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德斯基进行曲首次集体拍手(斯特劳斯和他的拉德茨基进行曲)

拉德斯基进行曲首次集体拍手(斯特劳斯和他的拉德茨基进行曲)(1)

2021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指挥里卡尔多·穆蒂

摘要:老约翰有一首《中国风格加洛普》(Chineser-Galopp作品20号), 1998年中央民族乐团访问维也纳,在金色演播大厅举办“虎年春节中国民族音乐会”,我们用民族器乐演奏了这首曲目。大家熟悉法国作曲家奥芬巴赫欢快的《康康舞曲》,别名就叫《加洛普舞曲》。我们有幸看到,奥地利人终于以他们为傲,历史公正地评价了他们。奥地利人把小约翰的《蓝色多瑙河》称为“第二国歌”。

在莫扎特青铜纪念碑两侧,环形分列20多名著名音乐家迁葬后的墓碑。贝多芬、舒伯特、勃拉姆斯、海顿和老约翰·斯特劳斯、小约翰·斯特劳斯、约瑟夫·斯特劳斯等音乐家的墓碑静静地矗立在如茵的园区草地上。舒伯特生前遗嘱与贝多芬安葬在一起,贝多芬和舒伯特的墓碑斜对面,就是老约翰·斯特劳斯的墓碑。

五年以后的1830年,30岁的老约翰创建的乐团逐渐增多,从一个乐队发展成了8个乐队,受雇签约的乐手先后达200人之多,自己既是乐手,又是乐队的组织者,还亲自参与乐队指挥,在维也纳各舞场参加演奏。

诚然,这些乐队都是在舞场、酒店、咖啡馆和酒吧伴奏的小乐队,客观上不允许很大规模,而且配器相对也较为单薄。老约翰也绝对想不到他创作的这些音乐作品,会在若干年后由维也纳爱乐乐团大型四管制管弦乐队在金色演播大厅演奏。

由于舞场分散,老约翰有时坐着马车来往于各个舞场之间赶场。为了维持乐队的经营,老约翰辛苦异常,乃至常常带病演出,深夜回家是家常便饭。在舞厅,他收获了无数乐迷欢呼的呐喊和热烈的掌声,也包括女乐迷飘来的妩媚的眼神。老约翰一度曾迷恋另一女人艾米丽而抛开妻子和儿女,离家与其同居,老约翰临终时就死在与艾米丽同居的家中。老约翰的不忠也使得妻子玛丽亚含辛茹苦培养儿子学习音乐,大儿子就是举世闻名的“圆舞曲之王”小约翰·斯特劳斯。老约翰和安娜生了三个儿子和数个女儿,三个儿子小约翰、约瑟夫和爱德华,都在母亲的培养下,都取得不凡的音乐成就。

在老约翰内心深处,承受了太多世俗的偏见,尽管受到乐迷的吹捧和赞誉,但是却不受正统音乐界的待见,他从内心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步其后尘继续这条艰辛的音乐之路,他把小约翰送到一所工业学校读书,不让他学习音乐。当他知道小约翰在母亲的鼓励下学习钢琴时,就粗暴地在安娜家中的钢琴上加锁,不让儿子练琴。有一回,偶尔回家发现小约翰正在用小提琴演奏自己的圆舞曲,便不假思索地抽出皮带:我要狠狠地揍你一顿,让你知道学音乐的滋味!这只有老约翰内心才知道生活在底层的音乐人的酸辛。

但是,我们有幸看到,奥地利人终于以他们为傲,历史公正地评价了他们。后来小约翰的《蓝色多瑙河》被称为奥地利“第二国歌”。

1834年,30岁的老约翰带领他的乐队开启了欧洲之行,这是老约翰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出国巡演,他执著地相信“音乐是跨国界的”,从内心希望包括圆舞曲在内的创作作品能被欧洲人所认同。巡演对他和整个乐团来说,无疑是一次意志力的考验。来到德国,他领教了刻板偏执的柏林人对他作品的挑剔和对圆舞曲的偏见,终于获得好评,继而又征服了法国巴黎,让人们欣赏到爱跳舞的维也纳人的充满激情的圆舞曲音乐。当乐团巡演到英国伦敦时,舞场演出起初很不顺利,绅士淑女们好像欣赏舞曲音乐会,舞池寥寥。可是,在白金汉宫举行的宫廷舞会上,维多利亚公主亚历山德丽娜(Alexandrina Victoria)随着乐团演奏的圆舞曲旋律,缓缓地步入舞池,跳起了华尔兹舞,场面立刻活跃起来,这无疑给了老约翰莫大的荣幸,英国高傲矜持的淑女绅士们和受邀名流才随之步入舞池,成双成对、翩翩起舞。有了这场白金汉宫宫廷舞会,尔后乐团在英国各地演出,均获得了成功。

