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问系列评价 从黑马到
十一年过去,《叶问》系列迎来最终篇章《叶问4》......算上外传,这个系列共拍了五部。
每一部都值得去写点什么,更何况是十年间这样一个成系列的高票房电影。
我有很多想法,脑子里盘算了大半个月。
因为,十年,可以写的东西太多了。
比如可以写写这十年部电影技术的创新与变革是如何在这五部电影中体现的?或者写写演员这十年间的变化?或者是煽情一些写十年间陪伴看电影的是同一个人么?
还有其他一些琐碎而零星的想法,从市场到票房,从服装变化到场景构建......这些都变化了太多。
不管是否愿意承认,《叶问》系列已经是国产功夫电影最后的荣光了。
因为,十年,算很久了。
久到,提及《叶问》第一部上映的时候,要用“想当年”来开头。
《叶问》系列第一部是在2008年12月12日上映的——对于当年来说,这只是一个普通的日子,并没有像后来(2013年之后)的“双十二”狂欢,大家要以花钱来庆祝。
想当年,《叶问》上映宣传的重点还是“李小龙恩师”的传奇故事。
用现在的话来说,这叫“流量转移”。
为啥要这样宣传呢?还不是因为这部电影本身流量不够分量啊!
不够分量这意味“爆”不了!
辛苦制作的电影哪家投资公司都是为了能爆——口碑、奖项、票房。
即使是不能兼得,起码也得有一样能拿得出手,否则拍它为何?所以,一部电影其实是从立项筹备开始,就是为了能“爆” ,所有工作都是围绕着这个而展开。
我们也都知道,一部电影如果想要“爆”,制作团队、演员整体状况、剧本、卖点......乃至上映时间,种种条件是缺一不可的。
对于《叶问》来说,这些“缺一不可”的条件里,在当年看来,其实没几样是“具备”的。
首先是制作团队,对于大多数观众来说,最直观能确定认住的其实只有导演。
当然,导演对于电影的个人影响与艺术控制显著到可以视为电影的“作者”,因而,观众根据导演选择是否观影这本身是一种算是客观的做法。
这部电影的导演是叶伟信。
叶导在业内是有资历的,参与过大制作,亲自执导后拍过口碑极佳的类型剧,也拍过一堆难以鉴定到下不了嘴吐槽的商业神剧。
一直到现在,叶导的作品质量虽然有一定保证,但是整体来说,更像一位成绩忽高忽低的“中等生”,他的作品在上映之前是不能打包票推荐的。
其次,我们再看演员阵容。
扮演男主“叶问”的甄子丹在2008年已经不年轻了,以45岁的“高龄”出现在这部电影的主演名单里,能不能扛得起票房,制作方应该是多少有些担心吧——之后的采访证实了当初确实有这样的顾虑。
甄子丹在《叶问》之前确实还有一些提名和获奖,不过,几次是因为“动作指导”或者“动作设计”。这样的荣誉对于业内专业领域,是比较有份量的。可是,对于大多数普通观众,甚至分不清楚动作指导与设计有什么区别,或者说没有这方面的概念。
甄子丹与李连杰是同年出生,是李连杰的同门师弟。但是,李连杰出名比甄子丹早太多,名气也大很多——大家一度提到功夫明星,自然会想到李小龙、成龙、洪金宝、李连杰。
如果实在要提一个甄子丹“出圈”的角色,应该是“曹少钦”了——徐克导演的《新龙门客栈》的经典角色。
换句话来说,在2008年之前,甄子丹拍过很多部电影,也参加制作了不少作品,但是能被观众记住得很少。
扮演女主“永成”的熊黛林倒是年轻漂亮,非常养眼。
她的职业是模特,自2006去香港之后,她主要工作是为时尚主题派对走时装秀。
在当时来说,想要关注熊黛林的演技,只能去看2005年陈坤歌曲《月半弯》和2006年郭富城歌曲《风之子》MTV了。
当然,那时候优酷才成立两年,去年已塌掉的音悦台2008年还没成立。虽然彼时土豆网、酷6网正当红,但也不一定能找得到这两首歌的MTV。即使看过这两首歌的MTV也想不到加起来没出场几分钟,几乎没多少正脸镜头的MTV女主去拍电影了......
