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年就有牛样子(牛年也说牛)
2021年2月27日 星期六 晴
一眨眼牛年的春节已经过完了, 岁月在不经意中又流逝了,鼠年完全消逝在历史的尘埃中,牛年的春天已经扑面而来。昨天过完元宵节,节日的氛围才慢慢淡去,只不过那翻飞的思绪,怎么也难以抹去鼠年记忆中的忧伤和压抑。去年鼠年是世界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
鼠年开年就是新冠疫情的爆发流行,一波又一波、一轮又一轮,这对人类健康和全球经济的都是极大的打击。在这样的时刻,美国对我国的经济制裁和高科技行业打压让我们的外贸企业也陷入困境。不过牛年已至,春天已经到来了,万象更新,牛在中国就象征着吉祥如意,象征着坚忍不拔,象征着拼搏进取,于是人们有了新的期盼,有了信心和勇气,抛却心中阴霾,准备在新的一年大展身手,战胜各种困难,再创新辉煌。
牛作为六畜之首,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看作勤劳的象征。它,多贡献,少索取,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它,默默无闻、温和驯良、任劳任怨、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正因为如此,牛一直是最受人们敬重和喜爱的忠诚的伙伴。
牛,是无所苛求的。他不需要那令某些人向往已久的荣华富贵,只要求主人每天给他一些杂草,给它一个安身之处。怪不得文人墨客总有赞它的诗歌:“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病牛耕耘千亩生产无数粮食,累得精疲力尽又有谁来怜惜它力耕负重的劳苦呢?但是它为了众生都能吃饱,即使拖垮了病倒卧在残阳之下,也在所不辞。
它就是这样无私,不管在酷暑还是严寒,只要有需要,它都会默默地付出。它的身上何尝不折射着华夏人民淳朴的精髓呢!牛吃的是草,但付出的却是平凡而辛劳的一生!一代文豪鲁迅先生曾自喻为“牛”,写下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不朽诗句,成为许多人一生的座右铭。
春天到了,暖阳和煦,北京公园里的黄色的迎春花儿开了,然而,北京的春总比我们家乡的春来得迟一些,满目还是枯枝和枯草,而我朋友圈里家乡的春已经呈现出万紫千红的景象了,那小草泛绿,柳枝吐青,路边梅花盛开,山上油菜花漫山遍野,春耕生产又将来临。说起春耕我想起了高中时寒假到同学家放牛的情景,春耕景象更是映入眼帘。
我生活在恩施老城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父母都是工人,出生于工人家庭,因此,我也没什么机会去下田种地、放牛放羊的。然而,高中时有一个非常要好的朋友桃儿,她的家在新塘的大山里,家里有几亩田地,而且牛羊成群。寒假她邀请我到她家里去过年,我开心极了,整个寒假就跟着她一家人到田里挖土豆、上山坡放牛。
每天清晨,我和桃儿,还有她弟弟黑娃儿,走进牛栏牵出牛,黑娃儿总骑上牛背,我们两个姐姐就跟在后面,匆匆走向青草最茂密的草丛。
那时候黑娃儿还小,总跟在我后面叫“花儿姐姐”,但这个小鬼精灵骑在牛背上像一个将军一样威风凛凛,我是不敢骑上去的,我怕牛把我从背上摔下去的。然而,牛真是忠诚、温顺,根本不会恃强凌弱,黑娃儿坐在像山一般的牛背上,手里拿着小树枝,时不时用手中树枝,抽几下大水牛的屁股,它一点也不在意,只是甩动几下尾巴。
牛也有无可奈何的时候,每每遇上讨厌的蚊子和可恶的牛苍蝇攻击时,它除了摇头摆尾就只能任其欺凌了。特别可恨的是如蜜蜂大小的牛苍蝇,它们看见牛就疯狂地扑上去叮咬,看着让人心痛。看着那些猖獗又贪婪的家伙,黑娃儿再也按捺耐不住心中地愤怒,跳下牛背全力帮助牛对抗这班吸血鬼。
牛非常灵性,黑娃儿在牛肚下穿来穿去,拍打着叮在牛身的大苍蝇,手上血迹通红,它也非常的配合,站着不动,只是一个劲甩尾巴,似乎知道他在帮它。帮牛驱赶完苍蝇后,我们三个就在草地上坐下来,看着前面的牛慢吞吞地吃草,而黑娃儿拿出随身携带的笛子开始演奏,真是悠扬悦耳,让牛有时候都停下来侧耳倾听,看来对牛吹笛比弹琴更能让牛有感觉。时光就在笛声的伴奏和牛儿吃草的场景中慢悠悠地过去了。
回想起这段往事,让我对牛充满了感情,对牛年充满了期待。于是来到公园里的一个小展览馆,这里正在展出当代画家王同仁先生画的百牛图,真是千姿百态、生动活泼、笔墨酣畅。这一下让我真正走进了牛的世界,切身感受到牛的精神,发现牛年所蕴含的深刻的含义。
自古人们都喜欢画牛,《宣和画谱.畜兽》篇云“坤象地,地任重而顺,故为牛。"牛之为地,负载万物,博大宽厚,任重致远。画家笔下的老牛宽厚坚毅、壮牛无畏奋勇、孺牛纯朴天真、群牛团结一心。严父慈祥,催子奋进,亲子和乐,天伦纯真;朝阳万里,抛洒汗水,忍辱负重,艰难劳止;甘为孺牛,赤胆忠诚,鞠躬尽瘁,无怨无悔。他们绘牛之体性,传中华民族之风神。
看着这些画想到牛一辈子脚踏实地、负重前行、勤奋尽力、埋头苦干,泰山压顶不屈腿,蛮荒在前仍奋蹄。老牛拉破车,人急牛不急,任你火急火燎它却不慌不忙、慢条斯理、有条不紊。牛老成持重,只埋头做事,不轻易发声,偶尔“哞”地叫唤一声,一定是震彻深谷、气贯长虹。不管前路是刀山还是火海,不管是身上背负多少重担,牛总是迈着稳健、坚定的步伐前行。在十二生肖中,牛是最有静气和定力的。
而且牛背上驮载过中华文化先贤,老子骑青牛,紫气东来;孔子坐牛车,周游列国。遍布中国广袤乡村的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们既丰富了物质财富,也创造了丰富的精神财富,“牛文化”多如牛毛、汗牛充栋。
牛是人类的朋友,是农耕文明的标志,虽然农业科技的进步已经让农民挥别了刀耕火种、牛耕马犁,但牛依然是中国乡村的风景,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元素,是中国人的集体乡愁记忆。牛年总绕不过说牛。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