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专院校需要教育部审批吗(教育部明确支持高职院校试办职业本科)

本文原标题:《职业本科内部质保体系建设向何处发力》

周玉泉教授认为,在对高职毕业生与职教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和职业发展进行跟踪对比方面,需要借助第三方的力量,形成在大数据技术支撑下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模式,这有利于保障质量监控过程的公开性和质量评价结果的公信度。

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一环。自2019年教育部公布全国首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学校以来,全国各地都在加快“升本”步伐。

2021年底,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印发《关于做好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学士学位授权与授予工作的意见》,明确普通本科和职业本科证书在证书效用方面两者的价值等同,为职业本科证书的“含金量”提供了政策层面的保障。但职业本科能否最终得到社会认可,关键还是要看培养的学生走出校门后是否拥有更强的竞争力。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时代,社会对高校办学质量的关注向重视培养过程与培养质量转移,这意味着促进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高质量稳步发展至关重要。作为全国首家公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学校,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在2019年升格为本科层次职业学校,2022年将迎来首届职业本科毕业生。

为扎实推进本科职业教育试点工作,建立和完善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学校制定了《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及运行管理办法》,明确将“持续改进,弘扬黄炎培职教思想;以例示人,引领职教本科发展”作为学校的质量方针,并提出了学校的质量目标,即在教学、管理和服务的各个环节融入“诊改”理念,建立“质量目标清,质量标准明,监控组织精,监督手段新”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位一体的协同联动机制,形成全要素网络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该校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如何构建?持续十年的质保体系信息化建设为学校质量管理带来哪些好处?办学模式、办学层次等方面的变化又对学校内部质保体系建设提出哪些新要求?麦可思研究特别邀请到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处处长周玉泉教授,分享该校在本科层次职业院校内部质保体系建设中的实践经验。

质保体系信息化建设

让质量目标可说、可做、可见

周玉泉介绍,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由目标标准系统、组织管理系统、资源保障系统、质量监控系统、考核评价系统和信息反馈系统构成(见图1),以“可达、可行、可测、可控”的PDCA循环模式运行(见图2)。各系统的监测数据主要通过口头或书面、平台反馈、教学例会、质控简报和信息反馈表等形式,反馈到质量责任人,促使质量责任人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考核评价系统反映的教学质量考核数据,将作为教师评优、评奖、职称晋升、聘岗和晋升的重要依据,反馈的教学管理数据则作为部门考核的重要依据。为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学校还会将有关信息和处理意见及时反馈给学生,做好教学管理部门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工作,为学生参与教学和教学管理提供制度保障,搭起教学互动的平台。

大专院校需要教育部审批吗(教育部明确支持高职院校试办职业本科)(1)

大专院校需要教育部审批吗(教育部明确支持高职院校试办职业本科)(2)

注重信息化建设是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内部质保体系建设的特点之一。学校从2011年起由教师团队自主研发了校内教学质量监控平台,进行教师教学过程的连续观测,现已积累十年的教学质量评价数据。校内质控平台把学生评教、教师评学、督导评教、部门考核、小组评教等教学质量评价活动放到网上。为方便师生登录质控平台,学校还在企业微信中实现一键登录功能,学生、督导和教师通过手机和PC端都能快速登录,可对每节课进行评价,实现了教学质量评价的全过程、全覆盖,做到了即评即改、从结果评价向过程评价的转变。

周玉泉表示,借助信息化平台让学校内部质保体系建设中质量目标的建立与实现既能说到做到,也能被看到。而且教学质量监控信息化、网络化和实时化,也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的精细管理、精心服务和精准控制,提高了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成为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和决策管理的重要依据。

办学新变化对质量管理提出新要求

2021年教育部印发《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标志着本科职业教育开始正式进入内部建设阶段。这一政策的出台既为本科职业教育专业内涵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本科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与布局提供了重要依据。

自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启动以来,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十分重视从源头设计上拉高专业设置起点,做好布局和资源统筹。在本科专业设置遴选上,学校依照《办法》要求,强化专业论证,严把审核流程,重视专业基础,严格设置条件,在优势专科专业基础上升级打造本科专业,在战略新兴产业领域孵化培育新兴本科专业;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上,坚持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定位不变,坚持服务产业发展的需求导向不变,坚持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变,坚持双师型教师的主体地位不变,保证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

除了试点职教本科,近年来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在办学模式和层次方面还发生了多样变化。联办本科、3 2模式、中高职衔接、现代学徒制、招收留学生……这些都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提出了更多新挑战和新要求。

“学校目前正处于高职教育向本科职业教育的过渡阶段,更需要我们全面、及时地了解各类办学模式的教学状况和特点,研究制定出有较强针对性的科学的分层分类评价与考核标准。”周玉泉举例说,随着现代职教理念、教学质量观和教育教学形式的变化,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模式、教学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也需要经过不断分析研究和完善改进。为此,学校积极探索分类评价,将教师分为教学主体型、科研主体型、教学建设综合型、实践教学型教师四类,根据不同类型承担不同比例的教学运行工作、科研工作、教师工作和公益性工作。学校教师教学质量分类考核办法将教师按照高级职称和中级及以下职称进行分类考核,分别给予等级评定。此外,学校还根据不同课程的性质和特殊性,按理论课程、实训课程、思政课程、公共基础课程、体育课程和双语课程分别制定质量考核标准,将师德师风作为考核教学质量的第一标准。

追踪职教本科毕业生培养质量

需要借助“第三方”力量

那么在探索本科层次职业院校建设中,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内部质保体系将如何进一步完善?周玉泉表示,《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明确了质量评价要“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所以学校未来将进一步加大信息技术和大数据的运用,在探索增值评价、充分运用质量监测数据等方面加大投入,加强研究。

“目前职业院校教学评价内容相对比较固定,范围相对狭窄,需要从更广阔的背景和多元主体的利益关系中考察教学活动,改进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各种因素。”周教授介绍道,本科层次职业院校要从“自我检查与评价”渐进式地转向第三方评价,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进一步建立以“第三方评价”为核心的现代质量保障制度。在对高职毕业生与职教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和职业发展进行跟踪对比方面,需要借助“第三方”的力量,形成在大数据技术支撑下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模式,这样有利于全面收集关于教学质量的反馈信息,也有利于保障质量监控过程的公开性和质量评价结果的公信度。

本文作者 | 麦可思 郭坤

本期责编 | 麦可思 傅业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