我这样描述的意思更想表达清楚,当时熊黛林真的没啥名气,也没啥人气。
这样履历的女主角,别说尚且重资历的2008年,即使是后来演技靠“粉丝努力”的2018年都没再出现!即便是影视资源好到不可思议的景甜是专业院校毕业的,被大家诟病演技的大宝贝也是经历了“打磨”才登上大荧幕。
当时还没有兴起为偶像打CALL,或者通过锁场还是其他手段......就算有粉丝控场,甄子丹和熊黛林当时的粉丝也没那么多,不像现在风吹草动有一堆迷弟迷妹关注。
一个作品质量不确定的导演,一个以英俊反派形象出圈的男主,再加配一位籍籍无名“神走位”的女主,怎么看也不太像准备拍成经典的电影。
题材呢?
如果说导演和演员并不能完全扛起票房的时候,题材有吸引力的话,也可以扛得动票房的。
经历了90年代的繁荣,功夫电影走向了多元,也走入了困局——如何让功夫电影再迎来春天,其实是当时影视行业里不少人在琢磨尝试解决的问题。
动作 人物传记这样的模式也并不是《叶问》开创的,但是无疑《叶问》是目前最为成功的系列。
1997年,刘镇伟、王家卫筹备《一代宗师》剧本,也是以“叶问”传奇的人生为框架,不久因为经费原因搁浅。2002年宣布片名和主演,但是,也是久处于“准备阶段”......
2006年,曾执导过93版《白发魔女传》(张国荣和林青霞主演)的于仁泰导演了一部《霍元甲》,主演是李连杰......同样的走“动作”加“人物传记”的路线,内地票房是刚破亿。
这样一看,题材也不见得有啥特别的优势或者足够加分啊。
当然,《叶问》在当年也不算是一点优势都没有——上映的时间是有竞争力的,是当月唯一一部国产功夫片。
即使是整个2008年来看,上映的时间依然是比较有竞争力与机遇的。
当年除了两部打着“功夫动作”电影名头上映的大制作之外,其他所谓国产“动作”片基本是有着“打斗”元素的喜剧片,或者完全属于普通观众不熟悉的导演和演员的作品......并不能能大多数观众产生吸引力。
捎带提一句,现在大家看电影总是豆瓣看看影评推荐,而在2008年用这招的人并不多。因为2005年开始运营的豆瓣在2008年初的注册用户刚过100万,当时豆瓣的重点在“小组”、“同城”,还有“读书”更大一些,且当时的技术也不支持某些功能——那时候新片上映特意去豆瓣宣传的情况属于比较少见的。
而那两部有竞争力的作品,都是当年四月份上映的。
一部是著名的“飞碟帽”导演李仁港的《三国之见龙卸甲》,主演是刘德华、Maggie Q、洪金宝、吴建豪等人,票房6395.3万;
一部是集成龙、李连杰、刘亦菲、李冰冰、邹兆龙等演员的《功夫之王》,票房14583万。值得一提的是导演罗伯·明可夫,这是一位以拍摄动画片出圈的知名导演,大家一定看过他执导的《狮子王》、《精灵鼠小弟》和《天才眼镜狗》。
不过,在当时来说,论起来知名度,不管是“霍元甲”,还是成龙、李连杰、洪金宝、刘德华等人的知名度也是高于“叶问”与甄子丹的。
因而,当年市场预测,对《叶问》的期待值也并没有后来宣传中提到的那么高......
这也是这部电影上映宣传的时候,要以“李小龙恩师”为名头的重要原因。
毕竟,论知名度,李小龙绝对是家喻户晓。大家对这样一位人物的武学渊源不免好奇,因而打出“师父”旗号来,观众还是买账的。
《叶问》2008年的内地票房大概是八千四百多万,最终加其他地区总票房是1亿2千万。
有人会觉得,八千多万的票房数也不算很高啊?
