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枭巴勃罗真实故事 拥兵4万财富全球前十
2015年夏天,网飞生产的美剧《毒枭》在美国播出,立刻引起美国群众的追捧,《毒枭》的主角——哥伦比亚传奇毒枭巴勃罗.埃斯科巴,在2015年的网络搜索量窜到了美国前5。
美国人开始迷上了这位心狠手辣,但又有几分侠气的毒贩,为了防止盲目崇拜,美国缉毒局DEA不得不专门拍摄了一部纪录片,将这位大毒枭的所作所为再次曝光在人们眼前。
没想到纪录片一播出,巴勃罗·埃斯科巴的热度反而更高了。
说起来,在南美国家哥伦比亚,巴勃罗·埃斯科巴是个抹不掉的名字,DEA的纪录片里说:“在哥伦比亚的边远地区,球星迭戈.弗兰和巴勃罗.埃斯科巴是贫民们最崇拜的对象,前者是足球场上的国民英雄,后者则是反抗美国的罗宾汉。”
40年前,以巴勃罗·埃斯科巴为代表的南美毒枭已经“军阀化”,他们掌控民间经济,左右政府政策,豢养私人军队,甚至敢于刺杀总统和部长。
通过海运和空运,巴勃罗从南美往美国贩运可卡因,不到十年就赚了30亿美金。他曾在1989年登上《福布斯》杂志富豪排行榜,和石油大亨、电信巨头、半导体新贵平起平坐,排在全球富豪第7位。
毒枭登上全球富豪榜,这样高调的行为在全世界也就只此一次。于是在1993年,忍无可忍的美国政府和哥伦比亚军队联合行动,最终将巴勃罗击毙。
那么,出身贫寒的巴勃罗·埃斯科巴,是怎么成为撼动拉丁美洲的大毒枭的?美国人为何如此恨他?他最后又是怎么被击毙的?
一、麦德林的穷小子巴勃罗
1949年,巴勃罗.埃斯科巴出生在哥伦比亚第二大城市麦德林,巴勃罗的家庭非常贫困,他家里有七个兄弟姐妹,但是只有母亲一人靠当老师拿着微薄的工资。
巴勃罗的父亲是个农夫,但也是个酒鬼,跟当时的大多数贫民一样,这位7个孩子的父亲不爱务农,只会酗酒、赌博,常常一去赌场半个月不回家。
巴勃罗小时候吃够了贫穷的苦,当吃不饱饭时,他会上街去捡废品卖。因为家里孩子太多,母亲也没钱给他们买衣物,巴勃罗曾经连鞋都买不起。
有一次,没鞋子穿的巴勃罗光脚去上学,老师见状,严厉地把他赶出了教室,这件事情彻底打垮了他的自尊心。
从此以后,巴勃罗不爱去学校,而是和街头小子们混在一起,从社会的夹缝中寻找未来。
在上世纪中叶的哥伦比亚,因为内战频发,国家经济一塌糊涂,麦德林这座城市巨大的贫民窟滋生着犯罪。
巴勃罗少年时,就是其中的积极分子,他初中辍学,最早倒卖教堂的墓碑,后来偷自行车,摩托车,一直到最后偷汽车。
巴勃罗在街头生活里展现出了惊人的领导能力,他为人豪爽,仗义疏财,他16岁就开始有自己的跟班,贫民窟的小孩子们都喜欢围着他转。
而在他早年,做得最大的生意就是偷汽车,但是这种案件很难销赃。最后巴勃罗选择买通麦德林当地警察,让警察给自己出售二手车牌,以把偷来的汽车合法开上路。
成年之后,巴勃罗开始投身于更大的生意——走私。他和堂兄弟把电子产品运到南美洲其他国家倒卖,赚取30%的利润。也就是在走私期间,巴勃罗在崎岖的山路上遇到了另一种走私货物:可卡因。
