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有哪些垃圾(海底1万米为何污染如此严重)

被誉为生命禁区的马里亚纳海沟,为什么频频传出人类下潜成功的消息,万米深海到底有什么在吸引着人类,为什么海沟深处发现的东西会让专家气愤,为何会用塑料给鱼类命名,海底深处到底发现了什么,为什么说人类比那些凶悍鱼类更可怕,跟随管哥走进今天的故事,探奇闻异事,聊未解之谜,大家好,我是管哥。

海底有哪些垃圾(海底1万米为何污染如此严重)(1)

马里亚纳海沟

马里亚纳海沟是我们目前已知最深的海沟,深度达到10909米,据估计这条海沟已经形成6000万年之久,这里也被人们称为生命的禁区,由于远离海平面,在这里见不到一缕阳光,常年都处在黑暗中,海沟的深度比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还要高,如果把珠峰放在海沟里,峰顶根本不会露出水面,在没有研制出潜水器之前,对于我们人类而言,马里亚纳海沟就如同宇宙一般遥不可及,在海沟深处有着很大的压强,如果没有设备支撑人类根本没有存活的机会。

海底有哪些垃圾(海底1万米为何污染如此严重)(2)

在这种强大气压下人们觉得,海沟很难有生物存活,也不可能在这里繁衍生息,但事实并不是他们想的那样,只有真正下到海沟深处你才会发现,海沟里不但有生物而且还不止一种,而且到处都是火红的珊瑚和鱼类,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在下潜过程中,这些生物围绕在身边是一种什么感觉,我们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神奇,马里亚纳海沟给我们带来了太多的惊喜,关于探索马里亚纳海沟我国并不是第一位,一起来看一下海沟探索的历史。

海底有哪些垃圾(海底1万米为何污染如此严重)(3)

马里亚纳海探索历史

首次探索马里亚纳海沟是英国的挑战者二号,1951年挑战者二号第一次完成了海沟测量,海沟测量的深度为10863米,因为挑战者是第一个测量海沟的,因此海沟最深处也被称为挑战者深渊,之后也有很多国家都成功下潜,这些下潜的潜水器刚开始都不载人,因为人们不怎么敢冒这个险,水下压强太大了。

海底有哪些垃圾(海底1万米为何污染如此严重)(4)

2012年加拿大的詹姆斯卡梅隆想挑战极限,独自一人驾驶深潜器下潜到10898米,在海沟深处发现很多没有见过的生物,一个人单独下到万米深,这些操作一般人真的不敢做,弄不好小命就交代了,卡梅隆也是迄今为止单独下潜海沟第一人,最后就是我国的海斗一号水下探测器,在2020年也成功坐底马里亚纳海沟,填补了我国万米水下作业的空白,同时也刷新了我国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的记录。

海底有哪些垃圾(海底1万米为何污染如此严重)(5)

这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说明我国科技在快速发展,海斗一号在下潜过程中,收集了很多生物信息,经过多次的探测,专家发现马里亚纳海沟的海洋资源非常丰富,不仅有丰富的的海底生物,还有五彩斑斓的珊瑚床,看着相当漂亮可谓美景尽收眼底,这里也被称为海底花园,这里看着漂亮可生存条件却极其恶劣,高压、低温和黑暗无时无刻不在,在这样的环境下,鱼类到底是怎么生存下来的,在发现的鱼类中,有很多就连专家都没有见过,不知道是什么物种。

海底有哪些垃圾(海底1万米为何污染如此严重)(6)

鱼类

2014年科学家在马里亚纳海沟8145米处,发现了一种鱼类狮子鱼,这是目前我们发现生活在海洋最深处的生物,这种鱼全身洁白如雪,鱼鳍接近透明状态,这种鱼看起来和蝌蚪很像,身长在10厘米左右,要知道在8千米深的海底压强是非常大的,一般来说根本不可能存在生命,可为什么在如此大的压强下,依然还有鱼类可以生存呢?它们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海底有哪些垃圾(海底1万米为何污染如此严重)(7)

原来这些狮子鱼在进化过程中,为了适应水底的水压环境,退去了身上的鱼皮,身上取而代之会出现一层非常薄的膜,这种膜能很好地吸收水分,让身体始终与周围的水压保持平衡,狮子鱼的鱼骨非常柔软可以做到弯曲,这就是为什么它们可以生活在这里的原因,实际上打狮子鱼深度往下,直到海沟底部已经没有鱼类生存,海沟底部的鱼类专家为什么会以塑料命名,原来在海沟底部静静地躺着,人们最不想看到的东西海洋垃圾,就连万米深的海底都没有逃过这一劫,所谓的完美净土也被污染了。

海底有哪些垃圾(海底1万米为何污染如此严重)(8)

海沟发现塑料这是一个特别危险的信号,根据调查显示从1950年开始到现在,人类制造的塑料已经快超过100亿吨,后来科学家在海沟6000米深的地方,发现了一种甲壳类生物 ,经过研究后发现生物也受到了塑料的污染,在生物的体内竟然发现了微塑料颗粒存在,可能很多人对微塑料颗粒不是很了解,管哥在这里简单说一下,塑料颗粒就是丢弃的塑料制品,经过长时间的风化化为了粉末,而这些粉末又被风刮得到处都是,我们肉眼很难看见那些细微颗粒。

海底有哪些垃圾(海底1万米为何污染如此严重)(9)

