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讲人生最大的智慧 横扫儒墨等百家思想
文丨曹镜明
题丨杨朱:一毛不拔学说,横扫儒墨等百家思想,为何成为自私自利的代名词
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思想解放时期,长达五百四十八年,诞生过许多历史先贤,为着中原地带的大一统而提出自己的学术主张,其中大家比较耳熟能详的有:儒家、墨家、法家、道家、阴阳家、名家、杂家……真可谓各领风骚数十年!
杨朱学说就曾显赫一时,盖压同时代的其他诸子思想,可最终还是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断了传承,只得留下个成语“一毛不拔”来讽刺世人的“自私自利”,不得不感叹文化传承的艰辛。我们国家、我们民族,作为唯一一个未曾断了脉络的四大文化古国、古老民族,必须要感谢祖辈们的砥砺前行。
杨朱学说的创始人就是杨朱,别称扬子,字子居,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与他的生存时间产生交接的其他著名先贤伟人有道家的庄子、儒家的孟子、墨家的墨子等,绝不是一个诸法不显的衔接时代。而杨朱可以在诸子百家中,那么多先贤伟人里独树一帜,学术占据当时的主流地位,绝不是一个十分简单的事。
换句话说:如若杨朱的“一毛不拔”思想真的是极端的“自私自利”又如何能够盖压同时代的学术思想的呢?在这“一毛不拔”的背后,绝对有着令大多数人信服的理由。
今天的杨朱学说,近乎没有专业著作传下,只得在其他先贤伟人的著作中寻个“只言片语”,如此一来,首先就需要面对两个主要问题:
一、既是只言片语,如何汇聚一体;
二、既是摘自他言,如何窥见真意;
这是一个无解的问题,无论是谁都没办法解决,除非后人能够通过考古挖掘,来寻找到相关的一手资料。至于现在,只能够将这些从他人的著作中寻得的“只言片语”收集到一起,相互佐证,以求窥见近乎真实的意义。
虽然无法肯定杨朱的学术思想具体是什么,但可以肯定的是儒家的孟子和墨家的墨子十分抵制这种思想,甚至杨朱和墨家还曾进行过一次辩论,至于孟子也是多次批评过杨朱的学说,包括现在“一毛不拔”的自私自利的释义也是出自《孟子丶尽心》说:“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那么我们完全有理由怀疑,当儒家成为封建社会的官方学说之后,有刻意打压、抹黑和扭曲,其他学术思想的嫌疑。故而,在探讨“一毛不拔”的真实释义时,绝对不能仅凭借儒家的一家之言而进行判定。
虽然庄子不是很喜欢杨朱学说,甚至在他的著作中也都没有提及过这个人,但杨朱学说的思想来源,无疑是道家,这点是可以十分肯定的——《老子》第十三章:“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当然,杨朱的学生也绝对不完全是道家思想,不然就不会存在“杨朱学说”这个流派了,不过在研究杨朱学说的时候,无疑道家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至少道家的治世思想绝对是。
杨朱认为:“古之人,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这也是“一毛不拔”的出处,仅可惜在《孟子丶尽心》中仅偏颇的引用:“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将后面的知识思想隐去,只是刻意夸大论证部分。
杨朱的原话是:如果拿世间的利益和我的一根腿毛来换的话,我都不换;如若拿我的一根腿毛来还世间的利益的话,我也不换;如此一来,大家都这样,这个世界也就会变得很好。从某种程度上来看,这就是一种“个人管好个人”的治理思想和道家的相近,但更加的入世。而孟子仅仅是截用“如若拿我的腿毛来让世间受益,我都不换”部分,其他部分置之不理,就可见用心不够端正。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即便是杨朱也不相信什么“毫毛利益换天下”的说法,只是无奈的举例回答而已。例如:墨子的徒弟禽子在问杨朱这个问题的时候,杨朱就有明确的回答到:“一根毫毛是解决不了天下的事的。”
综述,杨朱学说的“一毛不拔”思想,就是建立一个人人为自己,又不侵犯他人利益的社会氛围。这是毫无问题的,即便是今日也是许多人的主张。至于杨朱学说为何失传,一方面是继承的问题,另一方面这种学说又何尝能够实现?相对于其他学术主张背后的终极状态,杨朱学说更加切入世人的痛点,越骚越痒,恍若鸡肋。
作者自荐:
1)王朔评白岩松:自以为的真诚,不过是骨子里的做作,没有过人见解
2)白岩松讽王朔:原以为他也就评价老舍、鲁迅,没想到把枪口指向我
3)王朔评冯小刚:欺下必媚上!唯成功论的投机主义者,殿堂里的小丑
4)李敖、王朔都看不起金庸,就连德国人都说:金庸在写作上是种倒退
5)王朔评余华:《活着》写不过《活鬼》,苦难比不过阎连科、刘震云
本文系【曹镜明】原创,图片来源网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