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狗食日的意义(日全食来临天狗食日)
继11月份天象血月、狮子座流星雨来临后,12月份我们又将目睹一系列天文奇观。双子座流星雨、小熊座流星雨中,前者是比较值得观看的流星雨,毕竟是北半球的年度三大流星雨,极大时ZHR可达250以上,流星不断从天空坠落,视觉效果极为惊艳,而本次流星雨每小时流量能够达到150颗。
当然,最值得观看的还是日全食,毕竟流星雨基本上每年会出现数次,而日全食有人称其为天象之王,观察价值非常大。
日冕仪诞生以前,科学家只能在日全食发生时观测到日冕,因为日全食发生时,太阳的光球层被遮住,色球层与日冕层将会显露出来,即便是如此短暂的时间,一些重大的天文发现也因此被揭露,人们通过观察日全食,从而发现太阳磁场的变化,以及内部气体的运转。
1868年,法国天文学家皮埃尔詹森在观测日全食的时候,看到日珥光谱里有奇特的光谱线,由此发现并命名了氦元素。显然,普通人渴望领略天文奇观的壮阔,科学家则有更加现实的需求,也更渴望日食出现的次数更多一些,以便更好地研究太阳的运动规律。只不过日食并非想发生就发生的,尤其是日全食。
日全食由于地球围绕着太阳运动,月亮绕着地球运转,三个天体随着位置的变化,将会出现日食或者月食。当月亮运行到地球与太阳的中间,三者恰好在一条线上,月亮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影子投射到地球上,处于影子中的人们看不到光亮,这种现象就是日食。
日食又分为日偏食、日全食、日环食、全环食,之所以呈现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三个形体大小迥异,其中太阳的体积最大,但距离地球太远,日地距离更是月地距离的400倍。
月球环绕地球的轨迹是椭圆形,当它正好处于近地点时,处于月亮本影中的人会发现月亮恰好完全遮住了太阳,但由于太阳太大,月亮的本影锥长度照射到地球上时,仅仅只有一小块区域能够看到日全食,其他地方看到的则是日偏食。
日环食就不一样了了,月亮处于远地点时,月亮遮掩太阳光形成的本影锥照射不到地球上,我们会看到太阳边缘形成一环绕在月球阴影周围的亮环。之所以地球上观察到的日食位置不同,完全是因为三者的相对位置不同所造成的。
日全食是不祥之兆么?我们知道,太阳被月亮遮住后,阳光无法到达地面,处于月球影子中的温度会有适当降低,但由于这个过程时间非常短暂,也就是数分钟时间,影响实际上微乎其微。
古人称天狗食日,生养万物的太阳消失了,那么灾难就会降临, 这种说法在科学不够发达、讲究天人合一的时代,无数人看到后会感到恐惧。人们敲锣打鼓,期望赶走天狗,吐出太阳,而最终都会如愿以偿。
现代科学早已经摸清日全食的所有原理,每次发生的时间甚至能够准确地观察到,那么日全食作为一种自然现象,也就见怪不怪了。日全食跟超级血月一样,都是正常的自然现象,不祥之兆只能算是无稽之谈。
不过我们需要了解,月亮对于地球极为重要,没有月亮的环绕运动,海水潮汐无法形成,甚至地球早期生命都无法演化,古人对于月亮的感情也非同一般,很多认知出现偏差,只是因为那时的科学水平低下造成的。
日食会引发地震等灾难么?月亮运动到近地点,或者远地点时,月亮、地球、太阳三者之间的引力会有一定的变化,会不会带来诸如地震、海啸等灾难?科学家经过反复地观察研究,发现日食与地震、海啸基本上没有太大关联。20世纪中国境内发生的大地震,没有一年同时发生日环食与日全食,当然,即使个别年份出现了地震,也只是巧合而已。
日全食发生的次数不算少,平均一两年就会出现一次,只不过月亮围绕地球偏转角度不同,适合观察的区域也不尽相同,如果一个人原地不动,那么想再次观察到日全食,就需要等待300-400年才行。对于现代人类说,旅行不是问题,天文爱好者可以随时出发去观测气象,收获也远远甩开古人。
2017年8月21日北美洲境内出现了范围最广的日全食现象,美国境内大部分地方都能够完整地观察到日全食,故又被称为超级日全食。2019年7月2日下午,南美洲国家智利和阿根廷迎来了日全食,由此可见日全食对于地球来说倒不是特别罕见,但对于长期生活在一个地方的人说,连续遇到日全食可不是那么容易的。
今年12月份出现的日全食,全球大部分地方都观察不到,北半球的观众基本上只有通过网络才能看到,大家不要失望,咱们迟早能够等到日全食再次出现的时候。
我们应该还记得2009年的那次日全食,7月22日早上九点左右,长江中下游的多个省份,纷纷观测到了本世纪最壮观、最完美,持续时间长达五六分钟的日全食。长江流域大约4亿人见证了日全食的发生过程,毫无疑问,那是一次终身难忘的回忆。
不得不说时间飞逝,我国下一次能够观察到的日全食就要等到2034年了,跨度长达26年,所以说日全食还是比较罕见的,大家遇到后千万不要错过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