这些颗粒被生物吸食以后沉淀在身体里,它们根本消化不了这些塑料颗粒,随着日积月累生物最终会因为塑料而死亡,人类的废弃物已经散播到海洋,即使在万米深的海沟里也发现了人类的生活垃圾,可想而知人类对环境的破坏有多大,英国研究小组从几个海沟中,提取了几种甲壳类生物的样本,发现这些生物的消化系统里80%都含有微塑料颗粒,这也意味着人类垃圾已经遍布整个海洋。

海底有哪些垃圾(海底1万米为何污染如此严重)(10)

人类在丢弃垃圾时,可能并没有感觉到事态的严重性,人类有生态圈其实海洋生物也有生态圈,人类没有出现之前,海洋里从来没有出现过,塑料这些海洋垃圾,自从有了人类以后,海洋也在面临着挑战,海洋垃圾越来越多会严重污染海洋,导致一些海洋物种的死亡甚至是灭绝,NBC曾经报道过,在泰国海岸线上发现有条几十吨的鲸鱼死亡,鲸鱼由于体积大的缘故很少有天敌,为什么会死亡呢?人们为了弄明白这些,割开鲸鱼的肚子进行尸检,结果发现在鲸鱼胃里全是人类的塑料垃圾,后来经过统计足足有十几公斤重。

海底有哪些垃圾(海底1万米为何污染如此严重)(11)

这些塑料垃圾是导致鲸鱼死亡的直接原因,因为塑料是一种复杂的合成物,鲸鱼根本消化不掉,不知道朋友们有没有看过,海龟求助人类的视频,在海龟小的时候有一个塑料圈套在它的脖子上,随着海龟的不断长大,这个圈也成为了它的索命圈,差点要了海龟的命,没办法海龟只能向渔船求助,渔民帮海龟拿掉了塑料圈,海龟终于解脱了枷锁,只见圈下的皮肤溃烂的深可见骨真的不忍直视,渔民帮海龟上点消炎药把他放回了大海,这些都是我们人类的杰作,如果看不到渔船海龟最终会因窒息而死亡,塑料不光是对海洋污染,也对人类的健康有着很大的威胁。

海底有哪些垃圾(海底1万米为何污染如此严重)(12)

人类面临重大危险

塑料属于高分子聚合物很难分解,世界上现在还没有能分解塑料的微生物出现,塑料给地球带来这么多的污染,人类为什么要去制造它呢,因为人类想要发展就离不开工业,而塑料在工业方面是不可或缺的,因为塑料的成本低可塑性强,所以被人们广泛的利用,方便我们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小的祸端,不光是海洋受到塑料的污染,我们人类自身也在受其迫害。

海底有哪些垃圾(海底1万米为何污染如此严重)(13)

就拿我们常用的自来水来说,2017年美国苏明达大学,通过研究全球的水资源发现,有十几个国家的自来水中都含有大量的塑料颗粒,占有比例高得吓人竟然达到了83%,其中美国最严重含量达到了94%,这是一个非常恐怖的数据,这些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我们喝的瓶装水,研究人员随机抽取几个国家的,瓶装水进行水质化验,结果93%的瓶装水都检测到了塑料颗粒,这意味着什么,我们平时买的所谓无污染矿泉水,都受到了塑料颗粒的影响。

海底有哪些垃圾(海底1万米为何污染如此严重)(14)

这些问题不是小事,是关乎到人类的命运问题,在食物上也存在很多塑料颗粒,有科学家在人类的排泄物中,提取到多达9种不同的塑料颗粒,可能人类的命运会比海洋生物更可悲,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我们现在天天和这些东西接触,含量肯定会比海洋里多,再加上那些化肥农业,试问有几个人能有好的身体,我们这一辈人和上辈人的身体根本就没法比,在以前哪有这样病那样病的,可是在看看现在,不是这样癌就是那样癌。

海底有哪些垃圾(海底1万米为何污染如此严重)(15)

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人类也牺牲了很多,那么国家在制造塑料的同时,有没有考虑过污染的问题,如果工业起来了,污染太严重那样也得不偿失,对于塑料颗粒的污染问题,也有很多专家在研究,经过不懈的努力,专家们研究出一款没有污染的塑料,只是这款塑料成本太高人们很难接受, 对于塑料污染问题,专家认为塑料还是要靠,降解才能去除其中的有毒物质,降解的意思就是说,塑料在储藏期内可以保证性能不变,进行使用后,在外在自然条件下,能自然降解,成为对环境无害的的材料。

海底有哪些垃圾(海底1万米为何污染如此严重)(16)

只是这个时间有点长,最少要深埋地下200年时间才能降解,只是这种做法在如今,高度发达的社会根本不适用,不可能说用个塑料要等上200年,那样也不现实,管哥到觉得专家研制成功的,无污染塑料可以推广出来,把这些有污染的塑料制品慢慢回收起来,价格高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没有便宜的塑料制品,只有贵的该买的人还得买,价格高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不会像现在这样随意丢弃。

海底有哪些垃圾(海底1万米为何污染如此严重)(17)

朋友们你们别小看塑料带来的危害,如果不加以控制长此以往下去,地球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当地球环境被破坏到一定程度,地球也就不再适合人类居住,以现在的科技,在外太空还没有建好基地你能往哪去,所以说现在的重中之重就是,每个人要有环保意识注重环境保护,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多,这些问题还会日益加剧,我们做好环保虽然说不会有太多好转,但最起码不会增加污染,有时候拯救地球的未必就是超级英雄,也许就是你我生活中的,一些小细节拯救了地球,朋友们你们说呢,欢迎留言我们一起讨论,喜欢管哥的文章就关注管哥,下期会带来更精彩的内容,我们下期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