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之三国两晋(资治通鉴品读-第35篇-官渡之战)
汉纪五十五-五十六(公元199年-公元205年)
三国第三篇,官渡之战袁绍败北,势力分崩离析,曹操北上占领冀州、青州、幽州;孙策、孙权在长江以北继续扩大地盘;刘备先后依附于曹操、袁绍、刘表,曾垂泪对刘表说:日月如流,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
主要事件
1. 袁绍灭公孙瓒
2. 曹操不计前嫌,再次接受张绣投降(能忍且顾全大局)
3. 孙策击溃刘勋、黄祖、严白虎,说降华歆,进一步占领长江以南地区
4. 曹操派刘备进击袁术,刘备乘机独立,占领徐州,聚兵数万人
5. 袁术病死,势力灭亡
6. 曹操击溃刘备,俘虏关羽,刘备投奔袁绍
7. 关羽万军中取颜良首级
8. 吴郡太守许贡门客刺死孙策,年二十六;孙权接棒
9. 许攸降曹操,献计攻乌巢,曹操倒履相迎
10. 官渡之战:曹操攻乌巢,烧毁袁绍军辎重粮秣, 一战定成败
11. 刘表攻陷长沙、零陵、桂阳
12. 张鲁占领汉中,与刘璋对峙
13. 刘备投奔刘表
14. 袁绍忧愤而死,三子袁谭、袁熙、袁尚内斗
15. 曹操攻陷邺城,占领冀州,审配死,袁尚败逃
16. 曹操攻陷南皮,杀袁谭
17. 杜畿智平河东郡叛乱
领衔主演:袁绍、袁术、沮授、田丰、郭图、审配、逢纪、荀彧、卫觊、韩嵩、孙策、刘勋、黄祖、许褚、董承、刘备、关羽、程昱、颜良、文丑、曹操、荀攸、孙权、张昭、赵俨、徐晃、淳于琼、许攸、张郃、张纮、鲁肃、刘璋、张鲁、张辽、马腾、马超、庞德、钟繇、夏侯惇、于禁、李典、郭嘉、辛毗、徐晃、李孚、牵招、杜畿
袁术、袁绍两兄弟先后领盒饭,曹操逆风翻盘,搏命打赢了官渡之战。三国这段乱世之所以在中国史上几段大乱世里知名度最高,除了罗贯中的功劳,也因为这段历史本身的戏剧性更强一些。弱势的一方总能靠着智慧与坚忍翻盘:
- 何进大将军被弱势的宦官集团反杀;
- 董卓被王允离间,意外身死;
- 掌握北方大部分人口与地盘的袁绍,被曹操截胡了汉献帝,然后输掉了官渡之战;
- 春风得意、兵强马壮的曹丞相,征讨江东惨败于赤壁;兵出汉中,结果定军山一战折了夏侯渊,丢了汉中;
- 水淹七军,逼降了于禁的关羽,转眼败走麦城;刘备尽起蜀国大军征伐东吴,却在夷陵被年轻人陆逊击溃;
- 司马家族隐忍几代,鸠占鹊巢,替了曹魏的江山;
相对于历史上其他几次大乱:秦末楚汉争霸、西汉末年刘秀一枝独秀、隋末李世民扫遍六合、五代十国赵匡胤黄袍加身、宋末蒙古大军一路平推、元末朱元璋俾睨天下、明末八旗军一路南下,三国乱世争锋的难度可以算得上是地狱模式。能相比的,也许只有南北朝三百年的动荡,以及战国二百年的争霸了。
开篇时的势力分布图如下(图片来源于x度贴吧),其实这图也有小问题,刘表当时并未占据长沙、零陵等郡。
官渡之战
这两卷的重头戏是官渡之战,袁绍与曹操两方势力在官渡经过长期的拉锯;最终,袁绍的关键谋士许攸反水献计于曹操,曹操all in五千轻骑烧了袁绍军需与屯粮之地乌巢,一战定乾坤。袁绍一方军心崩溃,终结了这场战役。
袁绍之败,曹操之胜,源于多种因素,按重要程度排个序(个人观点)
- 袁绍作为决策大脑,战役的发起方,误判形式,没有采纳沮授、田丰的正确意见:兵出黎阳,步步为营,逐渐蚕食黄河以南地区。
- 袁绍的个性:宽而不断,好谋而少决;不断则无威,少决则后事。在曹操领兵攻打刘备的时候,袁绍竟然因为小儿子生病,放弃进攻曹操的大好时机,由此可见其柔弱寡断的性格。
- 许攸叛变,献计于曹操;曹操孤注一掷,亲自领兵搏命攻下乌巢,烧了袁绍军粮秣辎重。
- 曹操采纳荀彧建议,坚持与袁绍对垒,并未退守许都。
- 袁绍惜命,在得知曹操攻击乌巢的情况下,一没有领兵亲自救援,二没有全力攻击曹操中军大营。
实际上袁绍战败后,并没有伤筋动骨,实力还是很强的。类似后续的赤壁之战,曹操虽然输了,但孙权与刘备均没有实力反扑曹操。可惜,袁绍大人是个心里有事放不下的主儿,抗打击能力不强,输了官渡之战后郁郁寡欢,最终郁闷死了;并且在他挂掉之前,继承人问题没解决好,袁绍的三个儿子加上高干四股力量瓜分了他留下的地盘,被曹操各个击破,拿下北方四州。
商场如战场,很多创业者之所以失败的原因在于一边想着成事,另一边却在算计着自己的后路,像曹操这般看准机会不顾命all in的主儿,袁绍怎能是对手?