那得看2008年12月份上映的其他电影的票房数对比啊!
2008年12月份内地包括非商业电影共上映电影18部电影。
分别是《梅兰芳》、《女人不坏》、《闪电狗》、《非诚勿扰》、《狼牙》、《十八个手印》、《大搜查》、《黎明行动》、《霓虹灯下新哨兵》、《生日快乐!安先生》、《叶问》、《结婚前奏曲》、《情归伊敏河》、《诡计》、《半个萝卜一个坑》、《长跑运动员》、《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儿》、《世上最亲的妈妈》。
当月上映的商业电影中,票房最高的是冯小刚导演、葛优、舒淇、方中信、车晓、胡可等参演的《非诚勿扰》,票房2.6亿;第二名是陈凯歌导演、黎明、章子怡、孙红雷、余少群、王学圻参演的《梅兰芳》,票房1.02亿;第三名就是《叶问》系列的第一部......
其他知名导演的票房也并不是很高。
比如徐克导演、集冯德伦、方中信、彭于晏、周迅、张雨绮、沈畅等参演的《女人不坏》票房是一千九百多万,还没到两千万呢;庄文强和麦兆辉导演、郑秀文、陈奕迅、张国产参演的《大搜查》票房也不乐观,只有一千六百多万;都不如动画片《闪电狗》四千二百多万的票房......
当然,那一年最惨淡的是吴京导演和他主演的《狼牙》,票房四百多万,这个票房数都不够拍摄租赁设备的租金——当年谁能想到,吴京后来能以一部《战狼2》封神呢!
回忆到这里,难免会有一个疑问,那就是为什么2008年的《叶问》会爆?
答案很简单,观众。这部电影让观众看爽了。
在大多数对于电影相关的讨论中,通常提及观众往往是伴随着“市场”或者“票房”。
这里面的关系是显而易见的,观众决定着一部电影的收入,决定着一种类型片的受欢迎程度,也决定着整个行业市场每一个环节与链条的方向。
但是,我们对于“观众”的研究却是富有争议且匆忙的。
在很长时间以来,能决定我们整个行业市场生死的“观众”并没有导向的能力,反而一直处于一种被接收的状态。更不要提真正去研究观众本身,针对观众反应进行理论化且实践应用更是少之又少。
然而,一部原来并不被看好的电影突然爆了,超过了之前业内普遍看好的大导演作品的时候,总算是有人会站出来尝试了解其原因了。
我们再来回顾一下,2008年,最重要的事件是什么?
绝对是北京奥运会!
奥运会与电影观众有什么关系呢?
有啊,那场举世瞩目的奥运会,这是文化崛起的第一步,也是文化去依附化的第一步,更是本国资本在经济下行情况下开始和外国资本争食的外化。
翻译成大白话,那就是在一定时间经济迅速崛起后,人们对于自己文化的认同感的追求,也越来越明显。这不是个案,而是社会群体心理变迁。
大家迫切想要看到的是能够体现出来自己文化的东西,能够看得到自己的文化战胜的结果......借着叶问那句“我要打十个”喊了出来。
当然,2008年《叶问》上映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也没有刻意朝这个方向去做,而是恰好踩中了这个点。
于是,《叶问》成为了2008年的票房黑马,虽然没有一骑绝尘甩开别人,但是也足够影响了市场。
有趣的是,《叶问》火了之后,一直“筹备”的《一代宗师》也开始正式取景拍摄了。
虽然说《一代宗师》的剧本及筹备时间都比《叶问》更早,在速度慢好几年。以至于2010年《叶问2》都上映了,还没拍完。
《叶问2》是2009年8月份正式开拍的,共有10个出品人、9个监制,也是《叶问》系列里出品人和监制最多的一部电影。剧情是延续了第一部的剧情,讲述了叶问带着妻儿离开佛山,赴香港开馆收徒的故事。
在这一部中,幼年李小龙以结尾“彩蛋”的形式出场了,也提及了拜师......这样的剧情更像是应该在第一部的时候便体现出来的。
从《叶问2:宗师传奇》开始出品方有意识将这个系列重新做了规化。当然,宣传方向更是有所调整,不只是从显眼处去掉了“李小龙恩师”,还特意高亮了导演的名字。
武耀天下,魂动中华,更是将爱国情怀点燃。
情怀已经点燃,那接下来就是得看“打”了。其实,动作片实际上是属于特殊群体追捧的一类,这类人的关注点集中在“打戏”上,也就是所谓的“打得够爽就行,别的不重要”。
第一部的动作已经是拳拳到肉的视觉效果,如果第二部没有超越,那无疑是达不到观众要求的“爽”。
动作设计如何能超越前者呢?怎么样才能打爽呢?