当时,可卡因在南美洲已经泛滥,有些不法之徒冒着风险把可卡因运往北美,走一趟的利润就等于巴勃罗卖家电一年的收入。
而可卡因来自于古柯树,这种树在南美有很多,提炼方便,一克的成本仅有2美金,但是在美国,一克可卡因价值30美元以上,这种利润堪比抢银行。
巴勃罗看到了这个商机,在70年代果断投入可卡因行业,走上了贩毒的道路。
二、毒枭巴勃罗:贫民救世主,美国眼中钉
在当时的麦德林市,巴勃罗不是最早从事可卡因贸易的,但是他却在短时间内把生意做大。
首先,巴勃罗用人脉笼络了一帮从智利和秘鲁逃过来的可卡因工人,在山里为他生产可卡因。
另一方面,他靠警察朋友认识了一个退役飞行员。巴勃罗投出全部身家购买飞机,修建机场,用飞机在加勒比海上转运,每个月把几百公斤的可卡因放入迈阿密的黑市,一次净赚上千万美金。
巴勃罗似乎天生就是干这行的,他拿到钱之后没有去花天酒地,而是招兵买马,一边收小弟,一边扩大工厂。
入行三年后,巴勃罗就赚取了近10亿美金,这些钱在当时的哥伦比亚可谓是富可敌国,哪怕是巴勃罗每天烧钱都花不完。
挣到钱的巴勃罗没有只顾享乐,而是开始包装自己,他在麦德林当地进行投资,在贫民窟修路,修学校,修医院,还资助失学儿童和孤寡老人。渐渐地,这演变出了一个异乎寻常的现象:
在80年代初的麦德林市,当公务员是没出息的,而为巴勃罗·埃斯科巴工作是一种荣耀。
巴勃罗甚至建立起了自己的私人武装“麦德林黑帮”,旗下有武装士兵和流氓4万人,几乎统治着麦德林的地下世界。
因为自己在麦德林的影响力,巴勃罗非常看重自己在这里的名誉,他参选议员,投资企业,建立自己的足球队和赛车队。
在一连串的影响之下,甚至连麦德林的政府和警察都对他马首是瞻,因为在他们那份微薄的薪水之外,巴勃罗每月给他们发工资,好让他们养家糊口。
虽然哥伦比亚政府对麦德林有明面上的控制,但是在当时,巴勃罗才是麦德林的主人。
而当麦德林成为了毒枭天堂时,美国方面却逐渐成为了毒品的地狱。
美国人发现市面上因为可卡因造成的犯罪事件猛增,毒贩彼此残杀,而吸毒者则去偷盗、抢劫或者卖淫。追查到最后,美国缉毒局锁定了哥伦比亚毒枭巴勃罗·埃斯科巴,他一个人一年就往美国送去十几吨可卡因,获利数十亿,几乎占据毒品贸易的半壁江山。
1984年,美国派出特工前往哥伦比亚配合当地政府禁毒,但是当特工到了麦德林时才发现,当地的哥伦比亚政府和警方已经是巴勃罗的人,任何对毒品贸易有害的行动,都会遭第一时间遭到贩毒分子的打击。
最后在美国的督促下,哥伦比亚政府只能硬着头皮派出军队去麦德林作战,正规军开着坦克和武装直升机和毒贩交火。
那一年,哥伦比亚军队对麦德林黑帮的打击收获成效,军方杀死数百名武装分子,还抓捕了一大批毒贩,捣毁了几个制毒工场。但是以巴勃罗·埃斯科巴为代表的核心人物,还是躲过了围剿,在地下继续指挥贩毒帝国。
1984年4月,也就是哥伦比亚军队扫荡麦德林一个月后,“麦德林黑帮”开始了复仇,哥伦比亚司法部长拉蜡被人当街枪杀,幕后黑手就是巴勃罗。
5月,为了撤销对自己的指控,顺便销毁证据,巴勃罗买通哥伦比亚反政府游击队M19,攻占了哥伦比亚司法部,劫持了几十名法官作为人质,销毁了大量犯罪证据。
最后M19杀死了多名法官,还抓了一批俘虏成功撤退。
