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成语带解释(齐文化成语千句文)

稷下篇田午始建,稷下学宫历经六世,威宣最盛诸子百家,云集齐城各抒己见,百家争鸣畅言治乱,以干国政著书立说,各显其能稷下儒家,孟子亚圣重义轻利,王道仁政祭酒荀况,百家汇通博采众长,学之大成倜傥仲连,亮节高风义不帝秦,偃战息兵黄老学派,田骈彭蒙兼收并蓄,道法相融稷下墨家,尹文宋荣兼爱非攻,禁攻寝兵克勤克俭,身体力行清心寡欲,与世无争邹衍邹奭,阴阳五行奇谈怪论,闳大不经五行相生,五行相胜谈天说地,天人感应稷下名家,名实之争说离坚白,论合异同白马非马,思维辨证田巴儿说,折服千众纵横学派,淳于上卿微言妙喻,惊人一鸣数使诸侯,娴于辞令颜斶王斗,杂家先生直言不讳,士贵君轻稷下之学,先秦顶峰取其精华,古为今用稷下遗风,万代恢宏,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100字成语带解释?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100字成语带解释(齐文化成语千句文)

100字成语带解释

稷下篇

田午始建,稷下学宫。历经六世,威宣最盛。诸子百家,云集齐城。各抒己见,百家争鸣。畅言治乱,以干国政。著书立说,各显其能。稷下儒家,孟子亚圣。重义轻利,王道仁政。祭酒荀况,百家汇通。博采众长,学之大成。倜傥仲连,亮节高风。义不帝秦,偃战息兵。黄老学派,田骈彭蒙。兼收并蓄,道法相融。稷下墨家,尹文宋荣。兼爱非攻,禁攻寝兵。克勤克俭,身体力行。清心寡欲,与世无争。邹衍邹奭,阴阳五行。奇谈怪论,闳大不经。五行相生,五行相胜。谈天说地,天人感应。稷下名家,名实之争。说离坚白,论合异同。白马非马,思维辨证。田巴儿说,折服千众。纵横学派,淳于上卿。微言妙喻,惊人一鸣。数使诸侯,娴于辞令。颜斶王斗,杂家先生。直言不讳,士贵君轻。稷下之学,先秦顶峰。取其精华,古为今用。稷下遗风,万代恢宏。

注释:

稷下篇

田午始建,稷下学宫。 历经六世,威宣最盛。

【译文】稷下学宫是齐桓公田午时候兴建。它经历了田氏齐国的六代,齐威王和齐宣王时候最为昌盛。

【注释】田午:即田齐第三代国君齐桓公田午,公元前374年——公元前357年执政。稷下学宫:战国时期,在稷门附近,即稷门之下设立的学宫。

六世:桓公田午、威王因齐、宣王辟疆、闵王田地、襄王法章、齐王建。威宣:即齐威王和齐宣王时期。

诸子百家,云集齐城。 各抒己见,百家争鸣。

【译文】当时,诸子百家都云集到齐国都城临淄,各学者们发表自己的见解,相互论辩。

【注释】诸子百家:子,指古代在学术上代表一家流派的人。百,形容多。家,指学术流派。泛指春秋战国时期所出现的各种学术派别。

百家争鸣:鸣,即发表意见。指学术上的不同流派自由争论。

畅言治乱,以干国政。 著书立说,各显其能。

【译文】各学派阐述治理国家的理论,以此干预和影响国家的政治。他们著书立说,各学派充分显示其才能。

【注释】治乱:治理国家。以干:用以干预和影响。

著书立说:著,即写。立,即创立。意思是,写书创立学说。

稷下儒家,孟子亚圣。 重义轻利,王道仁政。

【译文】稷下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亚圣孟子。重义轻利的做人之道和实行仁政,建立王道之业是他的治国理念。

【注释】孟子:名轲,是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号称亚圣。孟子曾两度游学齐国长达25年左右。

重义轻利:义,道德、行为。利,利益,好处。重视道德行为而轻视利益。王道:道,规律、道理。仁政:仁,对人亲善、仁爱。政,政事。

祭酒荀况,百家汇通。 博采众长,学之大成。

【译文】学宫的主持人荀况,他汇通百家学说,博采其中的长出,成为稷下学的集大成者。

【注释】祭酒:古代飨宴酬酒祭神要由一位长者举酒祭地,因而把位尊年长者称为祭酒。这里指主持人。《史记·孟荀列传》说:“荀卿最为老师……三为祭酒焉。”荀子:名况,字卿。别为孙氏,又称孙卿,尊称荀子或孙卿子。荀子15岁来齐,一生主要活动于稷下学宫。他立足于儒学,博采百家学说之长,成为稷下学的集大成者。

倜傥仲连,亮节高风。 义不帝秦,偃战息兵。

【译文】鲁仲连是稷下学宫的一位卓越的先生,他高风亮节,义不帝秦,平息了赵秦两国的战争。

【注释】倜傥:卓越。仲连:即鲁仲连,又称鲁连或鲁连子。齐国人,稷下学宫的著名学者。他思维敏捷,口才超群,乐于助人,淡薄名利。对他的高风亮节,李白在《古风五十九首》之十赞颂说:“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亮节高风:即高风亮节。高风,高尚品格。亮节,坚贞的情操。

