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保义宋江解析(宋江形象是一种反讽吗)

作者:兰州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水浒学会常务理事 张同胜,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呼保义宋江解析?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呼保义宋江解析(宋江形象是一种反讽吗)

呼保义宋江解析

作者:兰州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水浒学会常务理事 张同胜

宋江的艺术形象,堪称“百变怪杰”。读者对这一形象的感知,可谓百人百口、千人千面、毁誉交加。总结起来,大致如下:或认为它是一种典型的反讽,或赞誉宋江义胆包天、忠肝盖地,或诋毁宋江平庸无能、愚昧自私,或批判他是一位阴谋家、投降派头子,等等。就审美接受而言,固然“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这些毕竟都是哈姆雷特而不是其他人。那么,宋江的形象真是一种反讽吗?你说的宋江形象究竟指的是哪一个宋江?

《宋史•侯蒙传》记载,“宋江寇京东,(侯)蒙上书言:‘(宋)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历史传说中的宋江,为人勇悍狂侠,是个充满王霸气质的枭雄。《大宋宣和遗事》中的宋江做事光明磊落,回家发现阎婆惜与吴伟通奸,干净利落地将其杀死。为了避免冤枉好人,还写下了四句诗:“杀了阎婆惜,寰中显姓名。要捉凶身者,梁山泊上寻。”

元杂剧水浒戏中的宋江则是一位“风高敢放连天火,月黑提刀去杀人”的英雄豪杰。梁山是老百姓为民伸冤、除暴安良的公堂,好汉杀的是滥官污吏、奸人歹徒;而宋江就是细微民氓的青天大老爷。“宋公明武艺堪夸”“聚集豪英,要替天行道公平”。在戏曲的音声世界里,宋江是一个度量宽宏、胆识兼具、治军严明、仗义行侠的群众领袖。

容与堂本《水浒传》中的宋江绰号颇多,有“呼保义”“孝义黑宋江”“及时雨”等,绰号即其伦理身份,表明宋江对朝廷来说是忠臣义士,对父兄来说孝顺义气,对百姓来说是救焚拯溺的救星。书中第18回写道:“人问他求钱物,亦不推托,且好做方便,每每排难解纷,只是周全人性命。如常散施棺材药饵,济人贫苦,周人之急,扶人之困。”

金圣叹批改而成的《贯华堂批第五才子书〈水浒传〉》,与其他版本的《水浒传》迥异,因为他不仅评点而且增删修改,长枪短棒一起上,彻底改造了水浒。实事求是地说,金圣叹删改本《水浒传》在语言行文上更明畅浅白,在艺术上更为高超出彩,然而由于他对宋江的偏见和深恶痛绝是出自骨子里的,致使笔下的宋江完全变了个人。宋江,在“绵针泥刺法”“背面敷粉法”等手法的揭示下,变成了一个虚伪奸诈、卑劣狠毒的小人形象。

海外的汉学家,正是从金本《水浒传》解读出了“反讽”的意味:宋江长得又黑又矮,怎么能够做星魁?他言行不一,人品卑下:对朋友不真诚,对乃父不孝顺,对国家不忠心,如此等等。这样的形象是如何形成的呢?这是由金圣叹处心积虑改写而成的。他批改水浒的意图说得很清楚:“削忠义而仍水浒。”如何“削忠义”?擒贼先擒王,“歼厥渠魁”,于是宋江就被改造成了一个伪君子真小人。然而,这是一种反讽吗?不是的。

为什么呢?因为金圣叹并非“说反话”,而是真心实意地通过种种春秋笔法、美刺讽喻或“寓于笔墨外之褒贬”将宋江打造成一个令千人唾骂万人鄙夷的祸首罪魁。从后世读者的接受来看,他似乎也是成功的。金本宋江被塑造成一个伪善做作、失教丧心、卑鄙无耻的小人。这哪是反讽?浦安迪认为,反讽是“作者用来说明小说本意上的表里虚实之悬殊的一整套结构和修辞手法”。将宋江的形象误读为反讽,是将小人的品性实写与反讽的修辞手法混淆等同起来了。

浦安迪在《明代小说四大奇书》中认为,宋江的形象是一种典型的反讽。他说宋江是“一个黑黝黝的矮子”,与“一位高贵君王的理想仪表迥然有别”,充满了“讽刺挖苦”的反讽影射。其实,古代中国人在谶纬谣言中虽然有神人异相的说法,但是实质上并不以貌取人,而对帝王领袖的要求,则是“在德”。玉麒麟英雄员外卢俊义仪表堂堂,威风凛凛,但他很敬佩宋江。其他水浒好汉也无不真心地拜服宋江。汉学家心目中作为反讽对象的宋江形象,仅仅是他们审美接受过程中自身异域想象的产物,是自我与他者视域融合后的杂合,是一种文化差异所导致的误读。其中,西方文化的反讽认知作为他们之文学阐释的前理解,参与了对宋江形象的把握和理解。

当代中国有的读者认为宋江谋略不如吴用,武艺不如武松,形象不如卢俊义……他何以能够成为领袖群伦的星主?这难道不是反讽吗?汉高祖曾说过:“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在古人领导力的意识中,领袖不必事事躬亲,能用人就是好领导。宋江作为江湖老大,人尽所用,又有何反讽?

如其所是的认知,应当回到它生成的历史语境中去。在古代中国伦理文化语境中,宋江之所以能够成为江湖上的领导者,是因为他是道德领袖、精神领袖。天魁星的塑造,没有一丝一毫的反讽意味。宋江救弱济困、仗义疏财,对贫困百姓、弱势群体来说,委实是“及时雨”。司马迁说过,“缓急,人所时有也。”对社会底层来说,急难之际,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这时有古道热肠的人援之以手,即使他是黑矮汉、社会边缘人,也会被视作大善人。正由于不计其数的救济贫弱,才成就了宋江在底层社会里的美名。这是江湖上的英雄好汉仰慕宋江、一见面纳头就拜的真正原因。他们敬重宋江的人品道德。古代中国,以善为美,道德至上。由此可见,汉学家读宋江,将其视作反讽修辞,是在反讽语境中的文化误读,而意义误解和审美偏好实源自文化上的差异。(张同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