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各品种樱花的凄美故事(花为樱木人则武士)

恐怕世界上再也没有那个国家跟植物的关系能像日本与樱花这样密切,就如同外国人提起熊猫就会想到中国,只要一提起樱花,世界上大多数人第一时间想起的一定是日本。

关于各品种樱花的凄美故事(花为樱木人则武士)(1)

不过樱花对于日本来说又不仅仅是一个象征,它同时也代表了一种风景、一种精神、甚至是日本所特有的文化,而即便日本的国花是菊花,但这也丝毫不损樱花对于日本人的意义,某种程度上,它就是“日本”

每年的3月15日至4月15日是日本政府规定的樱花节,在狭长的日本列岛,樱花从南至北依次绽放,逐渐蔓延成整个国家的“樱浪”狂欢。

关于各品种樱花的凄美故事(花为樱木人则武士)(2)

这时的日本人会放下手头的工作,选择与亲朋好友一同到樱花树下赏樱,甚至整个国家一切的政商文娱活动都围绕着小小的樱花展开,而且不光是如此,日本人也乐意将樱花作为日本文化的名片向外展示,这就不禁让人好奇,小小的樱花为何有这样的魔力能让整个国家为之着迷疯狂,甚至是将之当成是图腾信仰一般的存在?接下来我们就具体分析下为何小小的樱花能够成为日本文化的象征。

起源:樱花是丰收的重要象征

一个地区、民族甚至国家习俗的诞生与流行一定是建立在社会基础之上的。

事实上现在大家普遍认为日本人对樱花的追捧与赏樱的习俗是随着嵯峨天皇等贵族阶层的风雅之举逐渐在整个日本社会流行起来的,但其实根据日本民俗学者多田道太郎的研究:

观赏樱花的习俗和日本古代农耕社会“大米的生产”息息相关。

关于各品种樱花的凄美故事(花为樱木人则武士)(3)

正如同中国的各种节日节气都与农时有关一样,樱花花期的长短也是日本作物收成的风向标。

古时的日本列岛遍布的都是山樱,而樱花这种树木如果春季气温升的快雨水多的话,它就会很快凋谢,而这样的天气对作物来说也往往意味着歉收,但如果樱花的花期很长,则意味着当年的气候也很适合农作物的生长,一个丰年也是农耕社会的古人们们可以预见到的了。

因此,古时的日本人往往会对樱花的盛开满怀期待,这最早是源于百姓对丰收的期盼,而不是贵族阶层的风雅,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就是日本京都的今宫神宫至今还有着祈愿丰收的“安乐祭”活动。

关于各品种樱花的凄美故事(花为樱木人则武士)(4)

每年安乐祭的时候,当地人都会身着和服载歌载舞来祈求樱花慢点凋谢,为大家带来一个丰年,这便是日本樱花文化的起源。

发展:樱花与物哀文化无比的契合

大家都知道,日本自古以来就是个小国寡民,多火山地震的国家,就连另一个国家的象征富士山都是座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爆发的活火山,再加上日本古代兵祸连结,因此日本人从古时起就对死亡有着不一样的解读与认知,而这种对生与死敏锐感知最终在日本的平安时代凝结成了物哀文化或者说是物哀美学。

关于各品种樱花的凄美故事(花为樱木人则武士)(5)

川端康成曾公开表示“平安朝的物哀是日本美的源流”,他认为在樱花中体现出的悲与美是相通的。花开七日,极尽绚烂,然后凋谢,那种倏然而逝的“瞬间美”正是“艺术的极致”,花落带给人的无常哀感正是日本美学的精髓。

而这种文化也影响到了日本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渗透成了民族心理的一部分,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太宰治、芥川龙之介、三岛由纪夫等人都选择在文学创作的巅峰时期自杀,正是如此,而纤细灿烂的樱花在短暂绽放后便倏然凋零,简直就是为“物哀”文化所量身打造的现实载体,所以它能得到日本人的喜爱就不足为怪了。

关于各品种樱花的凄美故事(花为樱木人则武士)(6)

其实许多人会觉得日本人的这种文化略显“变态”,但这一切只是由正常地理环境所孕育出的正常文化罢了,就如同中国地大物博,乱世之后又总能迎来大一统的治世,这样的条件就塑造出了中国人中正平和,喜爱大圆满结局的民族性格,将之类比到日本身上,大家对日本文化也就能多出一份理解了。

最终确立:有意培植的“樱花”文化

如果说平安时期物哀文化的诞生使樱花成为了日本社会上的一种主流审美的话,那么江户幕府时代诞生的武士道最终使樱花真正的升格为“日本”民族主体的象征。

事实上武士虽然在日本出现的很早,但是武士道这个东西却是直到江户时代才真正完成的,并且在此之前它是与与樱花这种偏女性化与阴柔化的东西是完全没有什么联系的。江户之前的武士们很难想象他们身配双刀,代表着杀戮与死亡的后辈们竟常常会用樱花来自比,而这都是因为江户初年日本古学派始祖山鹿素行提出的武士道的概念,让武士精神与樱花联系在了一起。

关于各品种樱花的凄美故事(花为樱木人则武士)(7)

“花为樱木,人则武士”,首先来说樱花的阴柔对于武士激愤、暴烈的心理起到了一个很好的补偿作用,另外,一朵樱花微不足道,但是一树樱花就变得绚烂起来,而这也与武士道中的集团精神很是契合,最后“花开七日,绚烂而逝”的樱花与“宁愿短暂,也要灿烂”的武士精神完美的贴合。

樱花最美的时候,也就是它要凋谢的时候,而日本武士认为武士的一生也同样应该如此,人生短暂,在有生之年做出轰轰烈烈的大事展现生命的美丽与价值,并在人生的顶峰毫不留恋的结束自己的生命,这就是武士的精神。

在日本上层阶级的有意推动下,武士精神渗透到了日本整个民族,牵引支配着日本人的精神生活,与之相契合的樱花文化也就成了日本文化的象征,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二战时期日本人喜欢将空军飞行员叫做“初樱”,预示着他们必将如同樱花一般,在展现自身的绚烂之后为国家而死。

关于各品种樱花的凄美故事(花为樱木人则武士)(8)

最后总结,“欲问大和魂,朝阳底下看山樱”,作为一种植物花卉,樱花能够代表着一个民族国家的精神与文化,这在世界历史中都是极为罕见的,如果要研究日本文化,试着从“樱花”入手去解读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参考文献:

《浅谈日本的樱花文化》

《又见樱花——扶桑散记》

《从樱花、武士道看日本“消亡美”或“死亡美”审美倾向》

《凋花一瞬起哀歌——浅析日本民族物哀审美观视野下的樱花意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