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必看的十部电视剧(大江大河职业病让我看此剧)
笔者很少看电视剧,更别说追剧了。一是苦逼会计真没时间,二是有这时间还不如写写财税文章呢。但是元旦期间偶然看到一部年代剧《大江大河》,还是让我觉得值得一看,同时作为职业病这剧也让我思考剧中和局外那些会计的事。《大江大河》根据阿耐所著小说《大江东去》改编,以1978到1992年间改革开放为背景,描写在改革开放中的几个主人公的命运。如果按照一般的剧评,多数人会从年代剧的细节,从主人公的命运,从大的改革背景下小人物的命运来讨论本剧。但是咱是会计啊,职业病自然让我看此剧,会站在会计的视角来分析此剧,同时也思考会计的一些问题。
2018年是改革开发四十年,说到改革就不得不提及会计改革。要知道我们目前会计的模式,从新中国说起,也是经历过三个阶段的。会计改革的第一阶段,解放初期, 我国仿效苏联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会计模式 ,建立新中国基本会计制度。推行会计改革与建立新中国的会计制度方面采用直接向苏联学习方式。会计改革的第二阶段,会计法制体系的构建。制定会计专业法规,依法规范会计行为 , 是我国会计思想发生根本性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经过 1980—1984 年的拟稿及反复讨论, 1985 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它填补了新中国会计专业法规建立中的空白。会计改革的第三阶段,会计制度的全面改革。1992 年 5 至 6 月间,当时的国务副总理朱镕基, 就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事业和会计制度改革发表了重要谈话。指出:“会计信息是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信息不通就无法做生意” ;“我国现行的会计制度不符合改革开放的要求 , 迟早要向国际会计准则靠拢”。1992 年年底公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和 《企业财务通则》
如果你细细看会计改革的时间阶段,你会发现会计改革的时点和我国经济变革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笔者认为要谈改革开放,会计是不能忽视的一部分。要谈《大江大河》这部改革电视剧,大家都以文学艺术、经济发展等角度来谈,那么作为会计,我想不管怎么谈,会计也不能缺席。
在以往电视剧中,关于会计的设定,外形上关键词是“算盘”,“四眼”,“古板”等这类词。作用上关键词是“背锅侠”,“替死鬼”等这类词。这一点在热剧《人民的名义》中体现的比较明显,多数人曾在看到《人民的名义》一半时,发出这么的感叹“到目前就死了两个人:一个大风厂会计,一个山水集团会计。那么多贪官,就把两会计弄死了。”实际上这些电视剧中对于会计形象的设定,和会计作用的设定,也是实际生活中,多数人对于会计人和会计专业的误解。(但会计背锅侠这一点还是挺符合现实的)
那么具体到《大江大河》这是一个关于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的故事,所谓”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不管你承认或者不承认,会计人和会计在这个进程中,都必然发挥了一定作用。虽然剧中关于会计形象的设定,还是离不开”四眼“这个大众眼中认识的会计形象,但是相比较以往的电视剧,《大江大河》对于会计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有更多更细致的描写。这当然与小说作者阿耐作为财经作家,对于会计类专业知识的了解有关,且是阿耐又是实际中参与企业管理的高管,使她对于会计的了解不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对于实务中的会计认识有更加接地气的了解。(要知道阿耐的《欢乐颂》关于会计的描写也是蛮写实的)
关于次电视剧的赞歌,我就不写了。毕竟网络上有各种角度对此剧大加赞赏的。笔者还是以会计的视角来看这个剧。以下笔者将从《大江大河》剧中涉及会计片段就剧论剧,同时在电视剧基础上,结合改革开放四十年,从普通人对会计的认识,从企业对会计的运用简单的说一下。
一:就剧论剧,细节之处看到良心。
关于本剧的良心之处,网络上很多人都写了。其中大家都是从细节来评价的。从演员的服装、道具、剧中日常生活用具、日常标语等等,可以说非常真实的还原了那个年代。当然我作为会计,肯定还是从会计角度来谈这个问题。
当士根拿着测算的砖厂每人每天工分方案给雷东宝看时,其实剧中人物士根已经把如何测算每天工分的过程交代的很清楚了。按照一般的影视剧,士根手中的几张纸似乎不需要特写了,虽然那个纸糊弄以下也就过去了。但是此剧道具组还是挺给力的,在雷东宝拿到这个方案时,这两页纸分明写满了测算方案和思路。(虽然从会计专业的角度来说,这两张纸写的东西,大体思路没有问题,但是细节计算还是有问题的)
从这两张纸上,也可以看出剧组的用心良苦。虽然有些瑕疵但是瑕不掩瑜,很多人都知道正午阳光剧组注重细节,此问题下大家也写了很多细节之处,但是要我这个会计来说,还真没有那个剧认真的把会计演算,写满了两张纸。(见下二图)
当然作为会计,我还是要从专业角度来说一下剧中的这个问题。如果站在现在这个角度来看,当时那个环境下,士根测算工分的办法。似乎是一个“土办法”。也看起来不符合当下的会计处理规定。但是凡事我们要站在那个环境下,去理解那个环境中的人,经济,制度,包括会计处理。如果我们以现在的眼光,以上帝的视角,来对过去的人和事做德道至高点的评价,似乎也是不道德的。
二:普通人对会计的认识还停留在改革开放之前
(1) 普通人对会计的认识几十年仍然没有变
剧中雷东宝学会计,其说:”我就不明白了,非要记那么细吗?差一点就差一点呗,又死不了人“。这句话你是否现在还经常听到呢?报销人员少一些发票,也会说这种话,差几张发票差几张呗,又死不了人。填写各类单据人员也说说到”差一些就差一些呗,又死不了人“。 和东宝书记一样,很多人都认为会计太较真,认死理。可是真的是差一分的事情吗?