义不帝秦:公元前260年,秦国消灭了赵国45万大军,乘胜东进,保围了赵国首都邯郸。赵国向魏国求救。魏王派将军新垣衍率军救赵,因新垣衍惧怕秦军,就让军队驻扎在边境,自己偷偷面见赵王说:“秦国攻赵的目的是为了称帝,霸天下,只要你秦王为帝,秦国一定撤兵。”鲁仲连正在赵国,知道这个消息后立即面见了新垣衍,说:“秦国是个野蛮的国家,如果让他肆无忌惮地称帝,统治了天下,我只好跳海而死,绝不做它的臣民。所以来面见将军,帮助赵国让秦退兵。新垣衍问:“让秦称帝有什么坏处呢?”,鲁仲连说:“当年周烈王去世,齐威王奔丧迟到了一步,差点被斩头。从前九侯、鄂侯、文王都是殷纣王的诸侯。九侯把心爱的女儿献给纣王,就因九侯女儿不好挑逗男人,把九侯剁成了肉酱。鄂侯因此不满,被制成肉干。文王只是为此长叹了一声,被囚禁了百多天。这就是称帝后诸侯的下场。那么诸侯中的大臣下场又是怎样呢?它将会调换诸侯大臣,杀掉他憎恶的,罢黜他不喜欢的,换上他的心腹。那时魏王还自身不保,将军你又怎么能得到原来的宠信呢?”于是,新垣衍再不敢提要秦称帝的事情。秦军将领听到这个消息,知道城中必有高人指点,立即撤退了50里,很快邯郸解围。赵王为感谢鲁仲连,献给他千金。鲁仲连辞而不受说:“我甘愿为别人排忧解难,如果收取报酬是商贾行为,这样的事我鲁仲连不做。”于是辞别了赵王。

黄老学派,田骈彭蒙。 兼收并蓄,道法相融。

【译文】稷下黄老学派的代表人物是田骈和彭蒙。它把黄帝和老子的学说结合起来,包容各家之长,提出了“道与法”结合起来治国的主张。

【注释】黄老学派:它产生于齐国,郭沫若在《稷下黄老学派的批判》中说:它是“培植于齐,发育于齐,而昌盛于齐的”。黄老学派的产生主要是田氏政权打着远祖黄帝的旗帜,将田氏故里老子的“道”和齐国的“道”相结合,使“道”成为田氏集团的一种通权达变的统治之术,为田氏代姜齐寻求历史和理论依据。

田骈:齐国人,约生于公元前355年——前280年。他以知识丰富、学问广博、善于辩说而著称,被时人称为“天口骈”。彭蒙:齐国人,田骈的老师。师徒同居于稷下。

收:收罗。蓄:容纳。道法:道家学说和法家学说。融:融和。

稷下墨家,尹文宋荣。 兼爱非攻,禁攻寝兵。

【译文】稷下墨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尹文和宋荣。他们提倡人们之间要相爱,反对相互争斗,不要战争。

【注释】墨家:墨家的创始人是墨子。他多次来齐授徒讲学。尹文:齐国人,约生于公元前350年——前270年。他是稷下墨家代表人物。宋荣:也叫宋銒。他是齐威王和齐宣王时的著名稷下先生,稷下墨家的主要代表人物。

兼:兼容。攻:攻伐。禁:禁止。寝:息、止。

克勤克俭,身体力行。 清心寡欲,与世无争。

【译文】他们主张,只要约束自己,尽力实行勤劳节俭,做到心里清静,无忧无虑,少点欲望,人们就不会发生任何争执了,社会就会安宁。

【注释】克:约束。清心寡欲:寡,少。心里清静,没什么欲望。与世无争:争,争执、斗争。与社会上的人不发生任何争执。

邹衍邹奭,阴阳五行。 奇谈怪论,闳大不经。

【译文】稷下阴阳五行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邹衍和邹奭。他的话多是宏大、广阔、荒诞的奇谈怪论。

【注释】邹衍:齐国人,约生于公元前355年,卒于公元前265年。他是稷下阴阳五行学派的创始人和我国古代阴阳五行说之集大成者。邹奭:齐国人,稷下晚期著名学者,学习并继承了邹衍的学说,是稷下阴阳五行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阴阳五行:阴阳,原来指日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后来古代哲学家用阴阳这个概念来解释自然界两种对立和相互消长的物质势力,比如,天为阳,地为阴;火为阳,水为阴;暑为阳,寒为阴。再如,君为阳,臣为阴;男为阳,女为阴;等等。认为二者的相互作用是一切自然界变化的根源。五行:指土、木、金、火、水五种物质。

闳大不经:闳,宏大。不经,荒诞不合清理。《史记·管晏列传》中说邹衍的理论是“怪迂之变,”“闳大不经”。怪迂即奇谈怪论。

五行相生,五行相胜。 谈天说地,天人感应。

【译文】他的学说主要是五行相生相克和谈天说地,天和人互相感应的形而上学历史观。

【注释】五行相生,五行相生:五行相生的顺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与五行相生的顺序相反就是五行相胜。邹衍谈天说地,用他的阴阳五行来解释自然的变化和社会的更替,提出了“天人感应”的神秘概念。

