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匈奴族的最终归宿(我们的祖先是匈奴公主和一匹狼的后代)
记得前几年读过一本《狼图腾》,里面的一个奇妙的观点让人记忆深刻,那就是:我们并非龙的传人,更有可能是狼的传人。
虽然,在现实中这种说法并不会得到太多中国人的响应,但是,从历史资料中我们不难发现,古代北方地区以游猎放牧为生计的草原民族或多或少得受到了狼甚至狼文化的感染,在草原人文中许多元素都与狼这种动物息息相关。所以,这也使得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狼图腾》中的这个观点。
那么,狼是如何成为北方草原民族的信仰标志的呢?
首先,我们来聊聊狼这个物种究竟在生物进化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远古时期,共有三种食肉动物的进化堪称完美,它们分别为:泰坦鸟、剑齿虎、狼。如今,其余两种均已灭绝,狼最终成为了适应者。在狼的繁衍过程中,许多具备强有力条件的食肉动物最终都被淘汰灭绝,它们都输给了善于群体行动的狼群。
“突厥一族的祖先曾险些被外族覆灭,族人几乎全部惨遭其毒手,仅剩一个年幼的突厥男孩。所幸,这个男孩最终被一头母狼搭救,并把他当成小狼抚养长大。让人诧异的是,这个小男孩成人后与抚养自己的母狼交配,生下若干后代,之后,这些人狼结合的后人流落到草原各处开枝散叶,其中一脉扎根在阿尔泰山,并演化成后来的突厥。”
并且,阿尔泰民族的另一支东胡也敬畏狼。
并且,这种“狼人传承”的故事在其他许多民族的传说中都有不同版本的演绎,比如:遥远的罗马也曾有“狼孩”的传言,同样是草原民族的乌孙、匈奴等部族均有类似的传说。汉史载,古代突厥系民族高车认为他们是一个美丽匈奴公主和一匹狼的后代。
并且,类似的传说,在其他民族中也俯拾皆是:
“维吾尔民间长诗《安哥南覆》中,神狼博坦友纳,带领维族先民走出大山。并在神狼的劝进下,维吾尔一位铁匠先祖戴上王冠,率十万大军出山击败强敌。直至今日,维族人仍将狼看作勇敢无畏的象征,生了儿子往往说生了一只狼。
甚至,在哈萨克族中,也盛传着这样一个传说:一位青年男子与一只白狼相遇,在一座山洞里共同居住了四十天,彼此相安无事。后来狼化作美女,作了年轻人的妻子,并给他带来数不尽的财宝。50年代,哈萨克族部落有的还打着狼旗。”
现如今,我们从科学角度剖析,这种“狼人传承”自然缺乏真实性,不同物种交配繁衍的可能性着实不高。但是,不论这些传言真实与否,它们通通体现了草原民族以狼为信仰的事实。
狼性勇武、崇尚团结、意志坚强,恰似不屈不挠的草原民族,这些以狼为信仰的民族尊崇着狼性,并借此繁衍生息。隋朝史书曾记载了突厥领袖阿史那,在现代蒙语中,史那与“狼”的发音相同,所以,阿史那这个名字可以直译为“忠勇之狼”亦或是“尊崇之狼”。从这里我们不难发现狼对草原民族有着极大的影响力。
蒙古是狼的天堂,蒙古人对狼的称呼也十分有趣。蒙古人并不直接称这种动物为“狼”,而是把它们唤作“黄狗”。其实,蒙古人并没有贬低狼的意思,在《蒙古秘史》中曾将黄狗比作天上的日月光芒,也有把狼看成天狗降世的例子。
并且,蒙古人在撰写《大汗传记》的时候通常会描述一些伴随大汗的祥瑞,借此歌颂大汗的功德,比如:《乌护汗史诗》中就曾描绘了大汗曾遇见一只蓝色的“天狗”,率领部下跟随这只“天狗”的指引,最终,击败自己的敌人。甚至,蒙古文化中曾有“四蓝”之说,也就是四种神圣的蓝色事物,它们分别是天空、地球、蒙古、狼。
综上所述,北方草原民族自诩“狼的后裔”的根本原因还是信仰,他们将狼这种动物看作先祖或学习的对象。可以说,这种信仰的产生与草原民族常年的游猎放牧生活有关。反观中原民族,华夏人的生存方式相对稳定安逸,传统的农耕更依赖于天时地利,所以,中原民族极少将狼视作自己的信仰,而是尊崇类似龙、凤等想象中带来幸福的祥瑞。
如今,我国的许多企业开始推崇类似草原民族信仰的“狼文化”,借此,适应日渐增长的竞争压力,同时,增强了企业的团结性,之后,狼文化逐渐成为现代企业保障协同运作的无形资源,致使许多企业纷纷效仿。
当然,草原民族的狼性文化有着其自己的局限性,在现代人接受狼性文化的过程中,务需杜绝狼性文化中狼的劣性。如:狼的残忍竞争模式、不留任何余地的赶尽杀绝以及铢锱必较的空间意识等。所以,在接纳草原民族狼文化的过程中,一定要明确狼性文化是双刃剑,不能忽略该文化中残忍无情的深藏本质。
可以看出,历史上游牧民族在吸纳狼文化后,屡次进犯中原,成为贻害中原千年的鞑虏,极有可能这就是狼性中的侵略性在作祟。
参考资料:
『《周书•卷五十•列传第四十二•突厥》、《蒙古秘史》、《乌护汗史诗》』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