归根到底,拿钱垫出来。
想当年,《叶问》投资额为5000万,《叶问2》的投资额飙升到1亿......
钱花足了,或者说有更多的钱让主创人员去尝试实现不同场景里,不同的构思,能有更多不断试错的机会——对于创作者来说,这是极其奢侈的一种炫富行为。
不管是甄子丹与洪金宝的“圆桌之战”,还是与拳王“龙卷风”的擂台对战,画面呈现出来的中国功夫一招一式都是那样的有意境,甄子丹的身段和打斗效果更为潇洒。
口碑加上宣传的攻势,《叶问2》首周票房就轻松过亿,刷新了年度首周票房新高的同时,也成为五一档内地票房最高的影片。
最终,《叶问2》的票房收入是23110.5万,几乎同档期的好莱坞大片《钢铁侠2》是17509.9万、《驯龙高手》8988.6万......《叶问2》算是真正的一战成名,甄子丹也坐稳了“大师”之位。
遗憾的是,出演英国拳王龙卷风一角是演员戴伦·萨赫拉维在2015年1月14日因是心脏病突去世了。
从“黑马”到“大师”,距离“宗师”还是差一点火候。
与《叶问1》相比,《叶问2》的依然是延续了悲剧色彩,弱小反抗霸强,东方反抗西方,很容易引发观众的同情欲。影片让你产生强烈的民族自尊心的同时,更会让你从另一个角度感到一些悲凉、无奈和心酸。
从打日本人到打西洋拳王,这些能证明叶问功夫了得,但是在江湖,仅凭功夫是不能被尊为“一代宗师”的。
随后,王家卫出手,电影《一代宗师》将“叶问”的影视形象再次拔高,作为第6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开幕电影,该片先后获得亚洲电影大奖最佳影片、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金鸡百花电影节最佳影片等奖项。
王家卫的水准那是业内标杆性的人物,不管是剧本的打磨,还是成片每一个细节的把控,都很难挑出来毛病。作为主角的梁朝伟、章子怡演技水平更是其他演员难以超越的——演技是件很玄幻的东西,有些人天生就会演,理解能力和用肢体的表现力非凡,就像我这种人多喝半杯水都长胖一样,这些不完全是能通过勤奋和努力弥补的。更何况,如果论勤奋,在王家卫的坚持下,任何演员都得百分百勤奋......毕竟一个镜头要拍到满意为止。
最终,《一代宗师》票房28923.9万,横扫影坛,囊括当年几乎全部份量奖项。
珠玉在前,《叶问3》如何突围其实是影迷很关心的问题,也是很关注的一个点。当《叶问3》正式开拍之后,热度和关注度一直比较高。
《叶问3》内地上映时间比其他地区晚好几个月。
马来西亚是2015年12月19日上映;印尼、新加城、香港都是稍晚几天的24号上映;英国是2016年1月1日上映;美国是1月22日上映;巴西是3月3日上映,而我们内地是3月4日——之前《叶问》前两部都是内地最早上映的。
从上映的时间,也能看得出来营销策略谨慎到小心翼翼,试图营造出来这是一部“国外风评特别好”的气氛,从而引起国内观众的好奇心。
当然,《叶问3》在内地上映之后,票房也是一路飘红,势头非常之迅猛。《叶问3》自3月4日上映以来,票房保持着高增长的态势:16小时内票房破亿,首日票房以超过四成的排片收获1.55亿元,89小时票房破5亿。
但从上映当天开始,电影票房等大V以及网友陆续在微博上质疑影片票房的真实性,并非晒出“天价午夜幽灵场”等偷票房买票房现象。而影片这次票房作假的风波也引来广电总局的关注。最终,被证实票房造假,3200万元票房作废,发行公司停工整改一个月,多数影视被严重警告及通告批评......
