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世界多极化趋势的表现(从单极化到全球化)
昨天有朋友说对于曾经的一带一路项目感兴趣,也有朋友想了解我A的研究方法,这都是很大的问题,不是一个两个文章能说清楚。但我反正有时间可以慢慢写。
今天想分享的是,从微观角度来说,单级化是怎么导致全球化,而全球化又是怎么导致多极化的。把时间倒回1992年,当时美国还在尝试打造一个美国领导的世界秩序,没有了苏联,这一切看起来都非常顺理成章。是什么让30年过去后,世界从美国一家独大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无论是2008年后G2的呼吁,2019年之后多极化世界的雏形都告诉我们未来的世界可能不会只有一个领导者。从宏观数据和微观例子上,这个事情到底是怎么发生的。
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家,佛家甚至儒家喜欢说物极必反,因果循环,天人合一。其实就有这么个意思。同样这次出现在文章中的例子会是加德满都,我觉得用自己经历过的例子会更好解释,当然,随着问题越来越多,会有些时候我只能用没有经历过的例子。
2019年富达曾经有一个很有趣的图,说明了自1979年以来的全球化变化以及其他的一些事件的时间轴。
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历史事件都被标注在上面。从美国制造业岗位见顶到全球金融危机,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美苏争霸到美国尝试一言堂,到中国慢慢崛起。当然,这40年的大背景是全球冲突逐渐缓解,大部分国家增加服务业,降低工业。
中国是2001年之后,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但即便是我们,我们的工业在GDP里面的占比也降低了很多。
我们稍微回顾一下历史,要说明的是这部分我并没有亲历。在1970年代中期,赫尔辛基条约的签订让美苏从最剑拔弩张的过程中缓和了下来。在几年后,共和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认为战争的风险是不大的,开始了裁军,增加轻工业的占比,同时增加农业的占比。作为一个体现就是上图里面的工业占比逐渐走低。
这个过程也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过程,也是一个贫富差距拉大的过程。站在事后你去看,你觉得这些东西都是理所应当的,但还是那句话,事非经历不知难,真的把你丢到1978年,给你十年时间到1988年你都不一定知道改革开放到底将来要怎么搞。所以不管现在多少人觉得资本主义拉大了贫富差距,用这个由头去攻击总设计师。我都始终相信,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贫穷也没有人权。搁置争议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1980年代中国最好的选择。
当然此一时彼一时,当时总设计师的判断是世界不会爆发大战,和平发展是主旋律,所以把重工业压低问题不大。但如果当下对于环境的判断不是那么和平,那么有可能在未来,不仅是中国,很多国家都会重新把重工业比例调高。
那么当然,你接受一个事情就要接受他的全部。
在全球的缓和之后,之前承担了大量防务责任的国家开始逐渐马放南山,把利润让渡给了企业。所以你看到了企业利润的逐渐走高,贫富差距的扩大。
这一点的微观体现也很明显,在1980年代末期,很多军工厂都开始了艰难的转民用的过程。这个过程不可能每一个军工厂都成功找到合适的民用产品,有些雷达厂开始生产电视机,但有很多工厂在市场化的大潮中被冲走。带来的结果就是技术和设备被转交给民企。
所以在过去40年里面,你去多服务业空工业,做多贫富差距都是有利可图的。
所以问题是,这个趋势会不会有一个尽头,会不会有一个时候,苏联解体带来的美国一家独大,带来了全球化,然后全球化有一天又变回多极化世界。把上面这个趋势反转。
~~~~~~~~分隔线~~~~~~~~
我觉得是会的。我想分享一个我在加德满都的故事。
尼泊尔是一个位于喜马拉雅山南侧的国家,每年从印度洋往北边吹的风带来温润的水汽,滋润了尼泊尔的土地,也让一代代中国相声演员尝试炸开珠穆朗玛峰引入印度洋的暖湿气流。然后尼泊尔又是在喜马拉雅山上,所以他是一个很多雨,很多山坡的国家。
这意味着水电资源非常丰富。
据统计,尼泊尔可以开发的水电资源大概在4-8万MW之间。而在我去加德满都的时候,他们开发了大概500-700MW。等于是开发了1%左右。
而在当时,尼泊尔这几百兆瓦的电站,只能供应自己本国电力的80%。这意味着停电。
中国的00后,可能大部分没有体会过停电在小时候是一种多么有趣的事情,这意味着可以不用晚上写作业,在夏天的时候(夏天枯水期,水电站比较无力)可以出去院子里面听蝉鸣然后举着火把打架。
