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心语:寻找共同的语言密码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2007年3月,随新教育研究中心前往贵州支教的路上,我第一次听到“共读”二字,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共读心语:寻找共同的语言密码?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共读心语:寻找共同的语言密码

共读心语:寻找共同的语言密码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2007年3月,随新教育研究中心前往贵州支教的路上,我第一次听到“共读”二字。

“阅读明明是很个性化的行为,为什么要共读?”

“共读,能让不同的人们拥有共同的语言密码。”干国祥老师朝我一笑,意味深长。

上海到遵义的绿皮火车哐当哐当晃荡了30多个小时,这个问题也哐当哐当敲打了我一路。

跟老师们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共读是在2008年。那时候学校刚刚从私立转为公办,刚刚拥有“银河小学”这个名字,有一堆的困惑摆在我们面前,我们决定一起读一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

怎么读呢?我把这100条建议分类、重组。周一,我公布一周学习的内容,比方说关于“转化学困生”的五条。周五教师会,我打开抽取器,一点,全体教师的名字在大屏幕上迅速滚动起来:被抽中的前两位老师围绕本次主题谈阅读体会,第三位老师对以上两位老师作即兴点评,第四位老师负责做好记录与报道。

就这样,我们把这本书整整读了一年。从最初的惴惴不安,到慢慢的胸有成竹,老师们渐渐进入了共读的状态:既分享思想,又学习吸纳,苏霍姆林斯基那一条条沉睡许久的建议,被一遍遍咀嚼,一遍遍品味,一遍遍唤醒了。

跟孩子们的共读,印象最深的是2012年。那是寄宿制的最后一届学生,人数不多,但状况不少。这些家境优裕的孩子不懂感恩,不屑合作,谁都觉得自己是最重要的。于是,我带着他们共读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让他们看看,一个与他们仿佛年纪的意大利四年级男孩安利柯,过着怎么样的学校生活。

白天,我让他们梳理安利柯与老师、父母、同学之间发生了哪些故事。晚上,我让他们自由组队,把最打动自己的故事演出来,于是那一个个晚自修变得格外的不一样:

石匠的儿子“小石头”去安利柯家玩,吃饭时,椅背上留下了粉渍,安利柯抬手去擦,父亲的眼色制止了他。小石头走后,父亲告诉他:一切劳动留下的痕迹,都不脏。

卡罗纳的母亲去世了。放学时,安利柯扑进母亲怀里,母亲把他推开了。安利柯扭头一看,发现一旁的卡罗纳眼里流露着无法形容的哀伤,似乎在说:你可以拥抱妈妈,我却再也不能了。安利柯恍然大悟,拉起卡罗纳的手,一起回家去……

孩子们就这么一幕幕,一夜夜演着,我拿着相机默默地拍着,看着他们一天天、一点点变得安静、友善、懂事。

最有触动的共读,是与老师们一起读《未来学校》。杜威曾说:“如果我们用过去的方式教育现在的孩子,那就是扼杀了孩子的未来。”这不是危言耸听。

20年前,朱永新教授出版《理想的教育》一书预言教育的未来。当时,很多人认为,那不过是空想。而今回首,我们发现,书里面太多的预测成了现实。

20年后,朱永新教授再著《未来学校》,再次勾画教育的未来。我仔仔细细读了几遍,内心无比震撼。是的,在我们当前的教育体系中,学生似乎仍在20世纪的学校里学习,与21世纪的世界完全脱节。当今的职场关心的不是你知道些什么,而是你能用你知道的东西做些什么。身为老师的我们,是时候反思当下的教育了!

于是,与老师们共读《未来学校》,站在培养未来人才的角度,审视当下的自己。老师们渐渐意识到:不久的将来,学,不再是整齐划一的学,可以混龄学,可以线上线下学;教,不再局限于学校;学校,将只是学习中心的一部分;家庭,将王者归来,为教育买单……是的,此刻的我们要为未来而教。要胜任教师,除了传道、授业、解惑,我们还需要更多的修炼:共情、善学、合作,做学生的指导者与陪伴者。

哐当哐当,绿皮火车的晃荡已经远去15年。而今我终于明白,共读,真的就是寻找共同的语言密码——

与一个团队,在共读中破解一道道教育难题,从此,学校开始稳步成长;

与一班孩子,在共读中穿越一个个童年故事,从此,生命渐渐走向丰盈;

与一群教师,在共读中预测一种种未来可能,从此,内心变得更为自信。

共读,就是在某一条路上,同心,同行。

(作者系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银河实验小学高级教师,中国教育报2021年度推动读书十大人物)

作者:朱雪晴

《中国教育报》2022年05月18日第11版 版名:读书周刊·校园书香

本文来自【中国教育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