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罚跪(康熙非让皇子行跪拜之礼)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正月,康熙帝正在南巡途中,这个时候他收到奏报说一位老臣去世了。痛心之余的康熙帝马上让皇长子直郡王胤褆和内阁领班大学士马齐,前往祭奠。而且,旨意再三言明,胤褆和马齐必须在他坟前替自己行跪拜礼。是什么人去世会让康熙如此大动干戈,让皇子和当朝大学士屈尊呢?

康熙罚跪(康熙非让皇子行跪拜之礼)(1)

这个人便是汉大臣王熙。提起这个人很多读者感到陌生,可是如果知道顺治帝临死前那份“罪己诏”的话,也许就不陌生了。这份罪己诏的操刀者便是王熙。

古往今来,不管在世皇帝政绩如何、是明君或是昏君,在死后都会受到帝王该有的尊严。像顺治帝这般一个劲地往脸上抹黑的人君王实属罕见,他历数自己一生的过失并将其公诸于世,无疑让皇室和朝廷难堪。当然,这份罪责自然不能加在顺治帝的头上,王熙肯定是要担上巨大的政治风险的。

王熙是顺治四年的进士,其后担任侍讲深得顺治帝的宠信,此后不断升迁,官至礼部尚书,加太子太保。幸运的是,顺治驾崩后,王熙并没有遭到清算,不过在四大辅臣尊满抑汉的政治策略中,他的礼部尚书一职被撤,降为礼部左侍郎。

康熙罚跪(康熙非让皇子行跪拜之礼)(2)

对于四辅臣的排挤打压,王熙默默忍让,直到康熙五年时,才被提拔为左都御史。鳌拜和苏克萨哈闹僵后,王熙看不惯鳌拜的骄横霸道,终于忍不住了,他站出来谴责鳌拜背叛先帝,将顺治帝的制度悉数推翻。随着索尼病故和苏克萨哈的被害,康熙和鳌拜已经到了剑拨弩张的关键时刻,这个时候,不怕死的王熙坚决站到了康熙的一边。

康熙亲政后,王熙再升礼部尚书,深受康熙的信任。裁撤三藩时,王熙又被调任兵部尚书。是年底,吴三桂等三藩作乱,又是王熙建议诛杀吴三桂之子吴应熊,激发了康熙一战到底的决心。

康熙罚跪(康熙非让皇子行跪拜之礼)(3)

康熙十七年,王熙因为父亲病故请奏丁忧,康熙下旨照准并对他说:“三年守孝期满,即拜爱卿为保和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这个承诺在王熙守孝期满得以兑现。

康熙初年,议政王大臣会议是朝廷的最高中枢机构,作为汉臣是很少有机会参与议政会议的。就算是有幸参加,也得跪在诸王面前对答,这种制度,自太祖努尔哈赤就已形成,此后一直沿袭。

康熙亲政不久,就想打击满洲贵族的势力集中皇权,因此他采纳汉臣的建议,规定从王熙开始,以后与诸王会议公事,不必行跪拜之礼。即便是王熙见到当时最显赫的康亲王杰书也不例外。

康熙罚跪(康熙非让皇子行跪拜之礼)(4)

康熙三十年,王熙因为足疾行动不便,奏请回籍养病。然而康熙眷顾老臣,不忍心他离开左右,并强调王熙是先帝仅存的老臣,应该常伴君前。为此,康熙帝下令御医给王熙看病,并吩咐内务府凡是王熙所需各种名贵药材,全部由内廷供给。

康熙四十年,王熙在大学士的位置上整整干了二十年,早已重病缠身的他终于获得批准致仕。为了感激他对自己的一片忠心,康熙帝加王熙少傅衔,并于上元节时宴请王熙全家,派侍卫送去御书匾额和楹联,如此待遇,对于王熙来说,绝对天恩浩荡了。

康熙罚跪(康熙非让皇子行跪拜之礼)(5)

两年后,王熙病故,这才出现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作为一个汉臣,王熙在康熙时代能够四十年获宠不衰,死后能让皇子跪在坟前,这份荣誉在大清汉臣中是独一份。虽没有张廷玉配享太庙那么荣耀,却也是康熙对他的忠诚一生的盖棺定论。雍正即位后,也对这位老臣敬佩不已,下旨让他入祀贤良祠,享万世香火。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