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讲述真正的自己(透过一切的虚幻)
人生即是修行,在生活中一个人能否拥有智慧,能否拥有对于人生的一个坦然,特别重要。
一个有智慧的人,他在人生中能够活得更加洒脱和开心,也能够更加坦然,不会执念于很多物念之中。相反,有一些只是注重浮华名利的人,他们执念的是世俗,得到的更是一种痛苦。
佛说:众生皆苦,其实人生也是一场在苦乐相织中修行的一个过程。
我们需要经历很多事情,荣辱得失,喜怒哀乐,都是互相交织才形成我们人生一个复杂的过程。所以说从这样一个角度来说,想真正的活得洒脱,用一种不一样的方式去对待人生,那么需要的就是自我精神上的一种摆脱执念。
《菜根谭》中有这样一句话:以幻境言,无论功名富贵,即肢体亦属委形;以真境言,无论父母兄弟,即万物皆吾一体,人能看得破认得真,才可以任天下之重担,亦可脱世间之缰锁。
这句智慧的意思就是说:从虚幻的现象来看,不只是功名利禄,变化无常,就连自己的身体也是上天赐给的。从真实的境界来看,不只是父母兄弟不是外人,就连天地万物也如同一体。所以要能洞察现象的虚幻变化,又必须认得真切,才可以担负起重大使命,唯有如此才能够摆脱人世间的种种枷锁。
人生是一场浮华,会经历荣华富贵,会经历喜怒哀乐,但是大多数人在人生中,所注重的只有那些外在的浮华,却忽略了事物的本质,忽略了返璞归真的一种境界。而这样的一种境界也是让自己真正解脱于物念欲望之外,让人生活得更坦然的一种状态。
所以在《道德经》中,有很多篇章都是以不同的一个角度来分析事物和讲述智慧,目的就是让我们明白事物都有不同的层面存在,无需执念于其中,而需要调换一种看待事物的角度,才有真正的通达和感悟。
《道德经》中第45章有这样一句智慧: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道德经中这句智慧的意思就是说,极大的成就好像有一些残缺,但是它的作用永远不会衰败,充盈的东西好像都要溃决,但是作用有没有穷尽。笔直的东西,好像有一些弯曲,最灵巧的人好像有一些笨拙,能言善辩的人好像不善言辞。
在这一章中老子论述的道是一种什么样的形态,他就是用辩证论的一个方式来阐述。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就是因为事物存在着不同的层面,有正有反,所以便有了物极必反,事物存在的会有不同的结果,当你在某一个极端,太过于偏激的时候,反而会形成极端的一个结果。
所以在这一章中老子同时告诉我们,就是把握好一个度,不可追求圆满无缺,不可一味过度追求单纯一个极端,否则将会一败涂地。
在这一章《道德经》中最后一句话是说: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以为天下正。
意思就是说躁动战胜寒冷,冷静克服炎热,清静无为才能使天下太平。
其实这一种清静无为,就是我们刚才所说的返璞归真的一个道理,让内心充斥着一种无欲无畏,让内心充斥着一种清静无念,这便是最好的一种状态。
本文由国学书舍原创,您对于这样一篇国学智慧是怎么理解的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