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和不自律带来的痛苦(十年后差了整个人生)
“自律”已是我们比较熟悉的词语,它可以使一个人在碌碌无为的平庸之辈中脱颖而出,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自律和不自律带来的痛苦?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自律和不自律带来的痛苦
“自律”已是我们比较熟悉的词语,它可以使一个人在碌碌无为的平庸之辈中脱颖而出。
实际上,自律并不是逼迫自己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脚踏实地,做好眼前的每一件小事。
有空多读书
去年年底,即将返乡的湖北民工吴桂春,在东莞图书馆留下了一段话,击中了无数人。
“我来东莞17年,其中来图书馆看书有12年。书能名理,对人有百益无一害的唯书也。想起这些年的生活,最好的地方就是图书馆了。虽万般不舍,然生活所迫,余生永不忘你。 ”
54岁的吴桂春多年前和妻子离异后,就跟着老乡一起在东莞务工,穿梭于大大小小的工厂。
婚姻的破碎,经济上的困顿,枯燥的工作,让吴桂春一度感到无所适从。
幸好,书籍给了他最温暖绵长的治愈。
每逢节假日或者工厂轮休日,吴桂春大多会在图书馆度过。“如果我今天要去图书馆,我早上就会多吃点,这样中午不会饿,可以一直待到晚上闭馆。”
手中有书,腹中有粮,心中自然有了“风雨不动安如山”的满足感。这一读,就是12年的时间。
靠着从书中汲取的力量,吴桂春即便遭受生活的多重夹击,也从未放弃过希望,在东莞务工12年,他通过辛勤劳动供养家人,把孩子培养到研究生毕业。
刚才的那段留言被传到网上后,社会各界伸出援手,他得以继续留在东莞工作,也因此被聘为“职工书屋公益代言人”。
吴桂春说:“我在图书馆看书,没有想过靠它改变什么。”但十年如一日坚持阅读,的确让他的生活往好的方向走了。
对于生活中很多失意者来说,读书,无疑是最好的疗愈方式。正如白岩松说的:“多读书,虽然不一定能改变命运,但能够保障你更好地面对命运。”
一个人读过的书,走过的路,组成了他的整个人生。
人生的每一步路都不会被辜负,你读的每一页书,都在默默塑造一个更好的你。
远离无用社交,享受独处
曾国藩曾在家书中写道:择友,乃人生第一要义,人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
有人说,陈道明是娱乐圈里的“异类”。旁人忙着应酬时,他经常一个人躲在家里看书、练书法、做手工。
他很少交友,这种清高并不是故作姿态,而是因为他对交朋友这件事极其审慎。
当有人因迷失在欲望的洪流里无可自拔时,陈道明却像久酿的老酒,越来越有味道;当有人迷失在灯红酒绿的名利场,陈道明却凭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成为一股“清流”,成为最醒目的标签。
古语有云: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成年人基本的自律,是远离无用社交,这份自律将持续自己优秀起来,影响着朋友圈。
与良师相伴,携益友同行,人生之路才能一起越走越宽。
遇事不抱怨
前段时间,中科院黄国平博士的毕业论文致谢信感动了无数人。他在信中回顾了他的人生经历。
黄国平出生于四川南充一个小农村里,从小家徒四壁。
夏天没钱买鞋,赤裸着脚走在滚烫的地上,冬天没钱加衣,只能穿着单薄的衣服在寒风中瑟瑟发抖。青春期自尊心最强烈的时候,多次因没钱交学费被老师约谈。
然而生活的暴击远远不止这些。
12岁时,母亲离家出走;17岁时,父亲和相依为命的奶奶接连离世。这样的经历,他比任何人都有理由抱怨命运的不公。但他却俯下身子,收拾好一个又一个烂摊子,拍拍身上的灰,没有一丝怨言。
没钱交学费,他就自己挣。晚上摸黑跑到田里,冒着被蛇咬的危险抓泥鳅卖钱;周末钓鱼,养猪,出租水牛。在风雨飘摇的生活中,他活成了自己的伞。
靠着一腔孤勇,读书学习,为自己赢来了一次次转机。
就这样,一路失去,一路打拼,二十二载寒窗苦读,最终走出大山,实现了人生的逆袭。
为什么会被这封信感动到?仔细读下来会发现,这封信字字泣血却又无一字控诉,只能感受到他对苦难的全盘接受和对善意的无限感激。
遇事抱怨,是弱者的托词,凡事担待,是强者的坚持。这个世界上没有不带伤的人,只有不抱怨的人。
《少有人走的路》中有这样一句话:“所谓自律,就是以积极而主动的态度,去解决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则。”
人生中的很多痛苦,是因为抵御不了声色诱惑的结果。
当你开始享受静下心来读一本书,不再害怕孤独,不再怨天尤人,自己就在一天天地改变。
然后拾阶而上,走向更高层次的人生。 (摘自《民生周刊》)
来源: 今晚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