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神话妖怪图鉴(姑获鸟百目鬼咱们熟悉的日本妖怪70)

“妖怪者,盖精气之依物者也。”

妖怪一词出现于距今1800多年前的晋代,干宝在《搜神记》中第一个提出这个概念。

提起妖怪,可能在很多年轻人的印象里,除了宫崎骏笔下的无脸男、汤婆婆,龙猫、灰尘精灵、幽冥公主,就是其他一些日漫里的妖怪形象了。却少有人知道神兽白泽,就连“百鬼夜行”以及“姑获鸟”都常被认为是日本的。

而关于中国本土的妖怪,除了《西游记》以及《聊斋志异》,咱们熟悉的还剩多少呢?

有着日本漫画第一人的水木茂曾经说:

“如果要考证日本妖怪的起源,我相信至少有70%的原型来自中国,除此之外的20%来自印度,剩下的10%才是其本土的妖怪。”

然而,日本的妖怪在中国备受宠爱,而咱们中国的本土妖怪却日渐式微,想想就有些心酸。

日本神话妖怪图鉴(姑获鸟百目鬼咱们熟悉的日本妖怪70)(1)

宫崎骏《龙猫》

最近看了一本书,叫《中国妖怪故事》,这是一本奇书,书中记录了1080种中国妖怪。作者张云花费了七八年的时间,认真研读了《白泽图》、《山海经》、《搜神记》、《幽明录》、《述异记》、《酉阳杂俎》、《阅微草堂笔记》、《聊斋志异》《子不语》等300多部志怪小说和地方志,并从这些古籍中,精挑细选,将所有的妖怪分类成册,并翻译成通俗的白话文,建立了一个庞大的中国妖怪体系。可以说,《中国妖怪故事》就是一本妖怪大百科。这本书将妖怪分成了统领、妖、精、鬼、怪5类,并按照首字母排序,方便查找,以后看日漫碰到了不熟悉的妖怪,就可以随时随地来检索一下啦。

将中国妖怪统筹归类,张云是第一人。

来自安徽的张云,是作家,也是编剧,从小喜爱妖魔鬼怪,热衷奇闻怪谈,自封“搜神馆主”的他,出版过多本妖怪题材的作品。他说,编撰这本书的初衷,就是:

希望有一天,中国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我们的妖怪文化,并将其发扬光大,希望我们的孩子,都能自豪地对别人说,这是我们中国人的妖怪,我们的祖先创造的妖怪。

本文将选取几个我们熟知的妖怪来追根溯源。

日本神话妖怪图鉴(姑获鸟百目鬼咱们熟悉的日本妖怪70)(2)

张云《中国妖怪故事》封面

1、 姑获鸟

1994年,日本作家京极夏彦出版的悬疑推理小说《姑获鸟之夏》掀起了“姑获鸟”之热,该作品不仅被改编成漫画,还被拍成同名电影。

在影片中,姑获鸟是胎儿未出生的产妇怨气所化。

怀孕不产而死者,若弃尸于野,胎内子不死而生于野者,母之魂魄多化为人形,抱子行于夜路。此赤子之泣声,即所谓产女之泣是也。其形貌乃腰际沾血之弱女子也。

其实这个姑获鸟并不是原创,早在中国晋代时期就有记载。

晋代郭璞的《玄中记》中提到,

“姑获鸟夜飞昼藏,盖鬼神类。衣毛为飞鸟,脱毛为女人。鸟无子,喜取人子养之,以为子。今时小儿之衣不欲夜露者,为此物爱以血点其衣为志,即取小儿也。故世人名为鬼鸟,荆州为多。”

而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提到了它的由来,说是死去的产妇的执念所化,抱着婴儿在夜里行走,怀抱里婴儿的哭声就化成了姑获鸟的叫声。很显然,《姑获鸟之夏》里的形象更接近于李时珍的记载。

姑获鸟在中国寂寂无名,到了日本却混得风生水起,难道是因为日本的风水更适合姑获鸟修行?

日本神话妖怪图鉴(姑获鸟百目鬼咱们熟悉的日本妖怪70)(3)

游戏中的姑获鸟形象

2、 百鬼夜行

第一次听说“百鬼夜行”是在《天行九歌》里,当时就觉得这个场面好恐怖。于是特意百度了一下,才知道“百鬼夜行”这个词原来是日本传过来的。

在我国古代,有钦天监和太史局,负责观察天象,处理灵异事件,而在日本,这一类人被称为阴阳师。在平安时代,人们相信大街小巷白天是人活动的场所,到了晚上群妖现身,就诞生了最早的“百鬼夜行”。

实际上,“百鬼夜行”正是源于唐朝时的驱傩大戏。

传说在上古时期,黄帝有个妃子,叫嫫母,相貌丑陋。黄帝外出巡行时,元妃嫘祖病逝了,于是便让嫫母负责监护灵柩,并且封了她一个“方相氏”的官位,利用她的相貌来驱邪。从此以后,方相氏便成了宫廷祭祀礼仪中的重要角色。

方相氏现身驱鬼的仪式称为大傩,到了唐代最为兴盛。后来唐文化流传到日本,就演变成了今日的“百鬼夜行”。

日本神话妖怪图鉴(姑获鸟百目鬼咱们熟悉的日本妖怪70)(4)

方相氏

为什么同样的妖怪在国内没什么生存空间,到了日本却又深受喜爱呢?妖怪文化在日本是怎么发展的呢?

唐朝时期,日本遣使来朝,不仅带去了中国先进的技术,也带去了中国传统文化,很多优秀的志怪典籍以及小说都在这个时候大量流入日本。日本将这些作品结合本国文化重新改编,也就形成了日本独有的妖怪文化,就像是汉字的发展过程一样。

19世纪90年代,井上圆了发起并创立了“妖怪学”,日本成了第一个把妖怪作为一门学问研究的国家。从此以后,妖怪学在日本成为了显学,并成为了日本的文化代表之一,继而推出的与妖怪有关的文学、影视,漫画作品享誉世界。

日本神话妖怪图鉴(姑获鸟百目鬼咱们熟悉的日本妖怪70)(5)

《夏目友人帐》

而反观我们中国呢?

在观念上,中国文化界长期将妖怪视为封建迷信,认为妖怪根本上不了台面,这种轻视的态度,也造成了妖怪文化的凋零。

在文学演绎方法上,《聊斋志异》、《山海经》以及《搜神记》之类的作品虽然故事性很强,却始终脱离不了当时的文化背景,很多故事理念已经不能和现代社会相契合,比如说“重男轻女”,“杀生”,“女子是男人的附庸”之类的思想。很少会有人像日本一样,将妖怪赋予新的意义,结合社会实际,创造出新的作品。就像是《夏目友人帐》一样,千奇百怪的妖怪,虽然长得不太好看,却都有个性,有的多情,有的重诺,有的讲义气,,让人难以忘怀。

日本神话妖怪图鉴(姑获鸟百目鬼咱们熟悉的日本妖怪70)(6)

国漫《狐妖小红娘》

不过,近些年来,国漫的崛起,也给中国的妖怪文化增添了一丝生机,比如说《武庚纪》,以及颇具日漫风格的《狐妖小红娘》,涂山、狐妖,正在以新的姿态出现在大众视野里。

妖怪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半壁江山,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遗产,应该被发扬光大。《中国妖怪故事》这样的妖怪大百科值得我们每个人去读,只有先熟悉,才能再创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