老约翰和他的乐团从内心深深感激这位开明美丽的维多利亚公主。三年后,亚历山德丽娜公主于1837年登基,成为一代维多利亚女王,尔后统治英国在位64年(1837-1901),这一时期,是亚历山德丽娜女王治下最强盛的所谓“日不落帝国”时期,英国历史上称为“维多利亚时代”。老约翰乐团欧洲之行获得极大成功,令奥地利人欢欣鼓舞,巡演山回路转的波折经历和维多利亚女王翩翩起舞的花絮,人们传为佳话。自此,“维也纳圆舞曲”一时风靡欧洲。当时德国莱比锡的报纸评论:“施特劳斯的圆舞曲之于奥地利人,犹如拿破仑的胜利之于法国人”。

现在我们看看老约翰的作品。总共200余首作品,包含一百五十多首圆舞曲(Walzer),几十首波尔卡舞曲(Polka)和加洛普舞曲(Galopp)以及进行曲(Marsch)等。

作品最多的是圆舞曲(Walzer),在当时的维也纳非常流行这种旋转起伏的盛装舞蹈,又称“华尔兹”,原本是起源于奥地利北部的一种民间快步和慢步的三拍子舞蹈,十九世纪风行于欧洲各国,老约翰的作品如《巴黎圆舞曲》(Paris-Walzer作品第101号),兰纳和老约翰的音乐成就正是将民间舞蹈引入圆舞曲的音乐架构中,共同奠定了维也纳圆舞曲的结构基础,是奥地利圆舞曲的奠基人。加洛普舞曲(Galopp)是源于德国风靡欧洲的一种节奏快速的舞曲,加洛普是德语“快速”之意,有意思的是,老约翰没到过中国,却创作了一首《中国风格加洛普》(Chineser-Galopp作品20号),这应该是老约翰早期的作品。 1998年中央民族乐团访问维也纳,在金色演播大厅举办“虎年春节中国民族音乐会”,我们用民族器乐演奏了这首欢快的曲目,向这位音乐大师致敬。大家熟悉法国作曲家奥芬巴赫欢快的《康康舞曲》,别名就叫《加洛普舞曲》。2021年新年音乐会演奏了老约翰的《加洛普》( Venetian Falop作品74号)。波尔卡舞曲(Polka)是源于捷克乡村风靡欧洲的一种2/4拍子有快慢之分的男女对舞舞曲,因乐曲节奏速度不同而变化。“波尔卡”捷克语为“半步”,男女对舞时两个踏步加一个快速交换的跳步,我国舞迷俗称“两步半”,在公园里随处可见,热烈而欢快。波尔卡舞曲很多,2021年新年音乐会演奏了老约翰儿子约瑟夫的《玛格丽特波尔卡》(Margherita Polka作品244号)。进行曲(Marsch)在老约翰作品中只占少数,然而,每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都会演奏一首压轴曲目,或者加入加演的节目单。乐队演奏时与演播大厅的观众热情互动,是2/2拍子,进行曲节奏与圆舞曲风格迥异。当前奏军鼓声响起,大厅观众静静地等待,鼓声刚落,连续的三连音旋律铿锵有力,掌声就会合着进行曲的节奏响起来,而且乐团指挥会面向观众,指挥观众合着音乐旋律鼓掌,此时,豪迈的音乐和有节奏的掌声,交响回荡在金色演播大厅的穹顶,这首曲目就是老约翰的《拉德斯基进行曲》(Radetzky-Marsch 作品第228号),“掌声响起来”也成了演播这首曲目的历史传统。《拉德茨基进行曲》在2021年新年音乐会加演节目单中。

拉德斯基进行曲首次集体拍手(斯特劳斯和他的拉德茨基进行曲)(2)

1998年中央民族乐团在维也纳金色演播大厅演奏民族管弦乐《中国风格加洛普》

1987年中央电视台第一次转播维也纳新春音乐会,著名奥地利指挥家赫伯特·冯·卡拉扬任指挥,在演奏这首曲目时,时而面对观众指挥着有节奏的掌声,时而示意让乐队演奏。即便是指挥观众的掌声,也强弱有致,线条分明。值得一说的是,卡拉扬指挥的这场1987新春音乐会,给国人留下深刻印象,有的“施特劳斯迷”们反复观看数遍,仍意犹未尽,包括这首《拉德茨基进行曲》,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每年新年到来之际,维也纳都会迎来全世界的“斯特劳斯迷”观看维也纳爱乐乐团的新年音乐会演出。国人也会早早地关注排练花絮,届时,静静地守着电视机,观看赏心悦目的实况转播。

