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祝福祥林嫂再嫁了几次 鲁迅祝福祥林嫂的死

《祝福》是收录在《彷徨》里的一部短篇小说,讲了祥林嫂再嫁的悲剧和失去儿子的悲哀。“悲”这一带有分量的字,沉重自不消说,而况是两个“悲”字叠加?而况受者乃一伶仃无依的妇人?就在旧历年底,家家祝福祈求来年好运的当口,祥林嫂不堪悲的重压,终是绝了望,悄无声息地死去,成了鲁四老爷所谓死的不是时候的谬种。

“我”最后一次看见祥林嫂,四十上下的年纪,头发全白,瘦削的黄中带黑的脸上是消尽了悲哀的木然,惟眼珠间或一轮,才见出是个活人;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长她许多的竹竿,下端开了裂,整体看去,纯乎是个乞丐。

如此形象的祥林嫂,现实里是有其模型的。

鲁迅的祝福祥林嫂再嫁了几次 鲁迅祝福祥林嫂的死(1)

鲁迅本家远房的一个伯母,丈夫死后守着个儿子过活。儿子人很聪明,在三味书屋读过书,后来在“和房”代管事务,长住那里,很少回来。其母很着急,又听闻儿子和远房亲戚里的一个闺女有了关系,就当它秘密似的在本家里宣传,说儿子不理解她的劝告,骂她,以至要打她。

听的人同情她,不免批评她儿子几句,她不但不领情,当场反驳批评她儿子的人,还把人家的原话一五一十告诉儿子。这样,她反复诉说不幸,听的人似信非信,也不好再说什么,只是嗯嗯地听着罢了。

也是儿子的缘故,她精神失常,一度投河自杀,却因冬季水量少自杀未遂,受着寒冷回到家中。这事谁也不知,直到她亲自说给鲁老太太,自杀始末方才浮出水面。

她去鲁老太太家里时,拄着一支竹竿,神色凄惶,俨然落难者模样,有如“我”最后一次看见的祥林嫂,只不过祥林嫂历尽千帆,早已没了哀伤的面容,直是一个木偶人。

祥林嫂的悲剧,反映出三个问题。

鲁迅的祝福祥林嫂再嫁了几次 鲁迅祝福祥林嫂的死(2)

封建礼教的“吃人”

当家人没了以后,祥林嫂瞒着婆婆托卫婆子推荐,在鲁四叔家里帮忙。

鲁四叔是讲理学的老监生,得知祥林嫂是寡妇,起初不大同意。但是四婶见祥林嫂模样周正,手脚壮大,脾性温和,一副吃苦耐劳的样子,就不顾四叔态度,留下了她。祥林嫂果然没辜负四婶期望,试工期内一刻不曾闲着,比勤快的男人还要勤快,于是第三天议定工钱,正式在鲁四老爷家里做工。

此后,祥林嫂也还是力气不惜地忙着。年底祭祀是鲁四老爷家里最重要的事,也是祥林嫂最忙的时候,扫尘,洗地,杀鸡,宰鹅,彻夜地煮福礼,全是她一人担当,不需雇用男短工帮忙。人们对祥林嫂赞赏有加,都说鲁四老爷家里雇着了女工,抵得过一个男人。

鲁迅的祝福祥林嫂再嫁了几次 鲁迅祝福祥林嫂的死(3)

然而第二年的新正,祥林嫂的婆婆以开春事务忙急需帮手为由,把祥林嫂领了回去。确切地说,是绑了回去,因为祥林嫂不乐意待在婆家,不然不会瞒着婆婆出来做工。

很难说祥林嫂当初离开婆家不是预感到了什么。回到婆家没几天,她就给人塞进轿子,再嫁到深山野墺里,而她是那么不情愿,那么抗拒,对着香案角撞了个头破血流,差点一命归西,也还是架不住一伙人把她和新夫婿关在新房里,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就这样,她的婆婆有了给小儿子娶亲的聘礼,而她有了第二个男人,不久又有了儿子,一家三口把小日子过着,似乎一举两得。

然而正如卫婆子说的,“实在是天有不测风云”,不到两年,祥林嫂的男人感染风寒去世,她的儿子此后也给狼吃去。

鲁迅的祝福祥林嫂再嫁了几次 鲁迅祝福祥林嫂的死(4)

祥林嫂落得孤身一人,没了婆婆的搅扰,却得了败坏风俗的罪名。之所以再次进得鲁四叔家里帮忙,一是四婶可怜她悲惨的遭遇,二是四叔念及雇用女工之难,家里正愁没有得力的女工。