题外话:官渡之战献出致胜建议的许攸,后来因为得意忘形被曹操所杀。
许攸恃功骄,尝于众坐呼操小字曰:“某甲,卿非我,不得冀州也!”操笑曰:“汝言是也。”然内不乐,后竟杀之。
杀了曹操长子的张绣,曹操能接受他再次投降;为曹操拿下袁绍地盘立了大功的许攸却因为一句话被杀,嘴臭真的很可怕。另外,曹操的心胸忽宽忽窄,确实难以琢磨。
聪明的李孚
袁绍死后,曹操进攻邺城,围城后隔绝了城内守将审配与城外袁尚的联络。袁尚为了让城内知道大军已来救援,于是派李孚进城送信。
冒死入孤城,这一任务往往十死无生,在历史中出现过多次。送信人不是被抓,就是假投降,然后被带到孤城下喊话,劝城里人投降。利用这一机会,送信人以生命为代价向城里传递真实的信息,极其悲壮。
而李孚绝对是个异类,不但活着完成了任务,而且还活着从城里跑回了袁尚大营,搞得曹丞相哭笑不得,情节如下:
李孚砍下树枝作为责打人的刑杖,系在马旁,自己戴上武官用的头巾,率领三名骑兵,黄昏时到达邺城。李孚自称为都督,从北边进入围城的曹军大营,顺着标志,向东巡查,一路上不断叱责守围的将士,根据违反军中法纪的轻重,分别给予处罚。经过曹操大营前,巡视到城南,对着邺城正南的章门,李孚又大声责骂守围将士,把他们捆绑起来。然后,李孚乘机劈开营门,急驰到城下,向城上呼喊,城上的守军放下绳子,把李孚等吊上城去。
守城将士向曹操汇报,曹操笑着说:“这个人不但能进城,还会再出来。”李孚知道外边围困得更紧,不能再假冒曹军出城,就请审配把城中的老弱全都放出城去,以节省粮食。晚上,挑选出老弱数千人,让他们全都手持白旗,从三个城门一同出去向曹军投降。李孚又带领那三个骑兵也打扮成投降人的样子,杂在人群中,乘夜突围而去。
不但如此,随后在曹操攻陷南皮后,李孚精准判断局势,求见曹操提出稳定南皮局势的合理建议,因此混了个官做。气节上,李孚的行为肯定是受鄙视的,但也不得不佩服他。这就是所谓的因时而动、识时务者为俊杰吧。
女中豪杰
来说说两个女中豪杰,一个是孙策、孙权老妈吴国太;另一个未曾留名,只知叫徐氏。
吴国太的戏份是这样的:
会稽郡功曹魏腾曾经得罪孙策,孙策要杀死他,众官员忧虑恐惧,却又无计可施。孙策的母亲吴夫人倚着大井的栏杆,对孙策说:“你刚刚开创江南的局面,诸事都还没有安顿,正应该礼贤下士,不念过失,只记功劳。魏功曹在公事上尽职尽责,你今天杀了他,那么明天别人都会背叛你。我不忍心见到大祸临头,应当先投到这个井里自尽!”孙策大惊,赶快释放魏腾。
这样的“太后”在历史中并不多见,也算一奇女子。
接着出场的是徐氏
丹阳郡大都督妫览、郡丞戴员杀死太守孙翊。将军孙河驻在京城,听到消息后赶赴宛陵,又被妫览、戴员杀死。妫览、戴员等派人去迎接朝廷任命的扬州刺史刘馥,让他住在历阳,他们就以丹阳郡归顺朝廷。 妫览迁到原先孙翊居住的府第中,打算强迫孙翊的妻子徐氏嫁给自己。徐氏骗他说:“请您等到这个月底,我祭奠丈夫、脱去丧服之后,再听从您的命令。”妫览同意了。
徐氏暗中派人与孙翊原来的亲近部将孙高、傅婴等策划共除妫览、戴员。孙高、傅婴流着泪许诺,他们秘密找来孙翊原先的侍卫武士二十余人,共同盟誓,作好安排。到月底,徐氏摆设香案,祭奠亡夫,尽情痛哭。祭奠完毕后,就脱下丧服,熏香洗澡,言谈笑语十分欢悦。郡府上下的人们,心中都深为悲痛,怪徐氏不该这样。妫览派人秘密观察后,不再怀疑。徐氏把孙高、傅婴安排在自己房中,然后派人去请妫览进来。徐氏出门拜见妫览,大叫:“两位将军,可以动手了!”孙高、傅婴一起出来,共同杀死了妫览,其余的人立即在外边杀死戴员。徐氏于是又换上丧服,用妫览、戴员的人头,祭奠孙翊。全军无不震骇。
这样的智谋与隐忍,大多数男子也难以望其项背。
本篇结束时的势力分布(图片来源于x度贴吧),好惨的刘皇叔啊,呵呵。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