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心得小学(给孩子有包装的爱)

文/刘海勇

案例描述

强子是一位刚进入二年级的男生,刚开学两周就连续犯了两件大事:用石子将学校周边住户的窗玻璃打破,在教室里将小便拉到矿泉水瓶里玩。其班主任对此反应强烈,不知所措,因为在一年级时也犯过此类事件,也向其家长反映过,但是家长都说很重视教育了,不知道为什么没有转变。

对此,我首先对其家庭境况进行一番调查了解:父母都是公务员,家庭经济情况不错,对孩子也很关爱,要吃有吃要穿有穿,要玩有玩,应该不会感到不幸福。父母的工作单位距县城十几公里,早去晚回,很少在家用餐,即便是双休日也得下乡加班或是应酬,与孩子相处不多。再加上从老师口中得知的都是些孩子的不是,所以也无形拉开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心理距离,当然平时家中一起生活的还有一位爷爷。

初步分析,孩子不是缺少爱,因为吃穿不愁,可是孩子并没有感受到父母的爱,反而觉得父母对自己的不好。每个星期里早晨见不到父母,晚上吃饭也难得见上,想撒娇、想说点心里话、想分享学校的故事都没能满足,心里总是空空的,爷爷毕竟很难沟通。就是上床睡觉了,也没有父母吻上一个或讲个故事,因此,孩子便开始用犯错的形式来引起父母的关注,希望能够让他们多爱自己一点点。

家庭教育心得小学(给孩子有包装的爱)(1)

实施策略

首先,向他的父母描述孩子的具体情况,分析现状,达成共识,形成教育合力,即在思想上引起父母的高度重视,并且明白教育的利害关系;

其次,请父母每周保证五天中三个及三个以上我晚餐在家与孩子共进,孩子的午餐是在学校使用的,再加上当前廉政建设的需求,这个要求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第三,要求父母每周五天中有三个及三个以上的晚上陪伴孩子入睡,在睡前听父母讲讲故事或听孩子讲学校、讲老师、讲同学的故事,然后抱一个吻一下,来个睡前仪式,给孩子更多的安全感;

第四,上述两项可以至少保障一人到位,当然两位都到位是最好的;

第五,周末父母陪孩子外出郊游,拍照,然后回家后看着照片说说,同时可以选择一些亲子互动开心的照片打印,并贴到墙上;

第六,父母与孩子一起做家务,一起完成学校布置的亲子感恩作业、亲子体育作业、亲子阅读作业、亲子分析及亲子手抄报等项目;

第七,父母做好自我评估,不求一周到位,但求每周都有进步。同时记录孩子的优秀表现,经常小结孩子的优点,并且让孩子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

家庭教育心得小学(给孩子有包装的爱)(2)

成长足迹

一个月之后,孩子的笑脸多了,也很久没有听到他班主任对他的不良评价了,并且还竞选了班级里的小干部,做起事来还很尽职尽责。更令我们欣喜的是前不久学校组织的心愿卡活动中,他也接了一张别人的心愿卡,他一个二年级的孩子竟然为一个五年级的孩子实现心愿——得到两本书,分别是《城南旧事》与《呼兰河传》。

家庭教育心得小学(给孩子有包装的爱)(3)

教育感想

爱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电译密码,没有长时相伴左右的生活,自然也不会译出爱的密码,因此难免会形成代沟,父母说孩子不懂感恩,孩子说父母从来都不爱,或者父母付出的不是孩子想要的,不仅会造成爱的资源浪费,还会将孩子带向无法回头的彼岸。而本例中的孩子需要的就是父母的精心时刻,而孩子也非常需要借着家人共进晚餐、郊游、睡前相伴等信息读懂自己在父母心中的重要地位,父母是喜欢与自己在一起的。这就是孩子与父母沟通的密码。

电子通讯传递的爱是冷冰冰的爱,电子通讯的发达多少也影响了父母与孩子之间血与肉的沟通,似乎显得非常冰冷。恰似到了老年的我们很期待孩子能常常回家看看,这比电话通讯有效多了,因此父母们不能误解了只要听到声音的通话就够表达了,甚至语言里一点都不缺少“我爱你”之类的言辞,这些有声有色的言语根本比不上一个拥抱,尤其是孩子的内心感到孤独的时候。其实孩子感到孤独了,父母就更应该多与孩子接触了,否则,孩子就会以我们意想不到举动来回应父母了。

父母对孩子的爱没有人可以替代,留守的孩子总让我们多一份关注,因此他们是真真切切缺少爱的沐浴的孩子,无论他人有多亲,都比不上自己的亲生父母。父母的一个拥抱可抵上老师的千万句赞美之辞;父母的一个精心礼物抵得其他亲友成百元的馈赠。知子莫如父,知女莫如母,只有父母在身边才能教出真正优秀的孩子。

爱是空气里的氧气呵护孩子呼吸,太足了会氧化过头,导致过早衰老;太少了会缺氧中毒,导致机体障碍;这就是爱,过与不足都会影响孩子的健康发展,天下父母没有不爱孩子的,只是会爱与不会爱的区别,或者是狭义地理解爱,最终都滋养了孩子的不良习性。

因此,我们为人父母者要懂得孩子爱的密码,正确解密,合理施授,精心包装,最终让我们的孩子成龙成凤健康成长。

家庭教育心得小学(给孩子有包装的爱)(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