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年少爱李白人到壮年懂杜甫(当时年少爱李白)

《浮生六记》中有一记,沈复和芸娘花下饮酒,谈诗论词。

他问芸娘,李白和杜甫,你喜欢谁?

芸娘回答,杜甫精纯,李白落拓,与其学杜之森严,不如学李之活泼,所以,我更喜欢有落花流水之趣的李白。

那时,他俩还年轻,花好月圆,宛如一对神仙眷侣。

后来历经悲欢离合,也许会更倾向杜诗的境界。

李白与杜甫,一位诗仙,一位诗圣,一位是海阔天空的谪仙人,一位是忧国忧民的老灵魂。

唐诗世界的两位巨擘,各有千秋,难分伯仲。

人在年少时,不知愁滋味,喜欢追求浪漫,胸怀李白那种“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雄心壮志。

人到中年,撞过南墙,到过黄河,见过棺材与众生,才知人生无常,亲情可贵,向往人间烟火的温暖滋味。

也才读懂杜甫那年登高时,“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疏旷秋意。

人生如旅,一段路程一片风景。

人生也如书,一页故事一份意境。

当时年少爱李白人到壮年懂杜甫(当时年少爱李白)(1)

有一段青春:放荡不羁爱自由

知乎上有个问题:为什么杜甫被称为“老杜”,李白不叫“老李”?

有人答:因为杜甫从未年轻,而李白从未老去。

我想说:其实老杜年轻过,也曾是活泼可爱的小杜……

公元712年,杜甫出生于河南巩县,但他喜欢自称“京兆杜甫”。

这得从他的渊远家世讲起。

杜甫的十三世祖,魏晋名将杜预,战功赫赫,博学多识,是明朝之前同时进入文庙和武庙的唯一一人。

一代代传下来,子孙后代都做了大官小吏。

在他们家,男人做官成了传统。

祖父杜审言,著名诗人,被列为“文章四友”,还是五言律诗的奠定者之一。

父亲杜闲,虽然也做官,最终活成了杜甫他爹。

母亲在他幼年时去世,没有留下名字,可外祖家也是贤良世家。

官宦世家,书香门第,既有崇武传统,又有文学氛围,这种家庭熏陶下长大的孩子注定拒绝平庸。

当时年少爱李白人到壮年懂杜甫(当时年少爱李白)(2)

从小,杜甫就将祖宗杜预视作偶像,将祖父杜审言作为文学路上的榜样。

6岁,杜甫在街上看了场公孙大娘舞剑,激起他群仙驾龙般的豪情。

7岁开始作诗,喜欢歌咏高洁如凤的那些人,后来还向晚辈骄傲地宣称:“诗是吾家事,人传世上情。”

9岁就能写大字,喜欢临摹虞世南书法,嗜好喝酒,嫉恶如仇。

长到15岁,长辈们夸他是班固、杨雄一类的人才。

其实那时,小杜同学童心未泯,整天奔来跑去,看见院里的枣子红了,一天要爬树千百回,跟猴似的。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这是人类古今不变的梦想。

20岁开始,杜甫漫游江南,走遍齐鲁各地,反正家里不缺钱。

这时期,他写出成名作《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独立山巅,面对名山大川,波澜壮阔的气象让二十几岁的杜甫心潮澎湃,一时豪情万丈,雄赳赳气昂昂,还有点俾睨群雄。

一人,一马,仗剑走天涯,正如他诗里所写:“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当时年少爱李白人到壮年懂杜甫(当时年少爱李白)(3)

谁的童年不曾天真烂漫?

谁的青春不曾轻狂激越?

每个人脸上的愁结,都是岁月留下的痕迹。

老杜,也并非生来一副老气横秋的样子。

十年漫游,让他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领略了祖国大好河山。

从开元初年到天宝初年,正值大唐盛世,杜甫相信,有一卷大好蓝图等着他去描绘。

当时年少爱李白人到壮年懂杜甫(当时年少爱李白)(4)

有一份岁月:人生聚散不由我

杜甫的人生画卷没有按照预期展开。

他结了婚,夫妻俩情深意笃。

最开心的事,是在洛阳遇见了李白。

杜甫跟随这位文坛大V的步伐,渡黄河、采瑶草、求仙访道、痛饮狂歌,好到“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的程度。

两人相交一年多,江湖一别,再未相见。

对杜甫来说,这一年,或许是一生最快乐的时光。

当他怀念李白时,何尝不在向往羡慕友人浪漫洒脱的生活方式。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李白继续逍遥游;“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杜甫投奔宦海。

真诚的人终会听从内心,活成自己。

长安十年,杜甫亲见花重锦官城,也目睹“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惨状。

科考落第,没有官职。

为了谋生,除了充当贵族的门客,还靠卖药补贴家用。

40岁的杜甫贫病交迫。

安史之乱导致大唐落幕,老百姓失去家园,踏上流亡之路。

杜甫,就在流亡的队伍中。

战火连天,死里逃生,饥寒交迫,洪水袭卷。

最艰苦的岁月里,杜甫取得最高成就,写出最具代表的“三吏三别”、《北征》、《春望》等作品。

后来,因为直言进谏,杜甫从左拾遗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这一机缘,让他偶遇少年知交,为此写下《赠卫八处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

