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贯中为何能写三国(东汉末年实为4国并存)

一直以来,对于东汉末年的混乱时局,人们的印象就是后来的三国鼎立。只不过,其实当时的中国并不仅仅是魏蜀吴这三家,还有一个所谓的国家,就是燕国。

当然,这个燕国并不是战国时期的诸侯国,而是由一个叫做公孙度开创的辽东这块地盘。

但问题是,显而易见,此时在我国境内有四个国家,为什么罗贯中却有意忽视这个燕国呢

罗贯中为何能写三国(东汉末年实为4国并存)(1)

如果说罗贯中这个作者可能是孤陋寡闻的话,那么学识渊博的孔明先生总不会如此糊涂,在洋洋三千字的《出师表》中,居然把辽东这个诺大的地盘也给直接忽略掉

其实,燕国之所以被《三国演义》给边缘化,甚至被剔除魏蜀吴之外,有着一定的历史渊源,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事。

偏远一隅毫无热度

首先就燕国这个地盘的出处来说,就有点不正统。燕国当时并没有独立,燕王其实是董卓的下属——公孙度这个辽东太守。

罗贯中为何能写三国(东汉末年实为4国并存)(2)

董卓的原籍,在今天的甘肃定西市的岷阳,在当时与羌族搭界,是一个非常边缘化的地方,拿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没有开化。

当年董卓就是凭借着自己强悍的体魄 ,在当地成为一霸,就连羌人也对他无可奈何,以至于成为董卓的随从。

后来,西羌的民族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东汉政权为了维护在陇西的统治,开始想出以夷制夷的策略,于是,董卓就成为不二的选择。

董卓在平定西羌的屡次暴乱中逆袭崛起,很快就成为东汉朝廷的一员猛将,官职也是一路飙升。最后成为河东太守,也算封疆大吏。

罗贯中为何能写三国(东汉末年实为4国并存)(3)

后来,董卓官拜中郎将,驻守雍州。当时羌人的势力锐不可当。也算是天佑董卓,就在这个节骨眼,一天夜晚,天降流星雨,羌人感到这是上天在惩罚他们,军心大乱。

董卓借此机会,率大军直捣黄龙,从此羌人一蹶不振,董卓一时间成为朝廷的红人。

随着董卓的实力不断得到加强,汉灵帝病重期间,为了防止董卓尾大不掉,朝廷命令董卓交出兵权,给了一个闲差事给董卓,这就是明升暗降。

野心勃勃的董卓当然不肯就范,于是便自请河东太守,在一旁虎视眈眈眼看着朝廷的衰败,伺机谋动。

中平六年,灵帝驾崩,少帝继位,东汉王朝风雨飘摇

罗贯中为何能写三国(东汉末年实为4国并存)(4)

在外戚和宦官争斗关键时刻,董卓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于是便亲率大军清君侧,浩浩荡荡回到洛阳主持大局。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后人批评曹操挟天子而令诸侯,而实际上,董卓才是始作俑者。在这方面,董卓是曹操的引路人。

也就是在这一时期,面对辽东这片未曾开化的土地,董卓指派公孙度担任辽东的太守

换句话说,公孙度这个辽东太守,原本就是来路不正,再加上地处偏远,也就没人多加关注。

罗贯中为何能写三国(东汉末年实为4国并存)(5)

那现在的视野来说,辽东这个地方之所以没有被罗贯中提到桌面上作为四霸,说到底还是地段出现问题,相对于富庶的江南来说,公孙度的燕国真的没得看。

游离主流终被淡化

其实,公孙度的辽东被诸葛亮他们漠视,地段偏远仅仅是一方面。这其中有个很大的缘故,就是公孙度从来没有挑战中央集权的统治,他只不过是朝廷的辽东太守而已。

即便是后来董卓倒台,曹操又追随董卓的老一套,挟天子而令诸侯,仅仅是把朝廷的办公地点搬到许昌,对于公孙度和他的辽东来说,仅仅是换个大掌柜,皇帝还是一个人

罗贯中为何能写三国(东汉末年实为4国并存)(6)

后来有分析说,燕国之所以被边缘化,是因为魏蜀吴三国的制衡,这个判断与历史不符。

因为有着曹魏政权在北方称雄,蜀国吴国即便是想吞并燕国,又谈何容易?换句话说,这个辽东也好燕国也罢,只不过是曹操的后花园,别人是不能染指的。

其实想想也是,偌大的辽东,在当时算得上是荒芜的边陲之所。往北是一望无际的荒漠和森林,往东是辽东湾,濒临大海,对于魏蜀吴来说,实在是没有军事政治和经济价值。

而对于曹操来说,董卓被灭,袁绍也成为惊弓之鸟,整个黄河流域都在他的掌控之下,相比之间,辽东的燕国就是自己的自留地,后花园,什么时候想收,一句话的功夫。

罗贯中为何能写三国(东汉末年实为4国并存)(7)

也就是因为于此,就连曹操出去说话,也从来没有把燕国放在眼里。

因为在曹操看来,辽东就是自己的家务事,与孙权刘备没有一毛钱的事。

而实际上,在魏蜀吴三国的博弈中,蜀汉也曾经有过南北夹击曹魏的企图,比如诸葛亮就曾经与北方的鲜卑联谊,后来因为鲜卑族人出尔反尔,错失良机。

与此同时,孙权也曾经与公孙度联盟,照搬照抄诸葛亮的南北夹击谋略,然而此时的公孙度觉得自己这样简直是引火烧身,孙权的计谋也随之落空。

罗贯中为何能写三国(东汉末年实为4国并存)(8)

在巩固北方之后,公元208年,曹操率领号称百万大军前来长江流域,企图一举拿下江南孙权这个富庶之地。而对于刘备而言,曹操也根本就没看在眼里。

这是因为此时的刘备一没有地盘,二没有兵马,压根就不在一个水平线上

搞笑的是,没想到刘表却给曹操送了一份大礼。刘表在惊恐中死去,儿子刘棕直接投降曹操。

曹操一听大喜,因为担忧自己没有水军,难以与孙权对峙。而现在刘棕的十几万水军就有自己所用,这简直就是天不灭曹。

也就因为于此,曹操开始膨胀,总觉得自己有着百万之众,再有刘备的水军加持,想不得胜也难。

罗贯中为何能写三国(东汉末年实为4国并存)(9)

也算是命中有此一劫,曹操没有想到,诸葛亮凭借着三寸不烂之舌,居然鼓动孙刘联盟,在赤壁这个地方把曹军烧了个底朝天,无奈之下,曹操收兵,逃回北方。

而恰巧就在此时,公孙渊篡位,妄自尊大自立为燕王。曹操一听非常恼怒,联想到自己原先曾经赐予公孙度永宁乡侯,后者却说,我在辽东称王不香吗?

曹操是何等心胸之人,可以说是睚眦必报

他心想我奈何不了孙权,总是要找个软柿子捏捏,于是燕国就成为这个软柿子。在司马懿的强势下,所谓的燕国在半个月之内灰飞烟灭。

罗贯中为何能写三国(东汉末年实为4国并存)(10)

其实不管是第三国演义也好,四国争霸也好。

站在历史的角度来看,天下合久必分,但终究要走向大一统,这是历史发展的趋势,也是华夏的必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