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飞的昆虫都是什么虫子(那些你误以为是昆虫的虫子)
以往,动物学家们认为只要是成虫具有3对足即是昆虫家族的成员,也同样将昆虫直接称作"六足动物"。但随着对这类生物的不断探索,动物学家们渐渐地发现其中有三个类群与整个昆虫家族在系统发育及外部形态上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故而现将这三个家族提升为独立的大家族,与昆虫纲动物并列,并加以整合,使之共同构成为六足总纲(现在已被提升为六足亚门)。
这三个家族曾经被认为是昆虫,而最后被"逐出门户",成为了独立家族。这三个家族就是原尾纲、弹尾纲和双尾纲。可以说,在目前的系统发育研究中,这三类动物是昆虫纲动物亲缘关系最近的类群。
原尾纲
原尾纲动物统称为原尾虫,在早期分类学中它们被归入昆虫纲无翅亚纲原尾目。中国著名原尾纲动物学家尹文英院士与意大利生物学家R. Dallai共同对其进行比较精子学和亚显徽结构研究,最终揭示了其系统发育的地位,并对之前的原始分类做出了修正,认为从科学严谨的角度来看,这种生物不应属于昆虫,应当从昆虫大家族中"除名"。
原尾虫是一类体型极小的节肢动物,其体长一般不超过2毫米。它们喜欢栖息在湿润的土填中,也有一些物种喜欢藏匿在岩石下及树皮中,一般以植物根须上的真菌为食。因此,这类小型节肢动物由于其体型微小,加之栖息环境隐蔽,直到现在也很难在野外发现。
1907年,意大利昆虫学家西尔维斯蒂发现了第一只原尾虫,并创建了原尾目;1956年,中国著名昆虫学家杨集昆先生在华山首次发现了分布在中国的原尾虫;1963年,尹文英院士描述了分布于中国浙江天目山的两种原尾虫。至今,全世界已发现原尾虫600多种,而中国也已记录了原尾虫164种。
弹尾纲
弹尾纲动物也被统称为跳虫,原尾纲动物一样,弹尾纲也是一类较为原始的六足动物。由于它们也具有三对足,因此在最初分类的时候也被直接定义为昆虫的范畴。它们的腹部末端具有弹跳器,会在遇到危险时进行弹射,故此得名。
跳虫分布环境极为广泛,几乎所有有土壤、腐殖质的地方均有跳虫活动。除此以外,人们也曾在树皮下、海岸线甚至白蚁巢穴中发现过它们的踪迹。全世界已发现的跳虫种类有8000种左右,而中国已被命名的跳虫也有300余种之多。不仅种类,跳虫的数量通常也十分庞大。曾有动物学家在1英亩草地中,从表面至土填下20厘米处统计出有2亿多只跳虫。中国动物学家也曾统计出在一般阔叶林的土中每平方米有1万~10万只跳虫,它们是节肢动物里比较繁荣的一个家族。
虽然跳虫的种类和数量极为庞大,但却很少有人关注到它们,最主要的原因是这种动物与农业生产关系并不大,不会给人造成多大的危害。这是因为跳虫的体型同样很小。它们一般不会超过5毫米,最大的跳虫体长也不过1厘米左右。我们可以仔细观察搜索一下,也许在家中的花盆里,或是一小片常年湿润的土壤中,就能发现数量庞大的弹尾纲生物。
双尾纲
双尾纲动物一般称为双尾虫或铗尾虫,它们同样是生存在土壤或洞穴中的一类节肢动物,人们对这种昆虫知之甚少。目前,全世界已持续发现了800种以上,中国则已发现了50余种。双尾纲动物没有复眼,也没有单眼,这也许是其长期处于黑暗环境退化所造成的。这类动物最有特点的地方便是腹部末端长有一对尾须或尾铗,它们也正得名于这个特征。
双尾纲动物一共由三个小家族构成,即康蚂科、原蚂科和铗蚂科。其中,康蚂科与铗蚂科最为常见,康蚂科的腹部末端为一对长长的尾须,铁科腹部末端则是一对骨化呈钳状的尾。双尾纲动物性情胆小,当遇到忽然出现的强光或危险时,它们会迅速钻入土填、岩石缝隙中。这一类动物大部分为植食性,会取食植物、菌类及腐殖质,也有少数种类会捕食其他小型动物为肉食性。
虽然人类探索范围越来越大,我们还会发现更多的节肢动物,在分科的时候,科学家也会严谨对待,一些错误的分科也会被纠正。不是昆虫的家族也将会纷纷独立,不再被定义为昆虫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