不过,最终,《叶问3》7.7亿的爆炸式的收入可谓是碾压级的胜利。
与前两部相比,少了些民族大义的内容 ,而是把镜头转到了“家”,全片结构以“人”为点,以“武”为线,诠释了生命的意义。
既然是“家”,那么有“小家”,也有“大家”。
按一般的武侠套路,英雄嘛,当然是得舍小家为大家啦!
电影最初剧情确实是如此演的。叶问儿子学校受到强拆的威胁,为了对付那帮混混,叶问带领弟子干着保安的活儿,整天在学校轮岗守护着。从早上妻子还没的起床的时候,他便出发了,等他回家的时候,妻儿早已入睡。忙到连回家吃口饭,都是件奢侈的事情。
同样,按套路,英雄是要被胁迫做出选择。很快,剧情也是如此,叶问的儿子被抓,叶问的选择还是“一打十”,救儿子救学生......正义终将战胜邪恶,这帮混混自然被打败。
剧情到这里,依然是传统英雄片子的套路,并无甚新鲜感,唯一的区别可能是投资金费高,打斗场景更有想象力,动作更好看一些罢了。
但是,接下来“反派”的设计却是反“传统”的,与之前两部是完全不同的设定。这也是《叶问3》与之前两部最在的区别,也使得《叶问3》与之前的珠玉《一代宗师》有了不同的视角。
泰森扮演的反派虽然是外国人,娶的妻子是华人,是位顾家的好丈夫与好父亲。对手底下华人员工虽然严肃,却也不是过分苛刻。
而他之所以成为“反派”,不再是因为民族、国籍,而是因为职业与工作。他是个商人,想开发某个区域。于是,他采用了当时行业里常规的手段——贿赂有关部门,连吓唬带强迫去搞定“钉子户”。
这样一下子与前两部做了一个很重要的区分,从东、西方矛盾的尖锐对立变成了“还有别的解决办法”,把外部矛盾变成了内部问题。
既然是“内部问题”,那叶问也不必下死手,打起来非得你死我活的。于是,叶问在救出儿子和学生之后,找到反派“泰森”。
这一次,痛打洋人便不再是为了自尊与民族,而是“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教训你,让你懂得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最后及时的收手,更是有几分“自出洞来无故手,得饶人处且饶人”的修为在里面,这非常符合宗师的身份了。
当然,如果剧情只限于此,《叶问3》是不会拿到高票房的。前面也提过,功夫部属于小众的追捧,能引起那部分观众对“打得爽”的共呜,从而获得票房的保证。
但是,票房能上到7亿以上这么高,就不可能只是因为“功夫片”的标签,而是能引起更多普通观众的情感共鸣——那就是关于“家庭”与“责任”。
连反派都设定为爱家爱娃的“人设”,正面人物叶问又怎么能选择只顾“大家”,而不承担“小家”的责任呢?又怎么能不宠妻呢?
家,是每个人心底最柔情的地方。更何况,在2016年,女性权益问题上面,对“家”和“责任”的敏感程度。这一点,大家可以参考久已消失的情感大V咪蒙和她在2015年2016年的那些火遍网络的神文。以及,因此带火一批专门手撕渣男的“大V跟随号”的各路情感大拿!
