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边塞诗人岑参(健硕豪迈干净纯洁)
读过《唐诗三百首》的人都知道,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尤其在盛唐时候,可谓诸题兼备。而这其中,边塞诗可谓唐诗中一颗耀眼的明星。大量的边塞诗人,如岑参、王昌龄、李欣、王维、王之涣等,用他们一首首气度不凡、脍炙人口的诗歌,歌颂了诗人的爱国主义精神英雄主义气概,从边塞诗看整个唐诗,可见健硕豪迈、干净纯洁的唐人精神品质。下面我以岑参著名边塞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为依托,浅谈诗歌中展现的唐诗风采和唐人精神。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岑参边塞诗的一首代表作。其实,这既是一首边塞诗,又是一首送别诗,但作者将送别之情,巧妙融入对壮丽雪景的描写中,让送别没有丝毫离别之苦,反而平添许多英武之气。本诗以“雪”展开,把本来艰苦的征戍生活,转化成壮美奇异的生活赞歌,让我们一下子就感受的唐人的风骨之健硕,精神之豪迈。接下来从账外写到账内,又从账内写到账外,才真正营造出一片天寒地冻、艰苦卓绝的军旅生活场景图。但这其中,却没有丝毫的哀怨和消极,反而是用这种艰苦的生活,映衬出戍边将士保家卫国,义无反顾的豪情。是的,在唐朝的许多时候,人们自觉将自己的人生追求和国家、人民追求紧紧结合在一起,为了国家和民族,他们崇尚“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英雄豪情,纵然“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也无怨无悔。
总体来说,阳刚英武,坚强不屈是整个唐诗中的一个重要精神支点,也是盛唐精神的真实写照。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结尾处“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四句,将离别时的不舍和痛快淋漓地融入对好友离去时的景物描写中,让我们看到一个雪中伫立远望,不忍离去的诗人。虽无半句离别赠言,但一切尽在不言中,那漫天风雪中伫立远望的诗人和策马远去又再次回首的好友,将友情全部洒进这漫天的风雪中,连用四个“雪”字,串联起“别前”、“饯别”、“临别”、“别后”几个与雪有关的画面。让友谊像雪一样干净,像雪一样纯洁。
本诗内涵丰富,意境鲜明独特,既豪迈又柔美,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再看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本诗下笔雄奇有利,在描写边塞生活的艰苦中没有哀怨和凄凉,反而衬托出一种豪迈。
本诗以描写边塞恶劣的环境开始,抓住北风的狂吼,沙石的乱走,展现出那种荒凉无比的边塞军旅生活。在这种环境中,“汉家大将西出师”,足见将士们英勇无畏的本色。“将军金甲夜不脱……幕中草檄砚水凝。”,通过虚写唐王朝的军队面对严寒天气毫不畏惧,冒雪作战更具体表现将士们的英勇。“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结尾处写出军士们吓退敌人后凯旋而归的豪情。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湖。”、“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在盛唐诗人的世界中,虚伪和萎靡被打压得抬不起头来,而带领风骚的,是那干净、爽快、健硕的诗风。
是的,唐人的心胸,开阔而博大;唐人的情感,干净而纯洁。在当今这个伟大的时代,还是有阳光照不到的地方。在这里,明星的八卦,街坊邻居间鸡毛蒜皮,乏味无聊的日常生活,胡编乱造的故事,游戏搞怪的行径,被无限放大和传播,让我们的男儿,不尚阳刚尚阴柔,让我们的女子,不慕美德慕安逸。
我们真应该走进唐诗,走进盛唐,感受那个时代的心跳,在这里,你吸取的不仅是文学作品的艺术营养,更接受精神的洗礼。
作者:阳关雪。个人爱好为:写作、书法、登山,交友。其中最喜欢的是写作,希望在写作中充实学养,净化灵魂。
�4"3>�}��IG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