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情不关风与月 人生自是有情痴

大抵作为中国人,一生会接触两个游也有不尽的园:一个是桃花源,一个是大观园。

桃花源创造了一个与世隔绝,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的胜地,令人心驰神往。

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情不关风与月 人生自是有情痴(1)

大观园创造了一个理想的清净女儿之境,天地间至情至性、至美至圣的所在,让人恨不得身在其中。

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情不关风与月 人生自是有情痴(2)

言归正传,回到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最后一段: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一直以来的理解是:南阳有一位叫刘子骥的、品德高尚的隐士,听到这个消息,一直寻找桃花源,寻找到病死了还没有找到,所以,以后就没有人寻找桃花源了。

真正的解释是:南阳有个叫刘子骥的人,是一个高尚的读书人,他听到了这个消息,非常愉快地计划着前往桃花源。但没有实现,不久后就病死了,后来就再也没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

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情不关风与月 人生自是有情痴(3)

和我三十年来的理解,偏差这么大的么?

一直以为古人很痴情,很执着,为了心目中的圣地桃花源,苦苦寻觅,直至病死,以至于后面的人觉得难度系数太大,不再问津。

原来,刘子骥只是计划去寻找,还没有出发就病故了。然后,就没有人探访桃花源了。

找都没有找,怎么知道找不到呢?怎么就都放弃寻找了呢?

我理解错了古人的情痴?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人生自是有情,情到痴绝,这凄凄别恨不关涉楼头的清风,中天的明月。

也许,在古人的心中,桃花源只是“楼头的清风,中天的明月”。

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情不关风与月 人生自是有情痴(4)

以上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

#桃花源##理想##深情##为什么很多人羡慕陶渊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