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到了一切都焕发出蓬勃的生机(春天是解放自己的好时机)
(本文内容节选自梁冬、徐文兵对话《黄帝内经》之《四气调神》篇。)
“原文: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
春天你会「发」吗?
春三月是从立春开始的,因为二十四节气是按照阳历而不是阴历走的,尽管阴阳历上的日期也差不了几天。
中国人第一个定的节气是冬至,那一天太阳日照时间最短,在地上拉的影子也最长,所以古人先把这一天定下来,然后开始数九,一九、二九、三九……所以立春是冬至以后第几天?春打六九头!六九第一天往往就是立春。
按照科学的研究,春天什么时候到呢?日平均温度连续五天维持在10℃以上,那才叫立春,这是科学的、理性的认识。可中国人讲究的是慧、感觉,就是说这一天的温度哪怕是在零下30℃,但今天立春了,气就不一样了。
立春这一天的感觉是什么呢?「天地俱生」、「吹面不寒杨柳风」,意思就是说气温还很低,但那风吹在脸上,绝对已经不是那种凛冽、刀削般的感觉了,是什么风?「生气」!给人一种温暖感觉的风。为什么现在很多人变得「麻木不仁」?因为丧失了知觉,第一,他不「知」,不知道今天立春了;第二,他感觉不到,因为不觉,所以不知。
我希望每个人都修炼好自己的身体,把神养得足足的,这时候你会「觉」。哪怕你不看表,也大致知道现在几点了,不看日历就知道现在是什么节气,这就是古人说的「天人合一」。
身体在新生,旧病要发芽
冬至过后四十五天,就立春了,这一天往后持续的三个月,我们命名为「春天」,它的性质就是「此谓发陈」。
「发」就是发芽了,生发!这时候,气的趋势是往上走的!就像人长出头发的那种感觉,它是最早变化的。生发不是长出来枝叶,而是涌动出一种气,所以古人放风筝一般什么时候放?就是立春这天放。
现在,很多中国人都保持着古代的智慧,不愿住高楼,愿意住平房,为什么?接地气。但这点你要跟老外说,老外都笑喷了,他没有那种感觉。为什么风筝要在春天放?按说春、夏、秋、冬都可以放,天安门广场经常大冬天的时候也有人放风筝。按科学原理来讲,只要有风、有动力,风筝就能飞起来。但在春天,即使没风或是风很小的情况下,风筝也能上天。
这时候,太阳逐渐在回归,大地呢,慢慢从那种沉寒阴冷的冰冻状态开始回暖,地上开始涌动出一股生气,不断往上走。在这种生气的推动下,植物养了一个冬季的营养(或者说气血),就开始从它的树根往主干上、往枝叶、往末梢上走。走着走着,我们眼看着新的枝芽冒出来,花蕾开始绽放,这就叫「发」。发于哪儿呢?「发于陈」,「陈」是指过去攒下来的东西,如果没有「陈」,就没有后座力。没有后面的营养支援,你发不了!
所以,「春三月,此谓发陈」的意思,一是说它生发,另外是指它有多年的积累。我们经常说冬天要闭藏,要进补,要养精蓄锐,留到春天干什么呢?不是让你去增加脂肪,提高血脂、血糖浓度,而是留到春天让它去生根、发芽、开花,所以叫发陈。换句话说,如果没有「陈」,你「发」得起来吗?看看我们身边,很多人冬天还在造,到春天他怎么也发不起来。
春天是人解放自己的好时机
古人为什么要在春天放风筝?其实,风筝在秋天也可以放,但是秋天那个风是「秋风扫落叶」的风,含有一股肃杀之气,不适合人做户外活动。秋天,人应该开始收敛锋芒,准备贴秋膘过冬了,这会儿你去放风筝,就等于在和天地作对。而我们在春天放风筝,则是顺应天地的生发之气,从冬天闭藏的状态中走出来,这叫「天地俱生」。
所以一句「天地俱生」就指出:我们是自然、天地的产物,是天地造化生产出来了,这时候我们要珍惜自己萌动的生机,鼓励它往好的方向走,至于那些病的邪的生机,要早早给它去除。
「万物以荣」就是说植物从枯萎、凋谢的状态重新回到了绿色的状态,所以我们把春天的颜色定为青。另外,这个「万物」还指人,人也是一个物嘛,那动物和人物怎么「荣」呢?我们经常说这个人容光焕发,还譬如说感到很光荣,「荣」到底是什么样一种状态?