2021年的维也纳新春音乐会如期而至,受全世界疫情影响,现场没有一位观众,演播大厅的观众席空空如也,由著名意大利指挥家里卡尔多·穆蒂担任指挥,《拉德斯基进行曲》也没有掌声响起来。 穆蒂说:今年的音乐会非常不寻常,但是音乐的精神环绕着爱乐乐团的每位乐手。音乐不只是娱乐,而是文化,它给人们带来和平、希望和爱。看到空无一人的观众席,人们心情沉重,然而,穆蒂指挥棒下爱乐乐团的乐手们坚定而辉煌的演奏,令人肃然起敬,让人们看到信心和希望。

《拉德斯基进行曲》是一首管弦乐曲,创作于1848年,曲名中的拉德茨基是奥地利陆军元帅,全名为约翰·约瑟夫·文策尔·拉德茨基( 1766-1858),一生征战无数,被誉为“民族英雄”。从年轻时开始,曾参加1787-1792年的奥土战争,抵御土耳其人的进攻,在1796-1797年奥意战争期间,与法国拿破仑打仗并大获全胜。1805年在意大利作战晋升为少将,1831-1847年任驻北意大利奥军总司令期间晋升陆军元帅。在1848-1849年奥意战争中,82岁的拉德茨基重返意大利战场,镇压意大利的民族起义斗争。1858年以92岁高龄逝世于米兰 。拉德茨基既参加抵御外族侵略的战争,被誉为民族英雄,又为奥匈帝国扩张平叛立下汗马功劳。弗兰茨·约瑟夫一世皇帝亲自为拉德茨基元帅主持葬礼,隆重而肃穆。老约翰当时为歌颂这位军事将领,写下这首进行曲。

后来,随着这首进行曲风靡欧美,出于对历史的反思和欧美人对拉德茨基的评价,老约翰不喜欢也不再演奏这首曲目,但是,这首进行曲已经风靡维也纳,到处可见街头艺人用不同的乐器演奏,进行曲的铿锵旋律不绝于耳,据说约翰父子曾上街头劝说热情的乐手们,请求不要再演奏这首曲目,然而,收效甚微。今天,这首曲目为我国乐迷所喜爱,爱好器乐的人们把它作为纯音乐用各种乐器演奏,而且编入器乐考级教材,上海版为钢琴七级曲目。

拉德斯基进行曲首次集体拍手(斯特劳斯和他的拉德茨基进行曲)(3)

维也纳中心墓区贝多芬 莫扎特 舒伯特墓碑(左起)

拉德斯基进行曲首次集体拍手(斯特劳斯和他的拉德茨基进行曲)(4)

小约翰斯特劳斯和勃拉姆斯墓碑

1849年9月25日,老施特劳斯患上猩红热,弥留时间不过数天,在与之同居的维也纳艾米丽住处逝世,享年四十五岁。维也纳有十万乐迷为他送葬,维也纳是一个有着逾百所教堂的都市,此时,各处教堂钟声齐鸣,送葬队伍络绎不绝,虔诚地表达对老约翰的祝福。

拉德斯基进行曲首次集体拍手(斯特劳斯和他的拉德茨基进行曲)(5)

扩展阅读:

维也纳中心墓区位于城市东南郊,中心墓区32A区矗立有1859年建立的莫扎特中心纪念碑,底座是莫扎特侧面头像,顶上的音乐女神雕像低头垂手坐在一摞乐谱稿上,手上还拿着一页未完成的乐谱。莫扎特生前被誉为“神童”,一生非常贫困,逝世后埋在圣马克斯公墓一侧贫民的坟堆里。后来,他的朋友们凑钱给他修整了墓穴,并立了一块墓碑:一个小天使用手支着头靠在墓碑上。为了纪念这一段历史,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决定不迁葬他的遗骨并保留这座墓地,另在中心墓地修建了一座纪念碑。从此以后,以莫扎特青铜纪念碑为中心的维也纳中心墓地32A区,成为著名的音乐家、剧作家、导演等身后集合的墓地。

在莫扎特青铜纪念碑两侧,环形分列20多名著名音乐家迁葬后的墓碑。贝多芬、舒伯特、勃拉姆斯、海顿和老约翰·斯特劳斯、小约翰·斯特劳斯、约瑟夫·斯特劳斯等音乐家的墓碑静静地矗立在如茵的园区草地上。舒伯特生前遗嘱与贝多芬安葬在一起,贝多芬和舒伯特的墓碑斜对面,就是老约翰·斯特劳斯的墓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