但是四叔有言在先,不叫祥林嫂接触祭祀,生怕福礼不干不净,惹怒了祖宗。所以祭祀日,祥林嫂又被警告不要去碰酒杯碗筷,又不要她去取烛台,“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摆(拿)!”几乎没有插手的余裕,只坐在灶下烧火。

可是在祭祀以外,在平常的劳作中,祥林嫂没了干劲,手脚不似先前灵活,记性尤其坏,死尸似的的脸上整日不见笑影,全无往日的精气神。待到柳妈提议去土地庙里捐个门槛,在千人踏万人跨中赎了这一世的罪名,免得到阴司去受苦,祥林嫂依样做了,方才有了往日的精神,神情舒畅起来。但到了祭祀日,她照旧去分配酒杯碗筷也还是遭到四婶阻拦,更不消说允许她去取烛台了。

鲁迅的祝福祥林嫂再嫁了几次 鲁迅祝福祥林嫂的死(5)

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里有一句台词:“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你再怎么努力也无法搬动它。”

祥林嫂和第二个男人过活不到两年,家破人亡,再次来到鲁镇,景物依旧,人心全非。心境改变的不只是她这个连连失去丈夫和儿子的未亡人,还有对她抱有成见的鲁镇的人。

这成见是犯了封建礼教的忌讳,封建礼教在人们心里又是那么深刻,撼动不得。祥林嫂再怎么赎罪,也无法涉足祭祀,也改变不了旁人之于她的冷漠。

在这样的成见下,祥林嫂彻底垮了,眼窝窈陷,精神萎靡不振,不独怕黑夜暗影,便是看见主人也惴惴地,此前的神情舒畅有如回光返照,此后就堕入无边的黑暗,被人们遗弃在尘芥堆里,成了末路的乞丐。

鲁迅的祝福祥林嫂再嫁了几次 鲁迅祝福祥林嫂的死(6)

旁观者的“利己”

祥林嫂第二次来到鲁镇,因为落下了“罪名”,旁人和她说话的声调跟以往大不相同,笑容也冷冷的了。

这些变化祥林嫂全不理会,单是不厌其烦地重复阿毛给狼衔去的故事,逢人就说,见人就诉。

一开始,人们听她倾诉,是为了满足好奇心,待到了解故事大概,流下挂在眼角的眼泪,就纷纷评论着满足地去了。但当阿毛的故事一遍又一遍灌进人们耳朵里,没了新鲜感,祥林嫂也就没了听众。一提起阿毛,人们就厌倦地走开,祥林嫂见状,也自走了开去。

待到柳妈和祥林嫂的灶下谈话传扬开去,人们对祥林嫂就又发生了趣味,话题专在她额上的疤。“可惜了的,白撞了这一下。”祥林嫂明白是嘲笑她,也不理会。

鲁迅的祝福祥林嫂再嫁了几次 鲁迅祝福祥林嫂的死(7)

芥川龙之介的小说《鼻子》里,一和尚因鼻子过长饱受旁人讥笑,即便长鼻缩短,恢复正常,也还是给人嗤笑,而且笑得更有程度了。这种见不得别人好的幸灾乐祸的现象被芥川龙之介概括为“旁观者的利己主义”。

祥林嫂经历再嫁风波,结果仍旧孑然一身,镇上的人虽没幸灾乐祸,而把自家的快乐建立在祥林嫂的悲哀上,也是“利己”。正如《孔乙己》里,咸亨酒店的主顾以打趣孔乙己为乐,同样是旁观者的“利己”。

看客,不就是看热闹的人么?

“跟红顶白”的常情

跟红顶白是趋炎附势的处世态度,也是趋吉避凶的生存智慧。

亦舒说,跟红顶白乃人之常情,无可厚非。同得令的红人共处一室,即使捞不到实际好处,心情是好的。时运不济的人多有怨怼,萎靡沮丧,连带着影响旁人,久而久之,也就对倒运的人避而远之。所以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

诚然,人人有各自的悲喜,各自的幸与不幸。只是有的人善于“藏拙”,只字不提自家的悲。

祥林嫂把悲哀整日挂在嘴边,就不怪听的人脸上现出鄙薄的神气,那样子像是再说“谁过得好似的”。跟着,人们对祥林嫂的疏离,除去好奇心满足了的厌倦,也是对倒运的人的躲避,人之常情。

旧历年底,家家都在祝福的时候,祥林嫂结束了百无聊赖的半生,她的悲哀戛然而止,“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然而别看万家灯火,生者欢聚一堂,那里面的故事谁又晓得?

祥林嫂的悲剧仅仅是无常中的一例,而“人生无常,大肠包小肠”。

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