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野圭吾晓看天色暮看云(善恶颠覆恨由心生)

东野圭吾晓看天色暮看云(善恶颠覆恨由心生)(1)

当美丽、纯粹、真实的事物被破坏,重视的回忆和梦想被摧毁时,恨意便开始萌发,恣意蔓延开来……

——东野圭吾

前一段时间迷上了刑侦推理剧,一口气看了好几部电视剧,正当我百无聊赖,内心空荡荡时,一个名字闯入我的耳朵——东野圭吾。东野圭吾是谁?听名字像个日本人。这是我的第一反应。室友在叽叽喳喳热谈着,渐渐地激发了我的好奇心,决定去认识认识他。《放学后》,获得第31届江户川乱步奖。自此之后,东野圭吾走上专职写作道路。

我看着这薄薄的一本书,内心深处迸发着难以抑制的探索欲,催促着我直入正文,甚至忘记了看作者的作品介绍。主人公是一名数学老师,叫前岛,几经辗转到了清华女中任教。故事由主人公差点被楼上掉下的天竺葵砸到展开,勾起了读者想要深入的求知欲。

我也不例外的一口气读了将近100页,自此打断,许久没再拿起。这又是为何?《放学后》这本小说的叙述手法像一股清流,直接冲击着我被之前看过的小说、电视剧留下的桎梏。没有所谓的血腥暴力,没有将人性的丑恶面赤裸裸、血淋淋地摊开在观众的眼皮底下,它在细腻地描写人物背景,人物之间的关系,一次次为凶案铺垫,伏笔,而对于我这种急性子的观众来说,则需要更多一点的耐心,慢慢读。

第一个密室杀人案,看了许久一直未破,期待结果的我是焦急不安的。虽说如此,从小说内容之外,也可看出作者是个细腻缜密的人,文字描述的同时,附上简图,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跟着警察、主人公一起一步步接近真相,解开真相。

东野圭吾晓看天色暮看云(善恶颠覆恨由心生)(2)

当然,虽许久未继续读,如今自是看完了。原因无他,春天到了,天气转暖,在空闲的午后,温暖的阳光下,最适合听听音乐,手持一本著作,细嚼慢咽,静静品味。正是由于有这样惬意的环境,我觉得实在不该浪费,又重新抱起这书,不曾想,不知不觉便看到了结局,未辜负这久违的好天气。

许是读得太认真,也可以说是作者的功劳,让我太入戏,当主人公几乎接近真相,凶手呼之欲出时,我感受到了害怕,恐惧和迫不得已。前面未走心,囫囵吞枣,没有感觉,当看到大谷警察为了寻找杀人动机和主人公前岛聊天时说的话,内心震撼了一下。

“既然有人只因为一点小事就对你另眼相看抱有好感,那么反过来说也有可能,有人或许会因为一点小事而恨你……”

“她们并非知道凶手是谁而庇护,而是不管凶手是谁,都不希望她被逮捕,因为她们可能本能地理解凶手的切肤之痛。这是一种同谋。我感觉,清华女中全校上下似乎都在隐瞒真相。”

东野圭吾晓看天色暮看云(善恶颠覆恨由心生)(3)

读到此处,一瞬间,我的心灵受到了冲击,对于一向执着于真相、真凶的我,结局仿佛不再重要。我随着主人公一步步揭开真相,故事到了尾声,前岛老师与学生惠子的一段段对话,酣畅淋漓地揭露了整个犯罪过程,当然还有谜一样的杀人动机。

印象尤为深刻的是当主人公问惠子另一个杀人主犯为什么要拿毒药时,惠子的回答,“惠子懒洋洋地露齿一笑,‘如果有什么毒药能轻易杀人,我也想要呢,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用到,也没准是自己要用。’她又轻声自语:‘我们就是这种年龄。’”我同主人公一样,后背一阵发冷。

本以为知道了真相,故事就要结束了,主人公幸存了,而结局出人意料的是主人公妻子外遇,随外遇的男人驱车一起找到刚从公园走出心情低落醉醺醺的前岛,那个男人击中前岛并刺了他一刀,前岛倒在柏油马路上,整个故事卸下帷幕。

东野圭吾晓看天色暮看云(善恶颠覆恨由心生)(4)

战战兢兢生活,整日疑心有人要杀自己,当费尽心思终于找到真相,不禁唏嘘,人心,人性,果然都是复杂难以窥探的,一件小事也可能引发不可估量的后果。而被人利用的谜团解开了,得知要杀的人本就不是自己,最终却被最亲近的人追杀,无疑是讽刺的。

读完了这部小说,整个人是比较沉重的。我们已经经历过了那个自尊和纯粹神圣不可侵犯的年龄,那个时候简单,执着的同时也可能会演变成偏执,决绝。每一个人都有过青春,当然,都是独一无二的。相对看来,有的人幸福,有的人不幸,幸福的人自不必多说,珍惜就好,而对于那些不幸的人,一旦内心埋下了黑暗的种子,恨意便开始萌发,恣意蔓延。而那时,她们需要的不是苛责,谩骂,而是交流,关怀,我相信温暖和阳光,终是可以融化冰了的内心和驱散无尽的黑暗。正当灿烂的青春,应如星光,颗颗璀璨耀眼。草长莺飞的青春,请不要生生粉碎,呵护美丽、纯粹、真实的事物,在乎友情、亲情。

东野圭吾晓看天色暮看云(善恶颠覆恨由心生)(5)

最终的结局也是发人深省,色、欲、财可能跟青少年犯罪的根本原因无甚关系,但是,现实成人社会中,不必赘述,到处充斥着贪心,矛盾,稍有不慎,便会走向歧路。发扬正能量,提倡善良友爱,学会消灭不良念想于摇篮中是每个社会人的基本技能,即使你不能成为数一数二的大好人,请不要做坏人,害己害人。

《放学后》中的故事贴近现实,却又高于现实。它揭露了青少年青春时期的矛盾与心灵、自尊的脆弱,同时从头至尾时不时点出人之于色、欲、财的渴望,展现了一部分社会的黑暗面。然而,我们需要获得的不是了解社会的黑暗,人性的扭曲,而是应该享受珍惜光明的社会,做一个光明的人。

至于东野圭吾,我还是陌生的,不过我会继续拜读他的作品,体会人情冷暖,认真读他的作品应是对他最好的敬重。

——————————————————————————————

喜欢可以关注我哦,每天更多优秀作品的赏评和推荐,也可以在小编头条主页查看以前投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