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野打得最惨的一战(东北决战的战略方针与)

引子

1948年4月18日,主席收到林彪和粟裕分别向军委发来的电报。

据说主席手持两份电报,一脸怒气地对代理总参谋长的周恩来说:“林彪不南下,粟裕不过江,我们这台大戏不好唱喽!”

四野打得最惨的一战(东北决战的战略方针与)(1)

林彪、粟裕为什么不约而同地,对主席站在全局的高度而下的“大棋局”提出异议?

他们各自都有什么样的不同意见?

主席又是如何看待和处置林彪、粟裕这两员爱将“抗命不遵”这件事情的?

咱们今天先来捋一捋“林彪不南下”的事儿。

壹| “封闭蒋军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

东北与华北在地理位置上紧密相连,两区国军经常在战略战役上策应、配合作战。在我军方面,中央、军委和主席在运筹该两区作战时,也把东北与华北解放军联系在一起考虑。

四野打得最惨的一战(东北决战的战略方针与)(2)

早在1947年5月20日,东北民主联军(东北野战军前身)刚刚发起夏季攻势不久,主席就在致林彪、高岗的电报中指出:

四野打得最惨的一战(东北决战的战略方针与)(3)

7月,当解放军主力转入外线作战之时,军委、教员在酝酿今后全军作战计划时,致电中央工委及晋察冀、东北军区领导人,就东北、晋察冀解放军下步行动作了总体部署:

晋察冀野战军在石家庄战役结束后休整一时期,即应移至平绥、平汉两路之间,对该两路之守军作战,准备以 3、4个月时间,将该两路之守军充分削弱,然后与东北部队配合夺取平绥路。

四野打得最惨的一战(东北决战的战略方针与)(4)

​东北民主联军于夏季攻势结束后休整一时期,然后以4至6个月时间占领中长北宁两路之大部,相机夺取长春、四平、辽阳、锦州等城。如能顺利达成上述任务,约在明春即须以东北有力兵团,配合晋察冀、晋绥部队进攻平绥路。北线(即东北、晋察冀、晋绥解放军)力求占领中长、北宁、平承、平石、平绥、同蒲各路之大部及路上除北平、天津、沈阳以外各城,孤立平、津、沈,“其中极重要的是占领平绥路,打通东北与华北联系,使华北、西北我军获得军火接济”。并强调:“上述北线任务应以东北我军为主力”。

四野打得最惨的一战(东北决战的战略方针与)(5)

​同年9月,东北民主联军发动了大规模秋季攻势,东北国军采取“依托重点,向外围扩张”的防御方针,以较多兵力守城,解放军在运动中寻机歼敌的机会相对减少。在此情况下,主席于10月13日电示林彪:

在国军采取战略守势,我集中大军难求大运动战的情况下,东北解放军应学习南线各野战军组织野战机动兵团大量歼灭分散守备之敌的经验,也将东北解放军编组成若干个兵力不等的野战兵团,同时在几个区域机动作战。并提出:“你们攻克吉林后,应将主攻方向转至北宁平绥两线。沈阳、锦州间,锦州、山海关间、山海关、天津间,天津、北平间,北平、张家口间均为很好作战地区。”

四野打得最惨的一战(东北决战的战略方针与)(6)

​12月11日,林罗刘致电军委,提出对东北、华北作战的看法。电报说:

秋季攻势结束后,东北国军处于守城状态,我军很难求得运动战机会,只有集中兵力打大据点和对付6到8个师的增援。今后一般的都会处在这种情况,而且国军集中兵力的程度还会增加。如果我们不能打这样情况的仗就会使形势变成相持的形势。“要打破这种形势,除依靠黄河以南的刘邓、陈粟和陈谢三路大军和各根据地继续调动和歼灭敌人外,还需要解放区内部能打敌之大据点(一到三个师守的据点),并能在六十到一百二十里行程内外,打敌七八个师的增援。能解决这一任务,就能把战略反攻的阶段,发展成为战略进攻的阶段,就能做到收复解放区内的一切城市(除三五个最大的城市外,最后做到将剩下的几个大城市也能夺取)。”

林彪等认为,解决这样的任务是可能的,如果我们有4、5个纵队攻城,又有6、7个纵队打增援,那差不多在东北和华北不能夺下的城市和不能歼灭的援军就很少了。如东北形势大体解决后,以主力或全力入关与晋察冀部队会合,则更能打大据点和打大增援。若继续南下,则打大仗的力量就更增加,全国局面就会根本变化。

