县改为礼泉县……

四、风景名胜

西安市鄠邑区以前叫什么(陕西西安鄠邑----户改为鄠)(3)

1、太平国家森林公园。位于西安市西南户县太平峪以内。所处地貌为秦岭中山地。整个区域高差悬殊、峭壁林立、峰峦叠嶂、沟谷连绵、多瀑布、急流和险滩,形成了丰富奇妙的山水自然景观。园内有石门、黄羊坝、月宫潭、桦林湾、公园于2004年12月晋升为国家森林公园,2009年8月晋升为世界地质公园,2010年7月经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西安市鄠邑区以前叫什么(陕西西安鄠邑----户改为鄠)(4)

2、朱雀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鄠邑区南部,秦岭北麓,东涝河上游,面积3000公顷,有朱雀崖、秦岭梁、芦花河、奇秀峰、龙潭子、冰河翠六个景区被列入国家级森林公园。还有直插云霄的天柱峰,青莲峰,佛掌峰,渡仙峰,龙脊岭,有奇姿美态的莲台观音、聚仙山、醉仙台、玉笋佛云等。

西安市鄠邑区以前叫什么(陕西西安鄠邑----户改为鄠)(5)

3、草堂寺。创建于东晋,迄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原为后秦皇帝姚兴在汉长安城西南所建的逍遥园,弘始三年(401年),姚兴迎西域高僧鸠摩罗什居于此,苫草为堂翻译佛经,由此得草堂寺名。草堂寺是中国“佛教八宗”之一“三论宗”的祖庭,第一座国立翻译佛经译场,也是佛教三大译场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译场,是佛教中国化的起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草堂寺被中国佛教三论宗、华严宗和日本佛教日莲宗尊奉为祖庭,在世界上独一无二。

西安市鄠邑区以前叫什么(陕西西安鄠邑----户改为鄠)(6)

4、重阳宫。位于鄠邑区祖庵镇,距城区10千米。是道教全真派三大祖庭(北京白云观,山西永乐宫,陕西重阳宫)之一。是道教全真派祖师王重阳早年修道和遗蜕之所,享有“天下祖庭”、“全真圣地”之盛名。

图文丨来源: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