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患者为中心的血管管理监测维度(冷冰冰的样本管背后是患者鲜活的生命)
法制日报全媒体记者 廉颖婷 通讯员 邵龙飞 张振威
图为姜涛在生物安全手套箱里处理样本。邵龙飞 庄颖娜 摄
武汉的夜,静悄悄。
3月9日,中部战区总医院移动检测实验室里,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姜涛复核完最后一个样本检测数据,郑重地在检测报告上签上了自己名字。
此时,已是凌晨5时。
他是病毒学专家,亦是援非战“埃”的勇士。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久经战场的他再次受命出征一线。
图为姜涛正在进行工作讲评。邵龙飞 庄颖娜 摄
人命关天需精准排查
核酸检测,对临床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至关重要,是有效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技术支撑。
“看起来冷冰冰的样本管,背后是患者鲜活的生命和健康。早出一份诊断结果,就早一分精准排查。”姜涛说。
1月26日,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领衔的军事医学专家组抵达武汉后,围绕新冠病毒的病原传播变异、快速检测技术、疫苗抗体研制等,迅速与军地有关单位建立起联防、联控、联治、联研工作机制。
按照任务分工,姜涛率领检测组连夜在实验方舱搭建好核酸检测平台。
围绕确保生物安全、提高检测效率和检测准确性三个环节,姜涛牵头制定生物安全操作规范与应急预案,根据组员特点合理检测分工,利用自研检测试剂盒采用全自动高通量提取仪,为实现快速高效检测奠定了基础。
接收样本、整理编号、核酸提取、试剂配制、上机扩增、结果判读,核酸检测机械枯燥又充满风险。
最大的风险是看不见的病毒。如果核酸提取步骤中没有完全裂解、灭活不够彻底,就有可能让检测人员暴露于危险中。
姜涛总是当仁不让地参加耗时最长、风险最高的核酸提取。样本提取后,他会安排部分人员休整,自己坚守实验室等待最后结果。
一次全流程的核酸检测,从单批次的检测数量到人员进舱出舱准备以及检测时间,都相对固定。有时送检样本数量多,检测人员不但轮番上阵,而且要连夜赶工,最终确认结果要到凌晨四五点。检测组研究员黎浩说,这种情况隔几天就会遇到一次。
“大家要瞪大眼睛,接收和处理样本时一定要做好防护,留心有无尖锐物品。”每次检测开始前,姜涛总要反复叮嘱。
此外,咽拭子样品在运输时,会出现因颠簸而导致封闭螺帽松动的现象,如果导致漏液,也会增大感染风险。
在姜涛看来,细节决定成败,这些注意事项要不停说、反复说。
检测中,反映病原基因荧光信号的强弱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判定。如果碰到检测的荧光曲线信号偏低或只有单一靶标等可疑现象,姜涛就会召集人员综合研判,必要时还要重复试验进行复核,确保结果经得起检验。
“出现假阳性,就会造成健康人和患者一起隔离从而被感染;出现假阴性,会造成真正的患者救治延误。人命关天的事,来不得半点差池。”姜涛说。
图为通过样品送检窗口,姜涛接收送检样本。邵龙飞 庄颖娜 摄
专业领域多面手
按照防控要求,从咽拭子样品接收到得出核酸检测结果,须在24小时内完成。为了尽早让医院获知结果救治患者,从一批近百份的样品前处理到检测完成,姜涛率领团队通过优化流程组合,硬是把时间压缩到4个小时以内,实现了一个小时内完成90余份样本核酸提取、最高500人份以上的单日标本检测能力。
“团队检测高效迅速,结果精准,极大缓解了我们疫情防控样本检测压力。”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此给予高度评价。
战时快速反应、工作开展有条不紊,这都得益于姜涛扎实的学术功底和丰富的实战经验。
“姜涛是个多面手。”军事医学专家组组长陈薇院士这样评价。
姜涛先后主持和参与SARS感染病例、H7N9感染病例、寨卡感染病例等病原学分离工作,参与过登革热疫苗、SARS疫苗的研制工作,建立了系列传染病的病原分离技术平台、核酸检测技术平台和致病性与传播风险评估平台,为传染病防控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呼吸道传染病具有传播迅速、波及面广、危害性大等特点,有效的早期诊断和防控至关重要。经过多年科研攻关,姜涛团队牵头建立起我军首个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监测预警系统,构建了全军四级监测体系,主持编制的系列技术规范在全军使用,大大缩短了呼吸道疫情的检测筛查时间。
姜涛不但参与了国内一系列重大活动的安保任务,更是4次远赴非洲,到利比里亚、塞拉利昂等国执行医疗救助任务。
2015年,为防控埃博拉疫情,姜涛随援塞移动实验室检测队第二次出征塞拉利昂。由他带领的检测组,曾以满分成绩通过世界卫生组织的实验室平行能力考核。
2018年,姜涛带领病原监测团队参加国际组织的某专项模拟测试。在病毒测试模块,团队在充满杂质的模拟样本中,成功准确检测出猴痘病毒、牛痘病毒等病原体,并精准确定到株,获得满分的优异成绩。
疫情不灭冲锋不止
来到武汉,除开展检测工作外,姜涛还发挥研究领域的专业特长,带领检测组对临床样本中其他常见呼吸道进行筛查。
“新冠肺炎疑似和确诊病例中,是否存在其他呼吸道病毒感染或共感染的情况,这对精准防控和临床救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军事医学专家组副组长曹务春研究员说。
探索深层次的病毒传播和致病机理,是战胜疫情的关键。针对临床样本中检测到的新型冠状病毒,姜涛率队持续开展了测序分析。
随着病毒流行的发展,基因组序列是否发生变异、变异特点是什么;在哪些区域、影响是什么,姜涛和团队孜孜不倦地研究探索。
为加快推进科研与临床有效融合,姜涛所在的军事医学专家组创造性地运用病毒核酸检测、抗体检测、多重病原检测、全基因组测序这一诊断链条,精准诊断临床患者新冠病毒感染或其他病原感染,并在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武汉市泰康同济医院等医院应用,有效提高了临床诊断准确率。
受命之时忘其家。疫情结束后,姜涛打算好好陪家人。他和妻子约定,等疫情结束,带着妻儿一起再去趟武汉,看看一切恢复正常后的样子,看看武汉长江大桥和黄鹤楼,讲一讲在武汉抗击疫情的经历。
疫情不灭冲锋不止,这就是战“疫”勇士姜涛。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