经此一役,哥伦比亚政府对于巴勃罗·埃斯科巴已经产生恐惧,接下来的几年,巴勃罗全心全意经营可卡因贸易,而政府对其难以控制。
到了1989年,巴勃罗个人的财富已经突破30亿,巴勃罗也于当年登上了世界十大富豪的宝座。
三、毒品帝国倒地,巴勃罗命丧屋顶
登上《福布斯》杂志之后,巴勃罗名扬世界,美国人脸上实在是挂不住了。
于是,当年里根总统在电视讲话中特别提到了毒品带来的危害,也将南美洲的毒贩列为美国的敌人,这代表着美国政府正式对巴勃罗·埃斯科巴等人宣战。
1989年,美国以强硬的态度告诉哥伦比亚政府,美国军队将参与禁毒,虽然此举有侵犯主权的意味,但是美国政府已经下了决心。
不久后,美国空军的F16战机就直接参与了对麦德林黑帮的打击,经过两年的围剿,巴勃罗·埃斯科巴在1991年宣布投降。
但是作为盘踞一方十几年的地头蛇,巴勃罗的投降是有条件的。
他投降的条件现在看来非常夸张,这位毒枭要求自己的几十亿财产不被侵犯,而且要政府保证,警方不会虐待自己的手下。
最后,巴勃罗·埃斯科巴还要求允许自己为自己建立一所监狱,狱卒让自己的担任。作为回报,自己愿意在监狱里服完整个无期徒刑,下半辈子就在里面过了。
哥伦比亚政府考虑一番之后,居然答应了这些疯狂到滑稽的要求。
于是,巴勃罗·埃斯科巴请来建筑师为自己设计了“监狱”,这个建筑外表是个监狱,其实内部更像是豪宅,各种生活设施一应俱全,按摩房、游戏厅、电影院、游泳池应有尽有。每个礼拜,还有两辆大卡车为监狱送来物资,包括高级香烟、酒水、珍贵食材,甚至是妓女。
巴勃罗在监狱里依然能指挥自己的贩毒帝国,晚上就开宴会,夜夜笙歌。当美国人知道这个毒贩居然在私人别墅服刑后勃然大怒,强烈要求将其引渡到美国。
哥伦比亚政府早就想丢掉这个烫手山芋,于是同意引渡,巴勃罗听到这个消息后选择越狱,逃入雨林中负隅顽抗。
这回,哥伦比亚政府派出特种部队和美国特工一直追杀巴勃罗,整个追捕过程长达2年。在围剿巴勃罗的同时,他的同行们也落井下石,在政府的利诱下出卖了很多“麦德林黑帮”的秘密据点,让巴勃罗和手下无处遁形。
在1993年12月,巴勃罗走投无路,隐居在一个出租屋里,由一个出租车司机给他送饭。
在儿子生日这天,他给儿子打了个电话,结果被警方给定位。警方马上对巴勃罗展开抓捕,双方展开激烈枪战。
最后,在麦德林的一个屋顶上,大毒枭巴勃罗·埃斯科巴被击毙,享年44岁。
巴勃罗死了,哥伦比亚总统宣称这是毒品战争的一次重大胜利,是哥伦比亚人民的胜利。但是在麦德林,当地人自发聚集起来悼念巴勃罗,这位毒枭是美国的敌人,政府的敌人,但是对于那些连饭都吃不起的穷人,巴勃罗给他们食物和房子,这份恩情难以忘怀。
巴勃罗·埃斯科巴死后,哥伦比亚的可卡因贸易暂时得到了遏制。但是杀死一个巴勃罗,却不能永远扼杀可卡因。
在几年后,墨西哥毒枭又崛起成为美国的心病,美国不得不开始新一次的“毒品战争”。
文/商学野
参考资料:
1、《巴勃罗·埃斯科巴罪恶的一生》,柏小莲
2、《哥伦比亚大毒枭把美钞当柴烧》,西悦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