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漂的血泪史全集(我的北漂故事1我与北京的1997)

前两天,看到一则关于艾敬的新闻,说她回答家乡开了一个纪念母亲的一个展馆,让人生最初的记忆在这个曾经放不下肉身的出生地重现。17岁的少女怀揣着青春的梦一路由北向南,离家乡越来越远,直到人界中年,远走他乡的游子才蓦然回首:故乡,那生养你的土地,哺育你的亲人。依然清晰地记得,那个抱着吉他,舞动彩袖的女孩,唱着《我的1997》,闯入眼帘,迈向未知的世界。艾敬,用她对未来的憧憬,对爱情的渴望,让我们记住了她和让她魂牵梦绕的香港男孩;在她歌声后没几年,我于1997年开始了与北京的邂逅,因此,我的北京记忆的第一站是:我和北京的1997

北漂的血泪史全集(我的北漂故事1我与北京的1997)(1)

艾敬于1992年发行的专辑主打歌曲《我的1997》

刚听艾敬的歌时很是好奇且羡慕,1997年香港回归了,可以毫无顾忌地去香港看她爱的他!但是在1992年,我决然想不到1997年我会在北京,在天安门东侧的革命纪念馆前的回归倒计时前轻轻的问艾敬:香港回归了,你见到了那个他了吗?

北漂的血泪史全集(我的北漂故事1我与北京的1997)(2)

97年的倒计时照片没找到,找了一张类似的

在我人生的前19年,我的生活轨迹就是重山包围的小县城,在很小的时候念念不忘的是6岁前生长的小乡村;当上了高中之后,随着青春热血的喷涌,我渴望着走出大山,想着看看重重峻岭外面是什么样的世界。当《外来妹》电视剧画面打开后,我也想象着像陈小艺的角色一样离开小地方,去外面的世界一展宏图。那时的血液里,涌动着各种憧憬,怀抱着各种宏志,但是怎么也没有想到,一纸通知书,我来到了祖国的首都——北京,从排斥,到接纳,到怀念,再到与它爱恨纠缠、生死与共20多年,北京来了不易,留下不易,离开更不易!

北漂的血泪史全集(我的北漂故事1我与北京的1997)(3)

这就是我的家乡,图片正中的红楼就是我们高中教学楼

在1997年2月19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因病逝世,当时心里咯噔一下,害怕国运有差,香港收不回来,而后我却在人生中留下了永远的痛,我的母亲也因病去世。所以,在人生的黑暗时刻,恍恍惚惚之中,我考到了北京的大学。我还记得在8月初,我还在焦急地等待通知书,我身边的朋友已经陆续收到了省内的通知书,我害怕,这一辈子就留在家乡,走不出大山。不曾想,8月份下旬,我已经背上行囊,提着行李,乘着绿皮火车,坐30几个小时,抵达了北京。昨日还是同学们依依送别的身影(我是第一个拿着通知书离开家乡的人,大多同学前途未卜,不知道考上没有),次日就到了西站,见到接我的哥哥(哥哥已先一个月大学毕业后抵达北京工作),我的人生从此剖为两半:月是故乡明,留痕在京城。一半是思乡,一半是挣扎。1997年的香山,见证了一个从边陲小城来到大都市的小姑娘,在书页夹入购来过个塑的红叶,这个憧憬着大千世界的小城青年却十分迷茫和不舒坦:家乡的山水是绿的,家乡的风是柔和的;北京的山是灰扑扑的,没有生气,北京的风是生猛凌冽的,拽着你的衣角撕扯着你的头发,太彪悍了,小姑娘面对陌生的古都,开始了孤独的异乡时刻。

北漂的血泪史全集(我的北漂故事1我与北京的1997)(4)

在1997年的香山坡顶我骑过马,但是照片可能存在箱底了

艾敬,你香港的1997之行完成了吗?我的1997北京之行从开始到现在,还没有结束。香山的红叶,八达岭的长城,故宫的昆明湖,虽然有同学的陪伴,但是刚刚来到大都市的我还很不习惯,天安门的升旗仪式那么庄严,可是我记忆最深的则是破晓前僵硬的身体,熬夜看升旗的难受。在电视机前看天安门是那么宏伟,为什么到现场看却有些失望,天安门城楼并没有想象的高大。也许只有多年后才发现,当面的不适应,也是幸福的回忆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