但不管怎么说,停电总是一个不好的事情,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真的不敢相信一个国家的高级官员家里面会摆满蓄电池应对停电带来的冰箱问题…
而尼泊尔的停电,是一个在2000年之后更加严重的问题,随着王室的惨案,内战的停休,全球经济的复苏,尼泊尔作为一个国家开始逐渐被全球经济所接纳,我记得那个时候在路上,看到的都是Nissan,铃木的汽车广告。不知道如果之后有机会再去的话,会不会看到五菱和比亚迪。
可以说,全球化给尼泊尔带来了电力能耗的增长,但没有等量增加他们的电力供应。
为什么呢?因为服务业的发展是比较容易见效的,在尼泊尔开一个从南坡爬珠峰的登山服务公司,一个人收20-40万元,就可以刺激服务业的繁荣。我记得尼泊尔当时有一个航空公司叫做Buddha Airline(佛祖航空),我当时觉得这航空公司最好的标语应该就是,佛祖航空,送你上西天。
但比起服务业,建立起工业体系非常困难,因为珠穆朗玛峰南坡只有尼泊尔有,变电器中国就可以造了。
而且如果说从南坡爬珠穆朗玛峰比北坡更好玩一点,中国的变电器可能比尼泊尔的变电器牛逼很多。
所以尼泊尔到目前为止都不存在一个完备的电力工业系统。
简单总结一下,全球化可以给一些区域性国家带来经济繁荣,但这些繁荣往往是服务业的繁荣,不是工业的繁荣,工业是一个全球竞争的东西,先发优势和技术优势非常明显。所以尼泊尔这样的国家,可以因为全球化带来的服务业需求形成经济繁荣。但不一定可以培育出本国的电力工业。
原因很简单,那个时候我之所以在尼泊尔,就是想尝试安利中国的电力工业,去帮尼泊尔建水电站。
如果说当时中国的电力对于尼泊尔来说是一种技术上的碾压,但竞标是另外一个问题。印度始终对尼泊尔有着很大的影响。有些事说出来不合常理,中国的电力电网系统在海外竞争不过印度简直是不可能想象的事情。但放在尼泊尔却不那么突兀,因为尼泊尔山脚下就是印度,而印度北部也缺电,所以印度的电力系统可以用一个非常诱人的条件来说服尼泊尔和印度合作。如果你用我们的设备,将来我们买你的电。
忘记在前文说了,尼泊尔的电力系统当时存在国家电网这样的东西,也存在私人电站,两者的比例大概1:2,意思是,尼泊尔的私人电站供电比电网下面的电站还多。所以对于那些私人电站来说,采用印度的设备不是不可接受。当然,印度的很多设备其实也不是印度的,他只是从印度来的,原产地在欧洲也有可能。价格非常昂贵。
所以最后就变成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来自美国欧洲的登山者,刺激了尼泊尔的经济,最后尼泊尔买了大量印度的电力设备,然后和印度或者中国的经贸联系越发紧密。最后尼泊尔在服务业上服务全球客户,在工业上依赖区域伙伴。
在和平时期这个东西一点问题都没有,但一旦世界不太平的时候,问题就开始产生了。
比方说中美贸易战中,双方都对于自己的供应链安全产生了担忧,于是尝试实现全产业链的自主可控。
我们就以尼泊尔为例子。
在之前没有全球化的时候,尼泊尔经济发展水平很低,没有什么电力需求,然后全球化快速刺激了服务业的繁荣,带来了工业需求,这个时候一些中国人就跑去了尼泊尔,一些印度人也跑去了尼泊尔尝试把事情做好。
在和平的时期,中国和印度会进行商业竞争,这个过程中尼泊尔本土的工业会被狠狠打压,被两边一起锤,然后服务业会形成对工业的优势,我们看到了1980-2020年工业一直跑输服务业。
然后当世界不那么太平的时候,比方说有一天中国和印度要求尼泊尔做一个二选一的选择。尼泊尔会发现两个事情,第一是他缺乏了一个讨价还价的手段,不管他选择与中国抱团,还是与印度抱团,就像东南亚国家到底是选择东盟10 3,还是和美国单独谈判。他都会面临一个问题就是涨价,这个过程中,坏处是他们必须承受更高的价格成本因为选择范围变少了,好处是,上升的价格会刺激本国的工业投资。一个现实的例子是越南在中美贸易战和中国的能碳控制之后开始投资自己本国的高炉。
所以你最后看到的是,全球化的游客,带来了印度和尼泊尔,或者中国和尼泊尔的区域经济联合。过程中伴随了尼泊尔本国工业体系被全球化冲击的七零八落。
而现在我们可能在这个过程的尾声了。全球化如果见顶之后,多极化的世界会带来更多的通胀压力,也会带来更多的投资需求,在去年供应全球的大背景下,中国的产能利用率是很高的。
疫情的恢复会带来一些产能利用率的降低,但逆全球化会带来冗余投资,本来是美国可以从中国买钢铁,但他现在可能一定要自己建一个钢铁厂。
在过去40年里面,产能过剩的问题逐渐被化解,全球化和信息化让供需平衡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波动,而与之相对的是贫富差距的扩大。
在40年之前,由于美苏的对立,欧洲和日本各自心怀鬼胎,过度投资时常发生,供需平衡在一个更大的范围内波动,而贫富差距不是一个问题。
所以有些时候我在想一个比较长期的问题是,如果全世界都开始感到不安,无论是战争的威胁还是供应链的不安,会不会我们现在就站在一个工业/服务业的低点,未来一段时间,工业是要跑赢服务业的。但代价是在几年后会有产能过剩。
然后由此,我们完成了一个从美苏争霸-美国一家独大-中国慢慢崛起-多极化世界的转变。
全文完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