不过,《叶问3》的宠妻人设倒是设置的一点也不尴尬,反而是前两部电影的“延伸”。
现实中叶问与结发妻子张永成在前者去香港后就分离了,叶问在香港另娶妻生子,这是符合当时法律规定的。不过,电影里给了这对夫妻一个已算圆满的结局。
在《叶问3》中,叶问面对最大的选择不是与房地产老板“泰森”及其手下的对战,而是他面对视如生命的“武”与夫人之间做出取舍——他是选择以“宗师”的身份向世人证明自己的能力,维护咏春的地位,还是放弃这样的证明机会,守护在妻子身边尽一位普通丈夫的责任。
江湖重千斤,宗师得扛得住八百斤,如果选择不扛,那算放弃责任么?连隔壁的钢铁侠都说了“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这样的选择,才是叶问最痛苦的。
这样的痛苦,才是观众能共鸣的起点——事业与家庭的平衡不只切中女性的焦虑,也压到了男性观众的神经。
你看,连叶问这样有本事的男人,都不能小家大家一齐顾;你看,连叶问这样有本事的男人,都懂得更宠妻子......即使男女差异有区别,在观影后的体验有不同,坐在屏幕前,看着那些温馨的镜头,依然都是满足与感动的。
于是,《叶问》系列在无意间踩了文化独立的点后,又恰到好处拿捏了两性关系中的平衡点。
这种对家庭和对人性的把控,一直延续到《叶问外传:张天志》中对“张天志”的塑造。
“张天志”这个角色是出现在《叶问3》中的。
不管是在《叶问3》中,还是《叶问外传:张天志》中,张天志并不算是传统的正派中人,他收钱打人。但是,他也不是传统的反派中人,在《叶问3》中他协助叶问打败了强拆的混混,也在紧急关头配合叶问救了无辜的孩子。后来,一边收钱打人,一边用传统功夫抗击外商毒贩,重唤咏春精神......
这个人,似乎很拧巴。但是,当仔细琢磨一下,却能理解他。
张天志遇到的问题与叶问不同。
叶问困于小家大家皆是家,是家都得顾,家里有事都得管的平衡中,而张天志则要面对的是绝大多数男人要解决的问题。
张天志既需要解决物质问题,只依靠拉车是不能让儿子以后更好的。一是收入不够高,二是养小不养老,因而,他需要先解决以后即使自己岁数大了,儿子也有份保障问题。同时,他又面对每个父亲都需要解决的问题,那就是成为儿子心目中英雄或者了不起人物的问题。
张天志更像一个有能力却没有平台施展的男人,面对种种挫折以及白眼和讽刺,依然努力要为成为儿子榜样,为儿子创造更好的条件——何况,他儿子和叶问儿子是同学。
关于张天志,我在2018年看完后也写过观后感。
有兴趣的朋友也可以去看这篇:干了情怀这碗甜酒,一起去看这部《叶问外传:张天志》
这部《叶问外传:张天志》之所以没有更高的票房,并不是主演不扛票房,更多是因为这部电影的整体“舞台剧”拍摄感,降低了观众的共鸣度。
但是,这部电影最大的意义是"流量分流"且找到可行性最高的办法。
这不只是一部电影,而是一个系列电影在做规化筹备的时候,必然要考虑到的问题。只不过,想当年2008年《叶问》小爆属于并没有预见性的结果,而《叶问2》则是在前作获利后又快速拉着原班人马拍了一部继传,如果不是钱花得太到位,很难想象会拍成啥......而这部“外传”到底是准备怎么和之后的剧情衔接,也显然是制作方并没有考虑好的问题。
一年后,也就是2019年12月20日,《叶问4》上映。
《叶问4:完结篇》在1月11日15:57:45总票房破10亿,为中国影史第74部10亿电影。电影密钥延期,一直延期至2020年2月19日,准备冲击春节档。
由于《叶问4》还没有下映,本着职业操守不能剧透。不过,可以聊聊边边角角,不涉及主线剧情的问题。
首先来说,《叶问4》与外传没有任何关系,与前三部“正传”关系也不大,即使不去看前面几部,直接看这部电影也是完全可以的。
其次想说的是,《叶问4》是整个系列电影中,剧情上最为优良的一部。
在这部电影中,叶问更多的身份不是武学宗师,战无不胜的神话,而是一个尝试接触新鲜事物的“老者”——这样的设定,还是挺有趣的。
长衫紧扣,身形板正的叶问穿梭走在美国的唐人街和校园里,眼前一切都是新奇的吧。
那些跳拉拉操的学生们,还有拿着球棍搞种族歧视的白人学生,隐忍的唐人街同胞。街头角落里的混战,用钱可以解决的担保问题......最为重要的是,作为父亲,如何和孩子沟通的问题?
