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八岁入小学,所谓小学包括 古人八岁入小学

国学经典之四书品读(01)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古人八岁入小学,所谓小学包括 古人八岁入小学?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古人八岁入小学,所谓小学包括 古人八岁入小学

古人八岁入小学,所谓小学包括 古人八岁入小学

国学经典之四书品读(01)文:

原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注释

①大学之道:即大学的道理。

大学,君子之学。道,儒家的重要思想范畴,一般指道理、原理、原则、纲领,也指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政治主张或者思想体系。古人八岁入小学,主学识文应对之事,十五岁入大学,学习做人以及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

②明明德:前一个“明”作动词,意思是表明、彰明;后一个“明”为形容词,意为光明的,可以引申为美好的、善良的。儒家认为,人生来便具有善良的德性,即“明德”,人们因为后天受到物欲的蒙惑,受到个人偏狭气质的约束,使明德受到抑制,此句即是说人应该通过教化,通过自身修习,使自身的美好品德重新显露、发扬出来。

③亲民:亲,前人有两种解释。朱熹作“新”讲,指革新除旧的意思。民,是指天下的人。亲民,是说天下的人不但要自明其德,还要推己及人,使之去其旧污,做一个“新民”。

④止于至善:达到至善的境地。止,即达到、做到之意;至善,善的最完美形式,即最善。此句是说,人对自己达到了“明明德”,对人做到了“亲民”,就达到了最善的人生境界。

译文

《大学》中做学问的道理,在于彰显出自身天赋所固有的完美德性,然后用这种完美德性来革新民心,从而达到最完美的境地。

每日一学,提升人生境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