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之死真实历史(孔子与澹台灭明的)
作者/ 孙延宜(山东)
澹台灭明是孔子的七十二弟子之一。《史记》《论语》《孔子家语》等,对孔子与澹台灭明(子羽)的“瓜葛”都有记载。但是,在这些史籍中,对于澹台灭明“貌”的记载却大相径庭,且两人的年龄差也悬殊不小。
在《孔子家语》之《七十二弟子解》篇中记载:澹台灭明,武城(今山东平邑)人,字子羽,少孔子四十九岁。而在《史记》之《仲尼弟子列传》中记载:澹台灭明,武城人,字子羽。少孔子三十九岁。
这两处的记载,两人的年龄竟相差了整整十岁。孔子73岁去世,按此推算,《史记》中的记载相对来说要可靠一些。
《孔子家语》之《子路初见》篇中有这样一段话:澹台子羽有君子之容,而行不胜其貌。宰我有文雅之辞,而智不充其辩。孔子曰:“里语云,相马以舆,相士以居,弗可废矣。’以容取人,则失之子羽;以辞取人,则失之宰予。”这段话就说得相当直白了,直言子羽的品行比不上他的相貌。以至于孔子遗憾地感叹,如果仅凭容貌选取人才,那么选取澹台子羽就会是个失误。值得注意的是,这里说的是“子羽有君子之容”。
在《史记》之《仲尼弟子列传》中记载的子羽,与《孔子家语》的相关记载却大不一样:状貌甚恶。欲事孔子,孔子以为才薄。既已受业,退而修行,行不由径,非公事不见卿大夫。南游至江,从弟子三百人,设取予去就,名施乎诸侯。孔子闻之,曰:“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按《史记》里的说法,子羽相貌丑陋。孔子一看子羽如此形象,便以为他不会有什么才华。孔子虽然最终也同意收下子羽当学生,恐怕心中也不怎么喜欢他。子羽大概也能感受到孔子的这种态度,于是自己“退而修行”,结果大有成就。子羽曾到长江以南游学,跟随他学习的弟子有三百人之众,声名闻于诸侯。孔子听说后大感后悔:我以貌取人,看错了子羽。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来,无论哪种记载,孔子都是坦率地承认“以貌取人”,并且承认“以貌取人”看走了眼。
其实,孔子又哪能不知道以貌取人不靠谱,但他还是以貌取人了,这点倒是与我们普通人讲究眼缘没有什么两样,由此可见,有些时候,就是圣人也未能免俗哦。
关于澹台天灭明相貌的记载,我觉得还是《史记》的可靠一些,至于《孔子家语》等处的记载,可能是出于维护孔子形象之目的吧。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