「荣」就是汗毛都立起来了,像青草一样冒出来的样子,到了春天呢,人体上的小小汗毛孔开始开放,脸也开始舒张,人的气血又开始从内脏、肠胃向四肢、头面、身体末梢奔涌,这时候,人就会显得容光焕发。
春天来了,人的气血和能量就开始往表皮走,这也叫「万物以荣」。这时候,人就开始觉得:「哎哟,厚棉衣有点穿不住了。」这不是气温变了,是啥变了?你内在的气血变了,人本能地从一种收敛闭藏的状态开始「改革开放」了。
西方营养学和中医营养学的区别
真正会养生的人是绝对不会点着灯、熬着油在那儿熬夜打电脑、玩游戏的,那是很伤身体的。
什么时候该「夜卧早起」、「早卧晚起」、「晚睡晚起」?这些都是有讲究的,每到一个季节,你就要改变自己的作息时间。比方说,冬天人要「早睡晚起,必待日光」,意思是一定要等太阳出来了再活动,不要去招惹那个邪气。
很多网友就说,你要按照气温的变化去衡量季节的变化。春天有时候可能出现「倒春寒」,虽然这时气温比冬天还低,但它还是春天,气不一样。
由此,我联想到了西方营养学和中医营养学之间的区别。西方营养学认为:肉跟肉之间只有脂肪、蛋白质、矿物质等含量的差别。比方说,鸡肉,蛋白质多一点,脂肪少一点;猪肉,脂肪多一点,蛋白质少一点。它只承认有量的差别,但不承认什么啊?质的差别!
鸡肉的脂肪含量再低或者再高,它也是热性的,吃多了会让你觉得燥热,躁动不安,让你半夜早早地醒来,甚至是流鼻血。而再「瘦」的猪肉,它也是凉性的。
这就是我们中国人的智慧,它和西方的思维之间差别在哪儿?中医营养学更关注事物背后的能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气」。
春天再冷,但它跟冬天的气不一样了。好人再坏,他做坏事,但还是好人;坏人有时也做点好事,但他就是个坏蛋。所以一定要在本质上去认识事物和人,哪怕咱们做一个好人的尾巴,也别做那坏人的头。
春天要好好接地气
「广步」的反义词是小细碎步。它包含两方面意思:一是指步幅,再就是指走路的节奏。你迈着大步「呱呱呱」地走,这就不对。「广步」是一种很悠然的,迈着大步子散步的状态,毛主席说的「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大致就是这个意思。
「庭」是什么呀?在农村,我们一般进了门之后,有个影壁挡着,你看不见里面。你只有过了影壁,才能看到空旷的院子。所以,「广步于庭」不是广步于「野」。天气还没有到暖和的时候,你不可能到外边去春游、撒野,就在院子里面散步,还是相对封闭的,而且是要迈着大步,步幅还要和缓。
春天头发应解开,穿衣服要宽松
头发,历来是作为人一种心性的、外在的有形代表,我们经常把它称为「三千烦恼丝」。和尚出家剃度了,表示他跟他的亲人、朋友之间的那种复杂社会关系给「咔」的一声剪断了。
曹操在行军的时候说:谁把田里面的麦苗踩坏了,就要斩首。结果他的马受惊了,把麦苗踩坏了。怎么办?他不能斩首吧?他就削下自己的头发来——以发代首。「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古人把头发看得很重要,把它当成是自己心性的一种流露,是头脑或心神的延伸。
古人蓄发原本为的是什么?男子八岁,女子七岁,披头散发,黄发垂髫,随便玩儿!等到他们启蒙入学的时候,就开始约束心性,开始束发了。到了弱冠,就要戴一个头冠,把头发扎起来,意思是:我已经离开了那个自由散漫的时代,我的行为有准则,有约束了,不能由着性子来了,这叫做「自我约束」。
可古人只有在春天的时候,才早早起来,把头发解开,让它自由披散在肩上,这叫「无拘无束」,所以在春天,不要约束自己,更不要箍着自己,把头发解开,披散下来,让自己的心性、心情或者是心思在这一刻自由地放飞。
而「缓形」是指让自己的身体放松,尽量地不受约束。可现在有很多人喜欢穿紧身衣。有句话叫「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勒自己,从形体上约束自己,结果是什么?在形体上,你苗条了,纤细了。但内在呢?气血运行全被堵在这一块儿了。
可春天是萌芽、生发的季节!你这么压着自己,勒着自己,体内的生机、生气还能发出来吗?不可能。所以,春天最好穿宽袍大袖,披头散发,早早起来,在自家院子里散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