主席赞成林罗刘的意见,在1948年1月11日致东北解放军(1948年1月1日东北民主联军改名为东北解放军)总部的电报中指出:“寻找敌之薄弱据点,采用围城打援方法,大量歼敌,转变敌我形势,甚为必要。”只要你们用一切办法,将东北国军有生力量加以削弱,如平均每月歼1个师以上,1年内歼12个师以上,就可能使自己转入有利地位。

1948年初,国民党在东北的弃守问题上争论不决。对于东北国军的动向,军委和主席一直极为关注。2月7日,主席在致林罗刘的电报中指出:

四野打得最惨的一战(东北决战的战略方针与)(7)

​可见,主席的基本指导思想是东北国军应就地歼灭,东野主力南下北宁线,应尽力阻止国军撤退,以免影响关内其他战场的作战。

贰| 东北局提出“先打长春”

对于教员提出的抑留东北国军就地歼灭的战略决策,东北解放军领导人是赞成的。林彪在1948年2月10日致主席的电报中说:“我们同意与亦认为将敌堵留在东北各个歼灭,并尽量吸引敌人出关增援,这对东北作战及对全局,皆更有利。今后一切作战行动,当以此为准。”

四野打得最惨的一战(东北决战的战略方针与)(8)

​3月4日,罗荣桓在东北解放军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当前的战斗任务就是“截断敌退路,继续分割、孤立、围攻敌人,准备吸引和打击敌人新的增援,争取全部歼灭进入东北之敌”。

对于如何抑留东北国军,东北解放军领导人的看法是:东北国军如果要撤退,其时机“大约在我军歼灭吉林、长春、四平等地敌人以后,又加上关内他的局势甚紧张时即会开始。但只要吉林、长春敌被我抓住和未歼灭前,沈阳的敌人是不会退的”。

四野打得最惨的一战(东北决战的战略方针与)(9)

四野打得最惨的一战(东北决战的战略方针与)(10)

四野打得最惨的一战(东北决战的战略方针与)(11)

​因此,抓住吉林、长春的守军,就可以使蒋介石难下撤退东北的决心。

四野打得最惨的一战(东北决战的战略方针与)(12)

​4月中旬,东北局和东北解放军领导人在哈尔滨召开会议,分析东北战场形势,研究部队下一步行动方案。4月18 日,林彪、罗荣桓、高岗、陈云、李富春、刘亚楼、谭政将研究结果向军委作了报告。报告认为:

四野打得最惨的一战(东北决战的战略方针与)(13)

​中央、军委对东北局和东北解放军领导人的报告,进行了慎重的研究,决定尊重前线指挥员的意见。4月22日,主席致电林彪、罗荣桓、高岗、陈云、李富春、刘亚楼、谭政:

“同意你们先打长春”。同时指出:“我们同意你们先打长春的理由是先打长春比较先打他处要有利一些,不是因为先打他处特别不利,或有不可克服之困难。你们所说打沈阳附近之困难,打锦州附近之困难,打榆锦段之困难,以及入关作战之困难等,有些只是设想的困难,事实上不一定有的,有些是实际的困难,在你们打开长春南下作战时会要遇着的,特别在万一长春不能攻克的情况之下要遇着的。因此,你们自己,特别在干部中,只应当说在目前情况下先打长春比较有利,不应当强调南下作战之困难,以免你们自己及干部在精神上处于被动地位。"

四野打得最惨的一战(东北决战的战略方针与)(14)

​可见,主席虽然同意先打长春,但又为东北解放军领导人尔后重新考虑南下北宁线作战留有余地。

四野打得最惨的一战(东北决战的战略方针与)(15)

​为配合东北作战,军委于同日电示晋察冀野战军杨得志、罗瑞卿、杨成武、耿飚,以3个纵队于5月15日以前到达热河境内,牵制傅作义集团和锦州地区国军,不使其北上增援。同时告诫林彪等,“你们主要不要依靠杨罗杨”。

四野打得最惨的一战(东北决战的战略方针与)(16)

​5月中旬,正当东北解放军准备进行长春战役时,长春守军以“搜购粮食”和保护大房身机场不受解放军炮火威胁为目的,出动新7军1个半师、第60军1个师,向长春西北方向出击,于5月19日占领小合隆。林罗刘等决心抓住长春守军脱离坚固阵地向外出击的有利时机,以第 1、第6纵队,第12纵队第34、第36师和独立第 6、第 7、第8、第9、第10师,采取奔袭手段,首先围歼小合隆地区国军,并吸引长春守军出援而歼灭之,尔后集中主力攻击长春市区,5 月24 日发起战斗。