故人重逢,为此欣喜,又为岁月流逝兴叹,为其他旧友的去世惊叹,也为不知下次见面将待何时怅然。

一顿酒,喝得五味杂陈,百感交织。

当时年少爱李白人到壮年懂杜甫(当时年少爱李白)(5)

这让我想到前年秋,参加作协读书班,作家潘向黎分享的一段阅读体验:

她年轻时喜欢李白、王维,对杜甫这个“糟老头”从无兴趣。

后来结婚成家,做了母亲,更多精力转移至柴米油盐的生活。

有天下班回到家,丈夫带孩子出去了,难得的清静。

她从书架上随手抽了本书,不成想是杜甫诗集。

一个人的黄昏,她坐在沙发上静静读着《赠卫八处士》,不知不觉流下了眼泪。

职业女性兼家庭主妇的潘向黎,已经见过生与死的潘女士,就这么被杜甫拿下,因为懂得,因为共情。

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

“我想着,杜甫写的不就是我吗?”

谁若体验过人情冷暖,懂得了人世无常,也就读懂了杜甫。

在他的诗里,你我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生活的本质: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不妨在苦难与欣欢的同行中,拥抱现实,接纳一切。

当时年少爱李白人到壮年懂杜甫(当时年少爱李白)(6)

有一种清欢:长夏江村事事幽

年近五十岁,杜甫来到成都,度过一段恬静生活。

他获得朋友帮助,在浣花溪旁建了一座草堂。

草堂周围还种上桃树、绵竹、各种果树。

浪迹多年,终于有了栖息之所。

草堂简陋,却充满诗意: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这里环境清幽,春水环绕,春鸟翔集。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里,山巅的积雪、河里的船只,是镶嵌在门窗上的风景。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当时年少爱李白人到壮年懂杜甫(当时年少爱李白)(7)

在这片几乎与世隔绝的蜀地,杜甫能够有闲情亲近自然,用诗意的眼,欣赏花鸟鱼虫、蜂鸣蝶舞。

在这里,他成为一个农人,带领家人过起田园生活。

躬耕荒地,种植果树,还培育了一块药圃。

春社日,杜甫趁兴出游,又被当地农夫邀请过去喝酒、闲聊。

有时候友人远道而来,虽然是薄酒小菜,大家却是情真意切。

他还不忘记隔着篱笆,将邻家的老翁喊过来一起喝上两口。

关于成都岁月,杜甫写下不少诗作,其中有这首《江村》: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远远望去,江水绕着村子静静流淌。燕子在门前飞进飞出,自由自在。河里的白鸥相亲相近,相安无事。

在幽静如画的环境里,杜甫与家人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四季平安,岁月静好。

悠然自得的气息,简直是世外桃源。

这是寻常的一天,没什么大事发生。

然而越平淡,越隽永,这种平淡岁月的点滴,带来耐人寻味的清欢。

人间有味是清欢。

千年之前,当杜甫用心观察身边大自然与眼前家人时,或许,他也在省察感知这种种美好的自己。

当他写下这首七言律诗时,记录的不仅仅是眼前的祥和生活,也蕴含内心对恬淡生活的珍爱之情。

大部分时间里,杜甫给人一种苦大仇深的模样。

然而在成都草堂,他放松,舒展,活成了可爱的样子。

得严武举荐,杜甫做过一段时日的工部员外郎,但他受不了幕府的规章拘束,主动辞职,回草堂过苦日子。

有时候,突袭的狂风骤雨刮走屋顶的茅草,他由己及人,叹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忧国忧民,沉郁顿挫,是杜甫最浓的生命底色。

世事难料,清欢难得。

成都后来也陷入混乱,杜甫不得不再次踏上流亡之路。

当时年少爱李白人到壮年懂杜甫(当时年少爱李白)(8)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人老多病,漂泊无依,望断归乡路,《旅夜书怀》中的这两联,是杜甫晚年岁月的写照。

遥想曾经年少,他是何等意气奋发,何等斗志昂扬。

然而一辈子,就这样转瞬而逝。

临了,还是这样一种境地。

世事,让他心生忧愤;

流亡,让他感到凄怆。

而星、月、江、河,这些永恒的自然景象让他意识到自己的渺小,同时保有旷远胸襟。

春来秋往,载着杜甫的小船久久漂泊于湘江。

他的人生,也渐渐走至尽头。

公元770年冬天,杜甫在船上去世。

直至临终,他还在为家国兴衰担忧。

从这一角度来说,杜甫的一生,是不甘的、未完成的一生。

人生难得圆满,在未完成面前,只求无愧于心吧。

在波澜起伏的时代变迁中,在充满坎坷的生命旅程中,他始终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将苦难转化成诗歌,呕心沥血,流芳百世。

读杜甫的诗歌,让人觉得,这似乎是一位住在隔壁的老伯,接地气,宅心仁厚,喜欢舞文弄墨,喜欢喝酒,一辈子过得苦巴巴。

当时年少爱李白人到壮年懂杜甫(当时年少爱李白)(9)

2020年,英国BBC拍了一部关于杜甫的纪录片,将他视为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因为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自然与生活中的一切美好。

“世上有但丁,有莎士比亚,还有杜甫。”

人生一世,如此足矣。

作者 | 江徐,80后女子,煮字疗饥,借笔画心。

图片 | 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