笔者找到一篇那个时代的文章,文章是《化裕公社部分农民户会计座谈会纪要-1984》“樱山县今年在全县农村建立家庭会计核算户时,人们的认识是不一致的。有的社员是坚决支持,积极要干;有的社员是怕麻烦,怕误工,不愿干,有的社员是怕露富,怕上税,不敢干,有的社员则认为是多一事,没必要,说记帐还能记出钱来,该花的钱,不记是花,记还是要花,有啥 意思。”
其实从80年代人对于会计的认识,如上面提到“记账还能记出钱来?该花的钱,不记是花,记还是要花,有啥意思。”三四十年过去了,我们现在很多人对于会计的认识,可能还停留在80年代。比如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争吵,业务部门动不动就是你们财务能干啥,没有我们业务找钱来,你们还能算出钱来?
如果说普通人对于会计的认识还停留在在改革开放之前,还算笔者说的比较轻的。如果按照文章是《化裕公社部分农民户会计座谈会纪要-1984》中提到的,那时候不少人都开始树立了会计意识,树立家庭成员会计意识,可以成为良好家风的基础,也是教育子女吃苦耐劳的良器。同时也是夫妻关系,家庭和睦的重要工具。虽然文章可能有宣传的目的,但是当下人对于会计的认识,可能真的还是停留在改革开放前,甚至不如改革开放前。
如文章所写“南堡大队会计迪全喜说: “我是从“64年开始记家庭帐的。当时,由于家庭经济情况不够好,经常向亲朋、邻居借钱借物,时隔久了,就往往发生差错。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我就用流水帐把它都记录下来。二十多年来,我坚持如一日,从未因借钱借物与别人发生过纠纷。实行了生产责任制 后,我对家庭的各项收支也予以记载。把帐本就挂在墙上,使家庭的每个成员都知道家里的底子。一次,大儿子想买件衣服,可当他看到帐本上仅有二十几元的现金余额,想到眼下还要购买化肥时,他就放弃了这个买衣念头,并主动到外地干活挣钱。所以,我的几个孩子就都早早地懂得了为家操心,并养成了一种勤俭节约的好习惯。现在,县上号召我们通过记帐搞家庭核算,我认为这是很必要、很及时的。以后,我就要让它来为指导生产服务。”
东段大队社员吴任华说:“过去,老婆常与我因为钱的问题而吵 闹闹,总说我把钱用于不正当的地方,不打算与她过光景。我感到很委屈,却又说不出个所以然。为此,我们就在个小本本上把家里的全部收支都记下来,谁经手,谁登记。一年来,我们再也没有吵过架,夫妻关系密切多啦 , 家庭记帐可真是治这种家庭不和的良方妙药呀 !”
(2)几十年过去了,普通人对于会计处理方法还是不理解。
剧中金州化工厂因为增加新车间新设备,导致新车间成本大幅上升,但又因为新车间新产品价格却和老车间一样,由此导致新车间产品出现亏损。在厂里财务数据分析会上,其中就谈到了折旧这个事情。宋云辉作为技术人员,只是测算了新车间用电量和用水量有增加,但是新车间报废率减少了,也抵消了电量和水量的增加,应该来说新车间产品应该和老车间产品成本差不多才对。可是宋云辉忘了把新车间新投入的新设备的折旧算入成本中。
相比其他的剧,光从上面对于成本分析的台词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此剧对于会计的了解,其他电视剧是无法比的。其实从另外一点我们也需要看到,普通人包括公司技术人员,对于会计的处理还是不了解的。尤其是制造业谈到成本分析,经营数据分析,非会计人员总是对于类似折旧摊销,费用分摊计入不了解。他们总把成本就想成为材料 人工 水电,导致他们总认为会计算错了,会计水平不行,会计是不是搞错数据了。所以说改革开放四十年了,经济与普通人越来越紧密了,一方面会计人员需要更多的从通俗角度讲会计只是传达给非财务人员,一方面非财务人员也需要主动了解一些财务知识,或者相关教育部门也需要在一些教材中增加一些基础的财务知识。
三:从剧中会计事项,反思实务中企业会计的运用。
(1)复式记账法的过往故事
剧中雷东宝老婆教雷东宝记账,其中就提到了复式记账法。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如果没有错的话,那个时候可能是采用这个复式记账。但是时间如果往前推的话,那不一定就是这个办法了。当然我不知道这个小说,特意研究了我国记账方法,安排的,还是作者就按照现在的记账办法所写的。
现在学会计的都知道复式记账法,但是要知道我们目前作用的记账办法,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还是有很多故事的。笔者在一篇文章《以毛泽东思想为指针,改革农村人民公社生产队的会计制度》中“四川省从一 九六二年开始进行农村人民公社生产队会针制度的改革,推广筒明适用的中式记帐法,代替烦琐难懂的西式帐、复式帐。一九六二年拭用这种记帐法的有十二个县、市的部分生产 队,一九六三年扩大到 一百五十多个县、市的大部分生产队,一九六四年除农 村社、队 继续推广并逐步改进外,一些大、中学校采 用中式记帐法作为会计教材。最近通 过 总拮,许多社员群众和基层干部认为,生产队采用中式记帐法,有利于加强基层党委对社会 工作的镇导;有利于贯彻民主办社方针,加强广大食下中农对社会工作的管理与监督;有利于克服社会工作中的缺点,改善经营管理;有利于培养一支又红又专的农村社会队伍。”可见在六十年代我国部分地区对于中式记账还是复式记账还是存在争议的。
(2) 大队会计核算思维,我们现在很多中小企业没有做到?
