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做重要的再做不重要的(真正的差别在做)

嘿~朋友~

欢迎你来一起见证包子的成长历程

喜欢我的话,记得关注哦~

▽▽▽

接下来的21天,我将围绕三本跟个人成长打造有关的书籍,来发散式记录我的思考,(赶脚有点像自由书写哟~)

7天记录一本书,3本书、21天的时间,以此作为个人成长行动第一站吧~

第一本有关的书是《Show your work》,一本已经绝版的书,但是看起来有点轻松又有料~

为什么轻松呢?

因为这本书两百多页,没有太多理论知识去引经据典告诉读者“为什么要这么做”,而是直接讲“要怎么做才是最优解”,这么直白的讲解手册,确实不常见了。

而且,这本书里好多金句啊~对于喜欢囤金句的我来说,真的是太爱了!所以,我也会在文中把这些金句单独拎出来,做成金句卡展示哦~

为什么有料呢?

《show your work》这本书全程在讲如何进行“自我展示”。

天知道“自我展示”对我来讲真是如坐针毡、如芒在背、如鲠在喉,既想做好,却迟迟提升不了行动力。

而这本书中的很多观点,让我的DNA终于动起来了!它让我感觉到:原来做这件事情并没有我想的辣么难嘛~

总而言之,我在这本书里找到了很多突破口,是可以拿来即用的经验,可操作性非常强。

01

我想分享个故事

期待有远方的酒友来找我

如果你专注让自己变得更好,别人就会找到你。不要为自己的作品寻找观众,而是让观众找到你。

先做重要的再做不重要的(真正的差别在做)(1)

这句话说了分享的必要性,只有把自己推出去被更多的人看见,才能为自己的作品吸引来客户,这才是具有时间复利价值的行动。

所以我把这句话放在第一条,也是为了给自己赋能吧~用这句金句告诉自己:“这么做有很大的持久价值”,那么,无论是更新公众号,还是去做短视频分享,就有了更多的动力和热情。

这股力量,其实是从「未来」借来的。

所以如果当下做一件事产生不了激情,那就从未来给自己借力吧!去问自己一句话:

“ 如果持续做这件事情,坚持三个月、半年、一年后,它会产生怎样的价值?自己会有哪些好的改变呢?对他人又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在教练对话中,这种方法叫做“ 放大成果 ”。

但是我想说的,还不仅仅是这一点,因为我要给这个“故事”加了一个定语:“我不确定好不好。”

02

我不确定这个故事好不好

但应该有想听的酒友

我不确定我的故事好不好听,所以我不确定是否应该拿来分享。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好久好久,直到我发现了自己的这个信念模式:

“我分享出去的东西,一定得是我认为「优秀」的东西。”

写完的读书笔记、觉察日记,只有我觉得内容还不错的,我才会主动地分享;画完的画,只有我觉得能拿得出手的,我才会主动地分享。其他的,都会被我收录在文档里,存在电脑的某个文件夹中,永不见天日。

调整自我期许,忘记“天才”的概念,更多去思考如何发展“众才”,并为它做出贡献。

先做重要的再做不重要的(真正的差别在做)(2)

当我看到这一句的时候,是有感觉被“戳到”的,确实有点“天才”的期许在身上,成了一个隐形的包袱,阻碍我去自由地分享结果。

“天才”和“众才”差别在哪里呢?

天才是一个人完成所有的事情,众才是一群人一起完成所有的事情。

我最近迷上了一部真人秀综艺,叫做《登录圆鱼洲》,一群具有脑力、体力、性格迥异的玩家聚集在一起,要获得最终的胜利,就需要利用自己的差异化优势、先发优势、信息不对称优势等等优势,跟其他优势互补的小伙伴组成联盟。

这个综艺的核心概念,就是“博弈论”。

而发展自己的“众才”能力,就是要主动参与这样的博弈:

想清楚自己已经学会了什么、想学什么,再去看别人在分享什么、没有分享什么,从中找到空缺,把自己补上去。

03

把自己当做「业余爱好者」

而非「专家」

在众目睽睽中分享自己的所学,并不是要体现自己“方方面面都很厉害”,而是通过分享出去的内容,让其他众才们可以看到我的优势,同时也能看到我需要填补的短板。

于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就能在人生的博弈中,互相找到了自己的最优解。

分享自己,是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做到的事情,并非只有专业的人才有分享的发言权。

初学者的心面向无限可能,专家的心则饱受羁绊。

先做重要的再做不重要的(真正的差别在做)(3)

越有「偶像包袱」,就会越想追求完美形象、害怕出丑出错,反而限制了自己自由歌唱的权利,哪怕五音不全,那也是自由的声音。

没有记录,就没有发生。如果希望被更多人了解,知道自己的兴趣爱好、知道自己在乎的东西,那就得通过分享,把真实的自己表达出来。

并非要等到成为「专家」之后才去分享自己,而是要在持续的分享过程中,看到自己的能力越来越好。

所以,真正的差别,其实是在「做」与「不做」之间。

先做重要的再做不重要的(真正的差别在做)(4)


以上就是今天我对于本书的自由思考内容❤️

今天阅读后的行动计划,就是原汁原味把这些内容发布出去,不纠结自己的表述逻辑和层次深度是否达到了“优秀写作”标准,要的就是卸掉“完美主义”的枷锁,享受分享自由。

好啦~明天继续围绕这本书进行自由写作,明天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