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的哈尔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哈尔滨道外区)

现在的哈尔滨人一提起道外区,无外乎环境脏乱差,街道破旧,做小买卖得多,特色小吃多。

在这里小编要和大家说下,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道外区也是相当辉煌的。为什么这么说呢?那我们就共同地聊聊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道外区吧、

那时道外区总面积618.6平方公里,市区面积40.62平方公里,郊区面积577.98平方公里。

现在道外的商业就是玛克威,南极小商品和冷鲜批发,工业企业已经没啥有名气的了。

我们还是回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道外吧。当时区街企业暂且不提,省属市属的国有26家驻区企业,在短短的一条南极街上就有三家全国闻名的企业。从东到西依次排列着哈尔滨肉类联合加工厂,哈尔滨电缆厂,哈尔滨第二工具厂。与南极街平行的南马路上还有全国闻名的哈尔滨第一工具厂。

道外区各个位置分布着生产卧虎毛毯的哈尔滨毛纺厂、龙江锅炉厂、哈尔滨第三发电厂、哈尔滨船舶修造厂、哈尔滨糖厂、哈尔滨造纸厂、哈尔滨制鞋厂、哈尔滨制革厂、哈尔滨双合盛面粉厂等知名国有企业,假如加上一些不太知名的省市驻区企业和区属企业要有70多家,也就是说在道外40.62平方公里的面积里云集着70多家企业,更有多不胜数的街道企业。那时要是在道外溜达,刚走五分钟就会听到咣当咣当的声音,进去一看,在扎瓶盖呢,再溜达5分钟就会听到轰隆隆的声音,进去一看生产电器开关呢,

总而言之那时的道外就像一个小的工业基地。1990年据不完全统计,那时道外的生产总值排在哈市七区里的第二位,用我们老百姓的角度看待这件事,当时区里的制造业生产的大部分产品都是销往全国的,然后是往回赚钱。赚回来的钱是要给国家交税的,给企业员工开支的,员工有了钱干啥,消费呗,那时道外区的商业和餐饮业就繁荣了呗。

对比现在区里引进的批发商场,他们卖的是外地的商品,利润都到了省外和批发环节了,哈尔滨市民是消费者,不是盈利者。创造不了多少社会价值。这个角度看,道外区经济能不衰退么?

商业方面来说,全国闻名的十大百货商场——同济商场就坐落在道外区靖宇街。还有丁香大厦、向阳专业商店、金城百货大楼、哈百四商店,哈百八商店、丝绸厂店等。道外居民以企业,商业职工为主,大家下班干啥,看电影呀,道外市区部分就有三家企业俱乐部,外加新闻电影院,松光电影院,红星电影院、靖宇电影院还有市京剧院、市评剧院以及江沿的百花剧场、海员俱乐部等等,盛夏的六七道街江边公园黑夜降临之后,还会放映露天电影。

现在哈尔滨人可以回想下那个年代的到外人都在干啥了吧,在企业,商场里上班,下班后看电影,跳舞,夏季去江北或游泳或溜达,也可以去八区踢球锻炼。那时推着小车卖菜和大包小裹做买卖得很少。

我们再看看现在,道外的名片玛克威,南极小商品,特色小吃,外加地摊经济,(有时让城管吓得战战兢兢)。

下面我们再来聊聊道外体育对哈市的贡献。哈尔滨八区体育场就建在道外区南极街,每到开春以后,全市的各大企业,大中小学的运动会大多都到这里来开,直到秋季就没空过场。到了冬季,八区体育场和旁边哈尔滨土著都称为八区的场地就浇上露天的冰场,用简陋的木板一围就成了一个简易的冰球场。你可别小看这简陋的冰球场,要知那时哈尔滨市冰球队队是全国最强的球队,屡获全国冠军,哈尔滨市企业最强的球队就是道外区企业队,道外区为中国国家冰球队和哈市冰球队输送了众多优秀人才。那个时期也是我们国家冰球成绩最好的时期,曾经数次打入世界冰球b组。

道外开埠就是以小买卖,手工作坊立足,上世纪七八九十年代繁荣过,现在又回到了起点,小买卖!再想繁荣,难了,引进制造业没地了,高新科技企业?环境又不允许。只能在现有的基础上为道外的商业打造个好的经商环境吧,毕竟民富国才能强。

90年代的哈尔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哈尔滨道外区)(1)

90年代的哈尔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哈尔滨道外区)(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