总能打败对手的叶问,还能不能打败“生活”?
武术在这部电影中,是完全能为剧情服务的,不是为了打而打,也不是为了也了证明自己是谁而打。
而是我们用什么样的方式能改变别人对我们的偏见?又或者说,我们是不是在意那些偏见?以及,什么才是学武的初心?站在哪里不重要,迈向哪里才重要。只是你所前行的方向,可还有学武的初心?遇到与你无关的不公义事情,还能再舍身站出来么?
《叶问4》试图回答这些问题,这些原本敏感又刺痛神经的问题,连鸡汤文都含糊玩着文字游戏......电影却爽利与干脆。
答案揭晓了,电影也结束了。
电影结束了,其实一个时代也结束了,华语功夫片断档了。
钱花得足,可以解决技术问题或者技术性的人才问题,可以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去拍摄,可以找到任何能找得到的道具,可以搞定任何动作捕捉,能让故去的演员“复生”,更能让已经五十多岁的甄子丹在电影中变成十五岁......
这些都是可以实现的。虽然说影视行业现在资金没那么充裕了,但是评估有可能爆的本子绝对还是有大把投资人的。比如?如果吴京导演打算拍部《太极宗师》,成龙、李连杰、甄子丹、释小龙加盟,女演员定章子怡、李冰冰、周冬雨,绝对是投资人三屏放不下,不会缺钱的。
即使投资人资金不到位,像甄子丹这样的演员发起在线众筹绝对够开机。再发动一下,粉丝不要钱愿意去当群演和临时工的一大帮,大家还自带干粮......
说到底,在影视这个行业里,钱从来不是最重要的问题。但是,真正的问题并不是钱可以解决的。
首先是题材的问题。
功夫片从诞生起,背影就是“近代”,创意和题材也是紧扣着近代几个重要的转折点。
这些可挖的点已经拍得差不多了,创意虽然没有完全枯竭,但是已经很难再超越前作了。说到底,功夫片市场确实是没落了。
《叶问4》中叶问都打到美国陆战队了,也不能再打下去了吧?套路还是那些套路,再拍下去,难道要拍成“中国队长”那样三拳打败改造人,一脚踹翻机械姬么?
其次是演员问题。
以前有李小龙、梁小龙、洪金宝、成龙、李连杰、甄子丹等大批功夫巨星,现在还能打得也没有几个了。现在吴京重点是导演及挖掘新人,也不在电影中抢那么多风头;成龙岁数大了,也没那么灵活了,作品走温情和喜剧风了;李连杰基本不拍电影了;张晋、吴樾、赵文卓都也不年轻了,连释小龙都三十多了;彭于晏、安志杰这些在新生代演员里算能演硬汉都缺乏“宗师范”......甄子丹再一退,真想不出谁能再举起动作明星的大旗?
不过,功夫片演员青黄不接也不是一两天的问题。
为什么呢?
因为太辛苦,更因为辛苦之后,在已经夕阳的功夫片市场中依然是籍籍无名啊!
第三,是技术升级取代性的问题。
人们对动作的惊险刺激是一直追求着的,曾经这些都需要真实的演员才能带来,而现在不需要了。电影工业技术的成熟,可以从技术上弥补演员本身功底的问题。
除了想象力与钱之外,再没有什么是技术解决不了的问题。
在这样的工业体系下,功夫动作明星也并不完全是必需的。
不过,即使在技术可以搞定的情况下,还是有很多观众更愿意看演员真实打着套招,因为觉得开心。这又回到了我们最初讨论的问题,特定是市场,能爆要看运气!
《叶问》终究是传奇,难以再复制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