郑洞国见势不妙,命令出击部队迅速撤回市区。这一仗,解放军歼灭暂编第56师等部6000 余人,占领大房身机场和长春外围一些据点,但自身伤亡2100余人,没有达到预期目的,作战中也暴露了部队在战术、技术上存在不少问题。

5月29日,东北解放军领导人将长春外围作战情况向军委作了汇报。报告说:

此次作战结果表明,我们预先对长春守军的战斗力、兵力和工事等估计均有不足之处。考虑到各纵、师首长对攻占长春的信心并不甚高,经东北局常委讨论,“我们建议改变硬攻长春的决心,改为对长春以一部分兵力久困长围,准备乘其撤退时在途中追歼该敌,而使我主力转至热南承德、古北口之线一带作战的方针”;或者采取“主力仍留长春、沈阳间加强整训。以一部进行围困长春,待攻城训练和准备更成熟,和敌人困难更增加时,再行攻城”的方针。

接到上述电报后,军委再一次研究了东北作战问题。为全面了解东北战场的实际情况,以便通盘考虑作战决策,军委连续致电东北解放军领导人询问有关问题。

四野打得最惨的一战(东北决战的战略方针与)(17)

​6月1日7时电,军委要求林罗刘回答下列问题:

四野打得最惨的一战(东北决战的战略方针与)(18)

​同日20时,林罗刘复电军委,在回答了上述问题后说:“我们对此战局无最后的确定见解,拟待侦察地形后,才可通过其他条件得出较有把握的意见。”同时转去了李天佑、黄永胜两纵队关于打长春意见的电报。

四野打得最惨的一战(东北决战的战略方针与)(19)

​6月3日,朱德看了李天佑、黄永胜的来电后,立即写信给主席,认为,“长春还是可能打下的条件多”。如,守军总体战斗力不强;援军很远,我军围城打援亦有利;守军粮、弹的补充均靠空中补给,不能持久;我军兵力优势,后方接济便利,部队技术有相当的学习,有相当攻坚经验,有相当的家务;攻坚即强攻,打城军不在多,有2个纵队及几个独立师攻城即够,其余的可打援。朱德还提出了“强攻与长围”两种打法。

四野打得最惨的一战(东北决战的战略方针与)(20)

​同日,军委再次致电林罗刘:

四野打得最惨的一战(东北决战的战略方针与)(21)

​6月5日,东北解放军领导人向军委提出了东北部队行动的3个方案。

四野打得最惨的一战(东北决战的战略方针与)(22)

​6月7日,军委复电东北解放军领导人:

基本同意你们来电所提第3方案,“即用三个月到四个月时间攻克长春,并争取歼灭援敌,待秋收后再攻承德或他处”。并对攻城与打援的部署和战法作了详细指示。军委认为,从全局上看南下作战更为有利,但首先争取长春战役的胜利也具有重要意义。一是长春攻克后,为东北全军尔后南下作战逐一攻克各个大城市开辟道路;二是各个大城市的攻克,将从长春战役取得经验;三是增强全国各战场部队攻克故坚固设防重兵守备的大城市的信心。军委同时也指出:在对长春实行久困长围期间,“必须同时完成下一步在承德、张家口、大同区域作战或在冀东、锦州区域作战所必需的粮食、弹药、被服、新兵等项补给的道路运输准备工作”。

四野打得最惨的一战(东北决战的战略方针与)(23)

​遵照军委指示,林罗刘于6月上旬决定,以第12纵队等部共8个师担任围困长春任务;主力进行攻城训练和准备打援。6月25日开始,对长春正式实行“久困长围”。

叁| 东北局决心集中主力南下作战

东北局、东北解放军领导人原计划以围困长春的行动来调动沈阳国军出援而歼灭之,但由于东北解放军不真打长春,卫立煌始终没有采取救援长春的行动,攻城打援的计划无法实现。

四野打得最惨的一战(东北决战的战略方针与)(24)

​这样,东北解放军主力处在长春、沈阳之间地区于无用武之地。而在此期间,关内各野战军对国军不断发动攻势,全国的军事形势迅速发展。为了改变东北解放军这种无所作为的被动局面,东北局常委于7月中旬重新研究了作战行动问题,并于7月20日将研究结果向军委作了报告。

四野打得最惨的一战(东北决战的战略方针与)(25)

