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乡村锣鼓调(乡村旧事乡村锣鼓)

童年的记忆里,印象最深的是乡村锣鼓了,这乡村锣鼓跟现在我们看到表演的“赣榆锣鼓”不同,现在的“赣榆锣鼓”是移植来的,多有山寨之嫌,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本地乡村锣鼓调?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本地乡村锣鼓调(乡村旧事乡村锣鼓)

本地乡村锣鼓调

童年的记忆里,印象最深的是乡村锣鼓了,这乡村锣鼓跟现在我们看到表演的“赣榆锣鼓”不同,现在的“赣榆锣鼓”是移植来的,多有山寨之嫌。

我们赣榆本地乡村的传统锣鼓,和咱地方老百姓一样,朴实自然,它没有黄土高坡陕北锣鼓那样的粗犷威风,也没有南国边陲锣鼓那样的婉而多情。我说的本地的乡村锣鼓简单得很,就是一套简单的锣鼓家伙,几个喜欢热闹的人随心所欲的可劲敲,紧一阵,慢一阵,敲得是如痴如醉,它的每个鼓点,每个节奏都发自人的内心,完全是高兴、开怀、自由的敲,如开怀放歌,如江河奔腾。

在农村,这乡村锣鼓多是在冬季农闲的晚上响起,这个村响起来了那个村接,常常从天刚黑,敲到夜里12点。那个时候,人们的生活水准不高,但精神面貌并不差,虽然不敢说是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起码是社会风气很好,大家在一起很是和谐,那乡村的锣鼓,就敲出了这感觉。 那时候,农村里有文化的年轻人不是很多,哪个村若是有几个初中毕业的学生,绝对的稀罕,要是出个高中毕业生,简直就是明星一般的人物。这些年轻人在庄上,往往是文化活动的积极分子,这个村的文化活动也一定比一般村庄活跃。

我小时候住的村子并不是我的老家,那是土改后家父调去工作的地方,因为庄子比较大,这里的人好水土也好,就在那里定居了,我从童年到20岁时,是在这个小村庄里度过的,所以印象特别深。

1963年,我已经大记事情,当时农村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也就是“四清”运动。那年冬天,县里的“社教工作队”进驻每个村庄,首先是发动群众,组织起农村业余宣传队,宣传队的任务是业余排演节目,配合运动的宣传。我们村可能是有文化的年轻人多一些的原因,很快,业余宣传队在周围村庄很有名气,配合运动排练演出了《三世仇》、《血泪荡》、《三月三》、《两块六》、《夺印》等富有教育意义的大型剧目,记得临边一个村子不服气,不甘示弱,利马排练演出了大型戏剧《悬崖勒马》,还跑到我们村贴出了演出海报。村村相互比着干,自然,那锣鼓家伙也是对着敲,你比我响,我比你还响,有的村子还弄了两套锣鼓,一时间,这乡村里搞的很是热闹。 大约是1964年,县文化馆搞文艺节目观摩调演,我们村的节目被抽调参加汇报演出,获得大奖,奖励了很多图书。我当时看的好多连环画就是在那批图书里借来的。 获得了县大奖,我们村的锣鼓家伙敲得更响了,特别到了冬天农闲,每天晚上都狠狠地把锣鼓敲响。

锣鼓一响,心里发痒。乡村里,只要锣鼓一响,最受吸引的还是孩子们,那当口,只要一听到锣鼓响了,我们是拔腿就窜,寻着锣鼓声,跑去看热闹,若是那些大人们高兴,让哪个孩子跟着打个小钹挠儿,敲个小堂锣,那可是个很荣幸的差事,会让其他孩子们羡慕不已。

不久,社教运动出现了转折,农村的业余文艺宣传活动突然停止,很长一段时间,乡村的夜晚冷冷清清。

过了不知多久,那乡村锣鼓又突然响起来了,而且敲的比以前更响,白天敲,晚上敲,几乎村村敲,天天敲,真是敲得震动四庄八村,地动山摇。锣鼓虽然仍在敲,但晚上演戏的事却几乎没有了。我们这些孩子们闲的无聊,有时候晚上听到哪个庄有锣鼓声,总以为是那里有戏,常常跑好几里路奔去,可到那里一看,什么没有,只有一些戴着红袖章,腰扎皮带敲锣打鼓的人,在雪亮的汽灯下疯狂的乱捶。

那一阵,疯狂的锣鼓敲响了一个新的运动,一个令人难忘的10年岁月开始了。

乡村,也不例外。

岚山渔人 2011.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