在剧中,雷东宝重新启用砖窑时,就涉及到如何计算砖厂成本,以及砖厂工人每天工分计算的问题。剧中士根计算成本及工分的思路,如下截图。
其实这个计算思路,也就是标准成本的思路。虽然我们如果按照现在的成本思维来看这个计算思路,肯定是有问题的。但是还是要说的是,任何问题必须放在特定历史环境下,在那个语境下去思考。否则以现在眼光看过去所有问题,我们都是神人。
笔者之前写过成本核算系列文章《浅析中小企业成本核算问题》,将目前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做了简单的梳理和说明。当然其中也有无脑喷子,说笔者写的问题,在我们当下企业都没有了,说什么目前我国企业成本核算都是ERP,都是智能化,没有什么问题。对于这些观点笔者没必要去说什么,只要是在中小企业做过会计或成本的,自然知道实务中到底是怎么回事。还是那句话,人任何时候都需要有,抛弃偏见和执念的独立思考,同时又要从自我中抽离出来,站在更高的维度来看待过去和当下,看待自己和他人。在笔者的成本系列文章中,其中很多中小企业包括上市公司,普遍对于成本核算,要不然没有成本核算,要不然成本核算分摊标准不准,要不然成本计算依据不准。而《大江大河》剧中,关于砖厂的工作时间的测量,关于每一块砖成本的计算,都可以说是很好的成本思路解释。但是很可惜,改革开放十四年了,我们很多中小企业成本核算一团糟,别说制定什么标准成本了,连测算机器工时,标准工时,实际工时/工单工时都无法准确提供,所以涉及到人工成本分摊,制造费用分摊,更多的是随性,任性的分配。所以说,我们可能连赶不上改革开放前大队会计的思维。当然了企业这么做,肯定也是处于其自身的多方面因素考虑的,具体分析可见笔者《浅析中小企业成本核算问题》系列文章。
(3)业财融合很高大上吗?其实剧中也告诉你什么是业财融合。
近些年财务界管理会计开始慢慢受到重视,当然这也与我们的经济发展紧密相关。比如以前很多企业都停留在算出经营结果的阶段,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开始思考如何为经营发展提供支持的阶段。最近几年大家一谈到管理会计,言必称业务财务融合,所谓业财融合,听上去似乎很高大上,其实这只是换了个名词而已。也就是会计的基本功能,会计如何参与到企业经营的过程中。关于这个问题,其实《大江大河》中有几个例子,也可以说明什么业财融合。
一是,小雷家村老村支书贪污一事。老支书问题就出在砖厂报废问题。之前会计肯定从数据上知道某些月份砖厂报废过高问题。但是没有深入分析数据背后原因,后来其他砖厂人员,查到老支书这些报废问题,才从实际业务方面,查明这其中存在贪污的问题。实际企业中,报废如果只是看数据,不结合具体情况分析,肯定不能得出数据背后的问题。分析报废可能存在的问题:比如新招员工,新工艺,新机器设备,来料不良导致,交付工期导致,还是培训不够,管理问题,还是其他原因。总之需要了解业务进行分析。
二是,宋运辉刚分配到一车间,就通过发现设备存在跑冒滴漏问题。然后根据一分钟滴漏次数,每次滴漏数量,测算出因此损失。然后维修后,在原来基础上,不改变其他参数,不投入其他条件,产量得到提升。如果财务只看报表,需要提供产量。或者说控成本,节约成本。多数会计都是扣报销,卡办公费用,控日常管理费用。而这见效不够,且容易和直接部门产生冲突,间接影响员工情绪。而能了解业务,或者多和一线部门沟通了解业务,则会发现数据之外更多的方案,但是这也是最难的。技术人员宋运辉可以发现跑冒滴漏,财务部人员不一定可以发现,所以市面上的业财融合最高境界是,有宋运辉的业务了解度,也有财务管理能力。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