​7月22日,东北解放军领导人致电军委,建议晋察冀野战军派兵围攻大同,将傅作义部队分散到大同方面,以减轻南下作战的压力。

四野打得最惨的一战(东北决战的战略方针与)(26)

​东北解放军南下北宁线作战,是军委、主席最早提出并反复强调的行动方针。因此,在收到东北解放军领导人上述电报后,立即于7月22日复电林罗刘:

四野打得最惨的一战(东北决战的战略方针与)(27)

​为配合东北解放军南下北宁线作战,军委于7月23日命令华北军区组成西进兵团(第3兵团,杨成武任司令员),向绥远出击,调动傅作义集团向西,使其不出关少出关增援东北战场。

四野打得最惨的一战(东北决战的战略方针与)(28)

​但这时,东北解放军领导人对南下作战仍有顾虑,其中包括傅作义部出关增援东北。8月6日、8日和11日曾先后致电军委提出:由华北第3兵团于东北主力南下之前先行出击绥远。吸引傅作义集团一部西援,而“东北主力行动时间,须视杨成武部行动的迟早才能确定”;南下的粮食、道路、雨具等困难无法解决,因而出动时间“无法肯定”等问题。

四野打得最惨的一战(东北决战的战略方针与)(29)

四野打得最惨的一战(东北决战的战略方针与)(30)

四野打得最惨的一战(东北决战的战略方针与)(31)

​军委接电后于8月7日、9日、12日复电,反复告诫东北解放军领导人“不应当将南面敌情看得过分严重,尤其不应当以杨成武部之行动作为你们行动的标准。”并强调指出:“你们应迅速决定并开始行动,目前北宁线正好打仗。”

四野打得最惨的一战(东北决战的战略方针与)(32)

四野打得最惨的一战(东北决战的战略方针与)(33)

四野打得最惨的一战(东北决战的战略方针与)(34)

​在军委的坚持下,东北解放军领导人加紧了南下作战的粮食、道路等项准备工作,并于8月24日,致电军委:“我部队大约可于本月底或九月初出动,在九月六日前后,即可在北宁线各城打响。”

四野打得最惨的一战(东北决战的战略方针与)(35)

肆| 辽沈战役方针的确定

南下作战的行动方针确定后,第1步攻击北宁线是明确的。但以锦州作为北宁线作战的重点,是随着战局的发展逐步确定的。

北宁线是联结东北和华北最重要的陆上通道,锦州是国民党东北、华北两大战略集团的接合部,又是北宁线上的重要交通枢纽。解放军只要打下锦州,就关闭了东北进出的大门,东北国军就成了瓮中之鳖。

林罗刘在7月20日拟定的初步作战方案中规定,第1步是攻占义县、锦西、兴城、绥中、山海关5城;第2步是转到平承、平绥、平保线作战,没有把锦州列入计划。

22日,东北解放军领导人在同晋察冀到东北参观干部的谈话中了解到华北国军十分空虚的情况,遂于同日致电军委:

如华北确实空虚,则东北主力南下与晋察冀野战军配合作战,有夺取天津、北平的可能。同时,亦必然引起长春、沈阳守军撤退,达到解放东北的可能。并说,如能调动傅作义一两个军向西去,“我们就有可能全部歼灭北平、天津、张家口、保定、唐山、大同之敌的把握”。

四野打得最惨的一战(东北决战的战略方针与)(36)

​30日,军委致电林罗刘指出:“关于你们新的作战计划,我们觉得你们应当首先考虑对锦州、唐山作战,只要有可能就应攻取锦州、唐山,全部或大部歼灭范汉杰集团,然后再向承德、张家口打傅作义。”原因是,第一,“如果你们不打范汉杰先打傅作义,则卫立煌将以大力集中锦唐线,卫、范协力向西援傅,那时你们可能处于很困难地位”;第二,从粮食补给来说,“西面粮食极为困难”。4月间,晋察冀以2个纵队出至绥东,因当地无粮,不能久留,丧失良好之机会。而东面则是产粮区,粮食问题比较容易解决。

四野打得最惨的一战(东北决战的战略方针与)(37)

​8月1日,林罗刘向军委再次报告了南下作战的行动计划,仍坚持在攻占北宁线5城之后,即攻承德或唐山。电报说:锦州经常驻有7、8个师的兵力,城市工事业已完成,“故我们不拟攻锦州”。关于军委提出如先打傅作义,则卫立煌、范汉杰可能全力援傅的问题,林罗刘认为,“在长春敌人未退或歼灭前,沈阳、锦州的敌人向我热河和关内增援的可能不会很快,兵力也不会很大,特别是锦州以南到山海关被我占领时,敌人更很难很快策应傅作义。”