稷下名家,名实之争。 说离坚白,论合异同。

【译文】稷下的名家学派,主要是在名和实问题上展开争论,辩论的主要议题是“离坚白”、“合异同”等。

【注释】名家:是致力于名词、概念、语义的分析,着意于名、实关系的研究,侧重于探讨思维形势和规律的学者。名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形态的新旧交替,社会上的名物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的、旧的“名”已不足以反映新的现实,或是反映新事物的“名”尚未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各学派对名物提出了不同的主张和概念,于是产生了名家。名实之争:事物的名字和实际情况之间关系的争论。

说离坚白,论合异同:说,辩说。论,争论。“离坚白”、“合异同”是名家中两个对立学派的名、实论辩。“离坚白”学派认为,石头的坚硬和白色是脱离了石头而互相分离、各个独立的实体,从而夸大了事物的差别性而抹杀了其统一性;“合异同”学派则认为,万物的“同”和“异”是相对的,而相同和不同性质的事物都可以“合异同”抽象的统一起来,从而忽视了事物个体的差别性。二者各夸大了事物的一个方面,因而都流为诡辩。

白马非马,思维辩证。 田巴儿说,折服千众。

【译文】 “白马非马”命题的思维辩证,名家的代表人物田巴和儿说的争辩曾折服了上千听众。

【注释】白马非马:是名家的一个著名论题。其论题是力图通过对“白”、“马”、“白马”等概念的辨析,来说明“白马不是马”的道理。其论辩把差别绝对化,割裂了它们的内在联系,陷入了片面性。

田巴:齐国人,生于公元前340年,卒于公元前260年,是稷下名家代表之一。

儿说:稷下名家学派代表之一,曾以“白马非马”说,说服稷下学宫中所有和他辩论这个命题的人。折服千众:据《鲁连子》载,田巴曾在狙丘(稷下学宫附近的另一处学宫)和稷下学宫论辩“离坚白、合异同”的命题,“日服千人”。

纵横学派,淳于上卿。 微言妙喻,惊人一鸣。

【译文】稷下纵横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上卿淳于髡。他的微言妙喻曾使齐威王一鸣惊人。

【注释】纵横:即“合纵”和“连横”。“合纵”即合众弱以攻一强,是阻止强国兼并的策略;“连横”是事一强而攻众弱,是强国迫使弱国帮助它兼并的策略。纵横家也指外交家。淳于上卿:指淳于髡。淳于髡:齐国人,早期稷下先生,有稷下博士之称。因倍受齐王尊崇,位列上卿。

微言妙喻:微言,谈话微妙而切中道理。妙喻,巧妙的比喻。惊人一鸣:即一鸣惊人。据《史记·滑稽列传》记载,齐威王即位之初,不问政事,把国事托付给大臣办理,九年之中,国内奸臣勾结,欺上瞒下;国外诸侯来侵略,齐国危在旦夕。淳于髡用比喻对威王说:“城中有一只大鸟,停歇在宫廷里不飞也不鸣叫,你说它是为什么?”威王回答说:“这只鸟不飞而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威王听了淳于髡巧妙的比喻振作起来,把扎实工作,政绩突出的即墨大夫给以重奖。将靠贿赂拉关系,沽名钓誉的阿大夫及其左右吹捧者70多人处以烹刑(用开水煮死)。从此,官吏再不敢弄虚作假,人人不敢说假话。朝野一新,齐国大治。20多年其它诸侯国不敢来侵略齐国。

数使诸侯,娴于辞令。 颜斶王斗,杂家先生。

【译文】他屡次代表齐国出访诸侯,能在交际场合中对答如流地应付各种人物、场面。颜斶和王斗是稷下杂家代表人物。

【注释】数使:屡次出使。娴于辞令:娴,熟练。辞令,指交际场合中应对适当的语言交谈。

颜斶:齐国人,稷下先生。王斗:又名王升,稷下先生。

直言不讳,士贵君轻。 稷下之学,先秦顶峰。

【译文】他们直言不讳的阐述“士贵而王者不贵”的观点。齐国的稷下学是先秦文化的顶峰。

【注释】讳:忌讳,隐讳。士贵君轻:士,学士,泛指人才。贵,尊贵。君,君王。轻,与“贵”相对,意思是不贵。士贵君轻是当时提出的提高人才的地位和重视人才的观点。

稷下之学,指战国时期齐国的稷下学宫和稷下诸子的文化成就。郭沫若先生说:“这稷下之学的设置,在中国文化史上实在是有划时代的意义。”“周秦诸子的盛况在这儿形成了一个高潮。”

取其精华,古为今用。 稷下遗风,万代恢宏。

【译文】应该选取其中好的为今天繁荣文化服务。稷下的学风,很值得继承下来,并发扬光大。

【注释】精华:精粹的部分。

稷下学风:即学术自由,百家争鸣的学术风气。倡行,倡导,实行。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