四野打得最惨的一战(东北决战的战略方针与)(38)

​6日,林罗刘再次致电军委:估计傅作义发现我东北主力南下时,必采取放弃次要据点,集中主力守大城市的方针,“我军应采取调动和分散傅作义,以便歼灭傅作义所有各部,和夺取其所守的城市,包括相机夺取平、津之方针”。因此,“我们拟歼北宁线上五城之敌以后即攻承德”。虽然唐山守军较承德少,易于夺取和歼灭,“但唐山战役后对于战役的连续发展作用较小,不如攻了承德能求得连续作战的机会。” 行动计划中,还是没有首先考虑对锦州、唐山作战。

四野打得最惨的一战(东北决战的战略方针与)(39)

​随后,东北野战军领导人又依据傅作义集团第94军和新编策8军等部已到锦州、唐山以北的不准确消息,于9月3日致电军委说:

“判断敌发现我主力南进与在南线展开作战以后,义县、高桥、沙后所、绥中、前屯卫五处之敌,皆必企图分别向锦州、锦西、山海关三处逃跑,长春敌有可能乘机突围,沈阳之敌有可能先策应长春之敌突围,后向北宁线增援,也可能直接向北宁线增援,傅作义部如在北平以西未受到我军有力牵制时,亦可能再增加一两个军,会同在滦唐地区之十二军、九十二军向山海关方面增援,以策应北宁沿线之敌。”据此,我们“拟以靠近北宁线的各部,突然包围北宁线各城,然后待北面主力陆续到达后,进行逐一歼灭敌人,而以北线主力控制于沈阳以西及西南地区,监视沈阳敌人,并准备歼灭由沈阳向锦州增援之敌,或歼灭由长春突围。南下之敌。对长春之敌,以现有围城兵力,继续包围敌人,并准备乘敌突围时歼灭该敌。”

四野打得最惨的一战(东北决战的战略方针与)(40)

​9月5日,军委复电林罗刘,强调指出:

四野打得最惨的一战(东北决战的战略方针与)(41)

​在军委、教员多次指示和反复引导下,东北野战军领导人终于将注意力放在锦州,并将锦州列入南下作战计划。9月6日向军委表示:

“我们完全同意军委九月五日电对我们行动指示之意见。此次奔袭如能达到使义县、高桥、兴城、绥中四处敌人未逃回锦州、锦西、山海关集中,则除应继续进攻锦西、山海关外,锦州亦将成为有利之进攻目标。在我两杨兵团之配合下,迟一步唐山亦可能成为有利的进攻目标。”

四野打得最惨的一战(东北决战的战略方针与)(42)

​9月7日,军委复电林罗刘,指出:

“你们同意我们五日电所提意见,其好其慰……于此,你们应当注意:(一)确立攻占锦、榆、唐三点并全部控制该线的决心。(二)确立打你们前所未有的大歼灭战的决心,即在卫立煌全军来援的时候敢于同他作战。(三)为适应上述两项决心,重新考虑作战计划并筹办全军军需(粮食、弹药、新兵等)和处理俘虏事宜。”

四野打得最惨的一战(东北决战的战略方针与)(43)

​从4月中旬到9月上旬,经过军委、主席与东北野战军领导人反复磋商之后,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才正式确定下来,即以东北野战军主力南下北宁路,首先切断东北与华北联系,封闭国军于东北;尔后采用攻锦打援的战法,力争将卫立煌集团各个就地歼灭。

结语

以上就是“林彪不南下”事件的全过程。

可以看出,关于东北决战的重大战略决策,主席和军委充分尊重前线将领的意见,主席和林彪在“封闭蒋军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 这个战略指导方针上是一致的。

有分歧的是“是怎么个封闭法为好”?

主席和军委倾向于南下北宁线,即“掐脖子”;林彪倾向于打长春,即“揪尾巴”。

经过打长春的实践,林彪等东野领导人逐渐改变了“揪尾巴”的看法,和主席取得了一致。

管理的本质是解决问题,沟通的目的是达成一致!

东北决战和南线战略方针的确定过程都是我党、我军科学民主决策的典范!

请看下集:粟裕不过江。

#中国历史##军事##解放战争近代史##怀念领袖毛主席##领袖毛泽东#​#林彪#​#历史#​#历史回眸#​#粟裕#​#大决战最重要的战役,辽沈战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